
摘 要:在新時期新課改背景下,核心素養被越來越多地提上了教育教學的議事日程,這是順應時代進步和人才培養的需求的重大體現。核心素養已經處于新課改之三維目標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層面,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得掌握新課改的相關基礎性理論。想要在當前的高中化學教學中推廣核心素養,真正體現以生為本的思想,并將核心素養與新課改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相結合,首先就要考慮教師的因素。且只有結合新課改背景才能實現,我們才有可能將核心素養與課改理念在具體的高中化學教學中相結合。
關鍵詞:高中化學;核心素養;課改理念
在新時期新課改背景下,核心素養被越來越多地提上了教育教學的議事日程,這是順應時代進步和人才培養的需求的重大體現。但是同時,倘若不能與新課改理念、具體的高中化學學科的課堂教學相結合的話,核心素養也就無法落到實處。2014年3月,中國教育部發布的《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其中就有五次提到“核心素養”,并要求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各學段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進一步明確各學段、各學科具體的育人目標和任務”。2016年9月份,教育部課題“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成果正式公布,其中就將學生的核心素養具體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從綜合角度看又分為六大要素: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在這六大要素之下,又具體分為國家認同等十八個基本要點。結合以上內容可知,核心素養已經處于新課改之三維目標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層面,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得掌握新課改的相關基礎性理論。
一、新課改基礎理論
始于2002年,至今依然如火如荼的新課改基礎理論主要為三部分:學習金字塔理論、掌握學習理論和建構主義理論。
學習金字塔理論是由美國學者埃德.加戴爾于1946年提出的。他通過研究學生在學習語言兩周后的學習內容平均留存率而得出了實驗結論,認為不同的課堂學習方式會導致不同的學習效果。效果具體如下圖:
顯然,主動學習的效率要更高一些。因此,想要提高教學效率,必須改革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
而掌握學習理論是由美國心理學家、教育家布魯姆在20世紀60年代提出的。它的核心是想便是“為掌握而教”。他認為,大部分學生是能夠掌握教師所教授的知識的,知識學習的掌握的長短因人而異。教師的人物便是想辦法找到能幫助和促使學生掌握所學學科的方法和手段。因此,教師的任務便是通過一輪又一輪的“教學→反饋→調整→教學……”找到合適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掌握所學學科知識。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則是瑞士的哲學家皮亞杰提出的,他認為學習是學生主動建構的過程,而不是一種“刺激→反應”現象,學習并非學習者接受知識的過程,而是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因此,教師的任務便是為學生主送建構知識營造更好的情境等。
而化學作為當前我國高中一門基礎性學科,我們想要實現核心素養在其中得以體現,就必須結合新課改背景才能實現,這就要求我們想辦法將核心素養與課改理念在具體的高中化學教學中相結合。
二、核心素養與新課改理念在具體的高中化學教學實踐中結合的策略
首先,對廣大教師進行思想認識上的深化
在大部分教師的眼里,高中化學屬于理科,而核心素似乎是文科教師才需要考慮的問題,理科一般都是與一些冷冰冰的數字和符號打交道,想要在理科中貫穿文科的東西,似乎有些牽強和難度。其實不然,但凡是教育教學活動,我們都是有機會進行核心素養的培養的。因此,從學校角度來說,加強對于教師的思想領導,制定一些相關性的實戰制度,課堂的教學設計必須結合核心素養和新課改,從教學目標確立入手。深謀才能遠慮,未雨綢繆永遠是不是多此一舉。眾所周知,教案的準備幾乎是全國范圍內的對所有中小學要求,這實際上就是對教師備課的一種監督。在備課之時,尤其是設計三維目標之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時候,我們完全可以想辦法將核心素養的內容設計進去。這樣就保證了在課前教師已經將核心素養、新課改理論、具體的高中化學學科知識相結合的準備了。而這也要是符合新課改的三大基礎理論的。
其次,教師要適當地接受培訓,將視野放大。當前我國的中國教師都有一個通病,那就是視野較窄。新課改是當前教育領域的主流核心意識形態和方向,而核心素養則是站在當前看未來的最好的體現,學生的學習是為了取得好成績,但是更為了將來的一輩的長遠的發展,教師首先得有這樣的意識。有人這樣形容人的世界觀,“你連世界都沒有見過,哪里來的世界觀”?話糙理不糙,核心素養就是會一種長遠的世界觀,簡史首先自己得有,才能帶著學生去看。有效的培訓就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帶著教師間接高效地看了世界,視野自然也不會拘泥于試題的答案或者周圍的小世界。
再次,教師主動重視對知識的整合,注重化學推理
所謂知識的整合并非簡單的復制粘貼、重新排列組合,而應該是在其中滲透著深度思考、邏輯思維、推理辯證、想象融合等一系列知識的重新構建和深度挖掘的過程。教師在做知識的整合時候,本身就是在挖掘和發展自身核心素養的過程。化學是以么特殊的學科,尤其是在高中階段,化學的邏輯性和推理性更強,難度更大一些。而作為教師,其備課和授課方式方法已經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學生的一言一行。在高中化學的過程中,最終往往不是單純地考驗學生的個人學習能力和教師的教學能力,更是學生內在的核心素養,而在高中化學中,它往往就外顯為對知識的整合和推理。在這其中,往往涉及到學生的興趣及其持續性、薛恒的主觀能動性、耐力等。
三、小結
總之,想要在當前的高中化學教學中推廣核心素養,真正體現以生為本的思想,并將核心素養與新課改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相結合,首先就要考慮教師的因素。因為教師在新課改中是作為引導者和監督者的角色出現的,而學生的學習往往是從模仿教師開始的,給學生開一個好頭,已經是高中化學教學中核心素養與課改理念結合行成功的一半了。
參考文獻:
[1]饒慧伶、王鋒、胡志剛.對我國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研究的梳理與淺析.中小學教師培訓,2017年11期.
[2]劉佳奇.核心素養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滲透.2017年11月全國教育科學學術交流會,2017年11月25日.
作者簡介:鄭紅東,甘肅省靜寧縣甘溝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