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習是學習者通過新舊經驗的相互作用,而形成、豐富和調整自己認知結構的過程。本文從建構主義背景下的初中物理教學應用出發,略談看法。
關鍵詞:建構主義;初中物理;教學
《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中有這樣的明確的說法,“要讓物理從生活中走來。從現實生活中有目地的將物理問題提煉出來,又要讓物理回歸生活,從而讓學生感受生活化的物理,用物理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簡而言之,就是理論結合實踐,即學習物理知識的目的是為了生活實踐,學以致用,而學習的指導思想則是用現實中的物理現象論證書本上的理論知識。而作為新課改三大重要基礎理論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將具體的理論生活化過程加以深入解讀。
由瑞士著名的哲學家、心理學家皮亞杰提出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關注的是認知的發生和發展對兒童心理產生的影響。它之所以從心理學領域發展到教育學是因為人的學習過程實際上就是認知發生改變過程,按該理論看,學習是學習者通過新舊經驗的相互作用,而形成、豐富和調整自己認知結構的過程。顯然,從這個角度看,學習確實是學習者心理或者思想層面發生變化的過程。筆者經過系統閱讀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后發現,以經驗論經驗式的教學法或者學習法,都是存在一定的問題,因為個體的經歷不同,能演繹出來的經驗總結自然千差萬別。但是,如果從歸納出來的理論角度看問題,似乎比較容易看透問題的本質。盡管沒有“放諸于四海皆準”的理論,但是起碼,理論都是經過了一定的時間和對象的考驗,有一定的可推廣性。因為筆者為初中物理教師,故在理論結合實踐過程中自然傾向于初中物理。
一、從新舊經驗的相互作用看
建構主義理論提出,學習就是新舊經驗相互作用后的結果。對于初中生來說,其舊經驗往往來自于生活,如男生即使沒有學習電學也是會換燈泡、接開關,知道生活用電電壓為220V,知道節能燈等。對于學生來說,這些都是生活化了的物理知識,也屬于學生的舊有經驗。而新經驗則往往主要是從書本中獲得的,如生活用電的電壓為什么只有220V?對于人體來說的安全電壓是多少之類的問題。我們教師要做的便是將在這些就有知識結構的基礎上,先向學生輸入新的知識經驗,并在兩者互動結合過程中,形成、豐富或者調整學生原有的知識體系。
二、建構主義特別強調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它認為,學生的學習并非教師直接教授的結果,更與學生同周邊環境的相互作用相關,其中就包括教師和同學的幫助、利用學習資源、頓悟等。通過以上步驟才能建構對外部世界的認知,進而改變自己的知識結構。換言之,只有學生主動去學習、探究、接受,才有可能學會、學好。而觸發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往往是興趣或者現實需要。在這里,我們就可以根據男女性別加以分組合作,一般來說,在生活中,男生多從事體力勞動,而電學、力學都是學生的興趣點,加上初中生正處于
個性張揚,自我表現欲望比較強烈的階段,因此,無論在家里還是在學校,當遇到與物理知識相關的情況,教師可以適當地為男生提供表現的機會。女生一般情況下對于動手類的學科都不怎么感興趣,她們的關注點更是在細心觀察上,因此,教師也可以鼓勵女生借助觀察的方式來發現生活中的物理。如果條件適當,教師甚至可以男女搭配進行某些物理實驗,并對男女生的分配具體的任務,男生動手去做,女生則觀察一些過程和細節并做記錄等實驗結束后,男生和女生再一起根據記錄回顧,反思有沒有問題。最后結合現實生活中的例子做報告。
三、注意建構主義理論中的同化和順應
從唯物辯證法的角度來說,同化應該是量的累加,順應則是質的飛躍。當學生面臨外來新知識的時候,大腦會立刻做出判斷,一般來說,對于個體的原有知識體系并不構成威脅或者無關痛癢的時候時,大腦一般都會接收,但是記憶的時間并不長,如果過不進行刻意記憶的話,很快就會忘記。當個體原本的知識系統不夠完善,且個體已經意識到問題所在,內心深處也強烈渴望新知識時,這個時候個體一般都會對于新知識印象深刻,甚至過目不忘。因此,也可以說同化就是新知識被個體原有的知識體系合并了的過程。而順應一般是個體原有的舊知識體系被新知識體系所覆蓋、更新,甚至被否定的過程。如我們原本的一些錯誤的或者不合時宜的知識或者觀念被新的、正確的所替代。其實無論是同化還是順應都在強調個體的學習發生和發展的過程。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和教學中,因為各種原因,學生的知識體系也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作為教師的我們要做的便是掌握自身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盡量從日常生活角度想辦法促進學生同化和順應的發生。還是以生活用電電壓為例,這是學生基本上都知道的道理,但是,我們可以從多角度切入問題,尋找學生知識點薄弱點,如全世界各地的生活用電電壓都是220V嗎?家庭用電和工業用電的電壓是一樣的嗎?“遭雷劈”后的樹為什么燒焦了的樣子?……通過一些列的發問,鼓勵學生從生活中尋找答案,最終解決問題。
皮亞杰也認為,學習并非“刺激→反應”結果,而是學生通過自我調節,以及通過反思和抽象建立概念結構的過程。顯然,建構主義是非常反對填鴨式灌輸教學的。它也認為學習并非被動接受的過程,而是主動建構的過程。作為一名初中物理教師,我們總是下意識地認為學生什么都不會,物理知識基本上是一張白紙,可是現實是,相當部分男生,甚至女生已經會操作相關電器,雖然不知道具體原理,但是已經能夠比較熟練地在生活中使用物理知識了。
總之,作為一名一線物理教師,筆者深感理論指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筆者愿在今后的教學生涯中不斷學習和更新自己的理論知識,提高理論素養,并結合教學實踐,為促進初中物理教學盡綿薄之力。
參考文獻:
[1]宋姣.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初探.現代交際,2018年12期.
[2]謝桂華.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策略.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2018年04期.
[3]傅晶晶.試論生活化教育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年02期.
[4]郭洪濤.淺談生活化教學在初中物理課堂的應用.考試周刊,2018年20期.
作者簡介:卓瑪草,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藏族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