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春峰
摘 要:在當前有檔案工作中,計算機技術和互聯網技術應用十分普遍,“互聯網+”的出現更是給檔案工作帶來了良好的機遇,有效的推動了檔案信息化建設的進程。在當前“互聯網+”環境下,在檔案管理工作中需要充分的利用互聯網思維來加快推進檔案建設步伐,全面提升檔案服務水平,更好的發揮出檔案的重要價值。文中分析了“互聯網+檔案”的科學內涵,并進一步對“互聯網+檔案”的建設策略進行了具體的闡述。
關鍵詞:互聯網+;檔案;科學內涵;建設策略
隨著社會和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對檔案信息需求量不斷增加。隨著網絡的普及,在檔案管理工作中充分的借助于了互聯網的優勢來實現檔案信息資源的共享,全面提升檔案服務的信息化水平。而且通過開展“互聯網+檔案”建設,可以有效的降低檔案管理人員的工作強度,全面提高檔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加快促進檔案信息資源的優化配置,更好的促進檔案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
一、“互聯網+檔案”的科學內涵
“互聯網+”已成為重要的國家戰略,其對各行各業帶來了較大的推動作用。將“互聯網+”引入到檔案工作中來,在檔案工作中充分的運用互聯網創新成果,以此來提高檔案管理和服務水平,實現檔案資源的充分利用。基于互聯網基礎上發展起為的物聯網及“互聯網+”,其在檔案管理工作中進行應用,更好的推動了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而且在“互聯網+檔案”建設工作中,以檔案數字化為基礎,依托于現代信息技術來構建完善的檔案服務平臺,在檔案收集、管理和利用等諸多環節中滲透互聯網思維,實現對檔案管理模式的創新,全面提升檔案管理的現代化水平。
二、“互聯網+檔案”的建設策略
在當前信息時代,信息在社會和經濟發展過程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檔案作為信息的重要來源,在當前檔案工作中融入“互聯網+”思維,實現對檔案收集、管理和使用的全面創新,實現對檔案管理工作的有序拓展,構建完善的“互聯網+檔案”管理體系,確保檔案工作能夠更好的適應時代發展需求,并充分的運用檔案管理體系來實現各個部門之間檔案信息有效銜接,確保檔案信息的完整性,加快推進檔案信息資源共享的步伐。
(一)依靠“云計算”建設“一站式”檔案服務
在檔案工作中通過運用云計算技術來打造“檔案云”,將數字檔案在云端進行存儲,并運用虛擬化技術來實現對計算能力和存儲空間的有效分配。利用“云”聯結分散獨立的檔案,實現對各類檔案資源的有效融合,通過搭建公共查檔平臺,從而為民眾提供一站式檔案服務。
(二)應用物聯網,對實體檔案實現智能感知
物聯網是基于計算機技術基礎發展起來的一種網絡信息技術,其通過連接信息傳感設備來實現實體物品與互聯網之間的有效連接,從而實現電子識別、監控和管理。將其應用于檔案管理工作中,可以實現智能控制、定位跟蹤、數據采集及信息識別等功能。可以運用物聯網控制技術來對檔案場館中的設備進行遠程控制,做好防盜及消防報警等工作。可以對檔案實體進行定位跟蹤,利用計算機實時顯示出檔案所處位置。運用傳感技術來將檔案實體變為計算機可以識別、讀取、處理和傳輸的圖像。另外,利用物聯網傳感識別系統來對相關信息進行識別,從而實現對檔案信息資源的有效管理。
(三)利用大數據深度挖掘檔案資源
大數據技術,與云技術和物聯網的關系密不可分,是互聯網技術發展到現今階段的重要特征。簡言之就是對海量資料在一定時間內進行挖掘、處置、并整理。對傳統行業而言,如何運用大數據是能否贏得未來發展的重要一環。大數據處理不僅包括擁有大規模的數據、多樣化種類的數據集,更重要的是對這些數據集進行采集、處理與分析以提取價值的技術架構與技術過程。檔案行業應用大數據應首先明確檔案管理的需求和模型;其次,根據用戶需求對海量數據進行篩選,為數據的進一步挖掘提供信息資源;然后對已有的數據模型進行訓練,根據模型訓練結果對參數和數據規則進行調整以進一步優化數據模型;最后,根據優化后的模型對檔案中的關聯信息進行數據挖掘分析并預測未來的趨勢,更好地發揮檔案在服務公共體系建設中的基礎性作用。
(四)運用移動互聯網,打造“指尖上的檔案館”
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智能移動設備的迅速普及使得移動互聯網正在悄然改變現代人們的生活生產方式。檔案部門也應隨勢而起,緊緊抓住移動互聯網,以需求為中心,以服務為途徑,打造各類移動服務平臺,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檔案服務。具體做法,一是以開放包容的姿態積極融入的移動互聯網產業,改變過去“查檔必須到檔案館”的觀念。二是設計自主平臺或移動APP應用,開放服務,拓寬查檔途徑。三是可將老照片、老新聞、老資料、館藏精品珍品等文化資源在網絡平臺上發布,借助媒體力量宣傳,提高公眾關注度。四是做好網絡安全工作,保障檔案數據安全,采用先進的互聯網信息安全技術,防止用戶隱私泄漏。
(五)使用多重防護手段保障檔案信息安全
首先,運用安全防護技術。基于互聯網開放性特點,需要做好“互聯網+檔案”建設過程中的安全管理工作。在實際工作中,可以利用數字認證、電子簽名、密鑰管理、訪問權限及防火墻等多種技術手段來防護檔案信息的安全。同時還應采用入侵檢測技術,提前對入侵計算機的惡意行為進行檢測,有效的識別惡意攻擊,并積極應對,保證好檔案信息資源的安全。重視對軟件和硬件的檢查工作,通過開展定期和不定期的安全測試,及時發現安全漏洞并進行修復,確保檔案信息資源的安全性。
其次,定期存對檔案數據進行備份。在“互聯網+檔案”建設工作中,對于檔案信息資源的管理都是通過網絡進行,一旦網絡發生安全故障,則會導致數據丟失或是被惡意篡改。為了確保檔案信息的安全,可以定期對檔案數據進行備份來防范數據丟失或是被篡改。但由于檔案信息資源數據量較大,數據備份工作相對較為復雜,因此需要采用先進的方法做到實時備份。在條件允許情況下,還可以通過開展異地備份,有效的保證檔案信息資源的安全性。一旦檔案信息資源數據庫發生安全問題,則利用備份文件能夠及時對數據信息進行恢復,確保檔案信息的安全。
三、結束語
在當前“互聯網+檔案”建設工作中,需要加快對檔案管理工作進行創新,充分的應用大數據分析及檔案信息共享等手段,全面提高檔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加快推進檔案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同時還要通過全面部署,從管理理念轉變、構建數據庫、安全防護及資源整合等多角度來為“互聯網+檔案”建設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江善東.用互聯網思維改造傳統檔案管理模式[J].中國檔案,2014(2).
[2]祝慶軒,桑毓域,方昀.基于云計算的檔案信息資源共享模式研究[J].蘭臺世界,2011(15).
[3]楊來青,李大鵬.智慧檔案館功能及體系結構[J].中國檔案,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