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小娟


摘要:莎士比亞曾說過“學問必須合乎自己的興趣,方才可以得益”,由此可見,在學習中學習興趣占據的主導地位。初中數學學習中教師可以通過情景創設的方式,合理的、科學的對課程進行安排,與數學問題進行分層設置以及每位同學數學成績正確的評價。本文筆者從數學教學中的情景創設教學方法出發,以激發與培養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興趣。
關鍵詞:初中數學;學習興趣;激發;培養
引言:興趣是學生獲得知識的助推力,對學生的學習行為以及成效產生重要的影響。在我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浪潮中,怎樣有效的通過教學手段的創新去提升中學數學教學中學生的興趣,是所有中學數學教師不斷追求的目標。德國著名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就曾說過“我認為,對一切來說,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教師,它遠遠超過責任感。”筆者從自多年的中學數學教學經驗中感受到,學生對學習的興趣能為課堂帶來無限活力,同時也能讓學生學習的成效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對于中學數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與激發,是當前中學數學教學中尤為重要的教學目的。
一、 創設問題情景,開門見“趣”
德國文學家歌德說過“哪里沒有興趣,哪里就沒有記憶”以及德國的教育學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學的藝術不在于教授的本質,而在與激勵、喚醒以及鼓舞”[1]。人在對問題進行思考的過程中帶有自身所具有的感情,而問題情景對感情具有強烈的吸引力。在教學過程中恰到好處的問題情境,在一定程度上能讓學生在接受知識的過程中產生意識傾向與感情上的共鳴,既能引發學生對數學的求知欲與學習興趣,又能推動學生對數學知識點的自主記憶以及學習熱情的高漲。比如:在人教版七年級(上)“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類項”中,根據這可中的教學內容可以設計如下的問題情境:“小明在家中正在做數學作業,本來門是關上的,不知怎的小明家中的狗狗阿黃打開門跑進小明的臥室中找小明玩耍,于是小明放下筆將阿黃放在桌子上一起玩,就在這時阿黃不小心將墨水碰倒,于是小明的作業本上被墨水弄臟了,在干凈的地方看出提大概是1、-3、9、-27、81、-243可是后面的數字被墨水弄臟看不出來,根據小明計算的過程得知后面的數字之和是-1701,那么要怎樣解決呢?”這樣將數學問題與生活中可能發生的小意外相關聯,不僅能為增加學生的觀察能力,還能以故事作為引子,激發出學生對問題解決辦法的求知欲,進而對學生數學學習興趣進行培養。
二、 合理安排課堂教學,學中拾“趣”
初中學學生正處在心理健康以及良好行為習慣建設期間,在此期間學生對成功以及來自教師的肯定是十分重視的,也是每個學生在學習期間所追求的。對此,筆者在初中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將學生視為教學中的主體,而自己只是學生在求知過程中的一個引路燈。在這個過程中盡可能多的讓學生組織、參與、討論問題,讓學生充分的對自己的看法與發現進行交流、展示,進而在這個學習過程中獲得更多的學習經驗。同時在推動學生對問題進行交流合作時,也要促使學生對自身個性、思維方式的表達,強化學生之間的競爭意識,激發學生對知識學習的欲望,并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2]。
比如:在人教版數學九年級(上)中,有一節講的是“點與圓、直線和圓的位置關系”其中包含有“圓與直線位置關系”的講解,在這個知識點中有一道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如圖(1),已知,三角形ABC是圓O的內接三角形,AB是圓O的直徑,直線MN經過點A,且角MAC=角ABC,則內支線MN是圓O的切線嗎?為什么?”
在筆者進行實際的教學前,會先讓學生自己單獨對這個問題進行思考與解答,當學生有自己的證明思路后,再讓學生組成不同的小組,根據問題結合已經學習過的理論性知識進行應用與溝通交流,最后在推選一名“老師”在討論結束后,面對所有同學對自己所在小組談論出來的解決方案進行講解,并鼓勵其他同學提出不同的看法、解法或是意見。學生通過自身所具有的知識對問題進行實際的解答,在一定程度上能拓展學生的思維方式,在這個過程中還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好勝心以及求知欲,這時筆者適當將前文中提出的問題進行調整,使其更變為更具有思考意義的題目:
如圖(2),將上個問題中的已知條件“AB是圓O直徑”去掉,并其他已知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得出的結論依然成立嗎?并說明原因。如果一上來就讓學生解答這個問題,會直接給學生學習的興趣、積極性、自信心帶去嚴重的打擊。但學生已經有過解決上文問題的經驗,那么學生會在解決問題時發現只需連接并延伸AO,過圓O與D相交,再連接CD,就能輕而易舉的得到答案。就像這樣對相同卻又存在不同的習題進行聯系,可以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到數學所存在的魅力,進而正真的去激發出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自主性,使學生真正的投入到數學的學習中,不斷的體會到數學學習以及解答問題所帶來的樂趣。
三、 分層設置數學問題與課后作業,練中激“趣”
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不能一味的追尋具有難度的問題讓學生解決,而應該是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教學。通過筆者對初中數學教學的過程中發現,一個班的學生在數學方面的領悟性、積極性都有所不同,因此,教師的教學內容需要根據不容學生的學習情況來制定,可以將作業或是課堂講解分為基礎訓練、能力拓展、實際應用,分層進行布置。
在學生進行學習的過程中會感受到數學練習題其實是“萬變不離其宗”,在很大程度上會推動學生自主的對問題進行探尋,進而開啟學生主動研究、自主學習、不斷反思的思維意識。這樣的學習氛圍中才能激發學生對學習興趣,使得數學對學生展現出更多的趣味性。
四、 正確評價每位同學的學習成績,真正感“趣”
學生在學習中尤為重要的是學習意愿,在以往的數學學習評價體系中主要是以量化為主,用學生考試中的分數來區分學生的優劣,會使那些具有學習積極性但學習進度較慢的學生產生自我懷疑的情緒,從而在這種消極情緒的影響中學生會對學習產生厭惡感,失去學習的積極性與興趣。我國進行教育改革的進程中,所制定的《數學課程標準》中就明確的指出:“教學中的評價體系提出的目的是對學生學習狀況進行全面的考察,并對學生的學習熱情進行激勵.........”[3]。因此,教師在對學生課后進行學習的評價時,要充分考慮到不同學生中所存在的差異,在教學中還要善于運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去主動尋找學生本身所具有的“發光點”。關于練習題的布置教師應該根據學生學習的狀況,提供不同分值的習題讓學生進行選擇,并且教師在批改作業的過程中,要時刻注重學生解題的方式,特別是在解題過程中具有奇思妙想的學生,教師要采用鼓勵的方式,鼓勵學生積極的去思考、創新,最后在教師對學生的作業進行評價時,要做到不看分數、看進步的原則。教師通過這些政策,幫助初中學生在數學或者是其他科目的學習中學會進行自我教育、進步、認識,在此基礎上建立自信心,使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得到激發和培養。
五、結束語
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我國物理學家楊振寧博士說過:“成功的秘訣在于興趣”,不光是事業上的、成就上的成功,學習中成功的也不例外,都與你參與其中所具有的興趣脫離不開。在多年中的實踐教學過程中,筆者也深覺在加強教學中素質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就必須將抽象、枯燥、乏味的課堂“改造”成學生的“樂園”,讓學生成為其中存在的主要“角色”,而興趣就是引領學生進行探索的“老師”,讓他們在實際的數學的學習中產生愉悅的情緒,進而在這個過程中學會思考,再由思考深化為懂、會。
參考文獻
[1]張正榮.初中數學教學中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和激發[J].新課程(中旬),2016,(3):393.
[2]張飛.淺談中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和激發[J].速讀(下旬),2016,(2):158-158.
[3]徐桂清.如何培養和激發中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J].讀寫算-素質教育論壇,2013,(6):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