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海生
摘要:數學是一門主干課程,對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具有很大的益處。在中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自身要注意教學方法的轉變,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積極進行教學策略的思考。本文通篇對初中數學教學模式進行了思考和探究,以提高初中數學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模式;教學質量;創新
引言
教和學是教學中最重要的兩個因素,它們既相互依存,又獨立統一。在教學過程中,為了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就要從這兩個方面著手進行教學模式的思考和創新。在教學過程中,要對學生進行良好的引導和靈感的激發,使得學生在掌握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既學習了知識,又使其表達能力、創新能力和主體性意識得以提高,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一.教師要注重對自身教育理念的轉變
素質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注重培養學生的身體素質、心理素質、文化素質和社會素質的協調發展。如果數學老師能夠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念,最大程度地激發起學生的學習熱情,那么就可以將枯燥的初中數學轉化為一種有趣的求知,因此,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轉變教育理念,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加強與學生的交流和溝通,引導學生認識到學習知識的重要性,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以期樹立“我要學”、“我想學”的正確學習觀。
二.重視學生主體作用的建立
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師生之間的關系主要是教師講授知識為主,學生被動地接收知識,這一教學方式的主要弊端在于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動性被壓抑,這樣也不利于他們吸收相關的內容。所以,就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適當地與學生進行角色調換,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要保證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例如,在學習《勾股定理》這節內容的時候,可以把學生的主體地位擺在前面,在介紹“勾股定理”的文化背景時,或者是講解“勾股定理”的相關公式的時候,都要提前為學生預留出足夠的思考時間和提問時間,并且及時地鼓勵每一位學生對勾股定理進行質疑和創新,通過倒推“勾股定理”的形成過程,加深學生對“勾股定理”的全面認識和理解。這種師生角色的調換,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教師再從旁進行及時的引導和輔助,充分發揮出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既能加深學生對“勾股定理”相關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還能夠提高本節課的教學效率。所以,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做到以引導為主,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主體地位。
三.改善教學語言 使其通俗易懂
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數學課程的教授時,要盡量將教材上抽象的知識以通俗易懂的語言表達出來,以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接受能力。例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維數這一章節的講解時,維數的概念要用到邊界和任意小鄰域的概念來敘述,初中學生的認知結構里還沒有極限的概念,任意小鄰域的理解對他們來說是比較抽象的,所以在教學中要采取一種比較通俗的、學生可以接受的語言描述方式。Poincare認為:若在一條曲線上標定一點,就把曲線“切斷”成兩部分。一個螞蟻從一端爬進其中一部分,如不通過這個點,它就無法進入另一部分。也就是說一個點就能阻止螞蟻繼續前進。若在一個曲面上,就不能用點將它“切斷”,必須用曲線才能劃開曲面為兩部分。劃分空間一個立體為兩部分,則必須用曲面。這就是說一種圖形被另一種圖形劃分,兩者是不同維的。
四.善于運用多媒體技術 將生活引入課堂
為了強化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教師還可以運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將圖片、視頻以及模型等運用到教學當中,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的能力,多媒體課件能夠將抽象的知識更加的直觀化和立體化,而且還能夠通過豐富多彩的多媒體資料作為輔助,為單調的數學課堂教學增添了許多趣味。這樣,學生也會學得更扎實,教師教得也會更加的輕松,學生在多媒體課件的引導下還能夠進行探索和思考,既能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又能夠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將教學內容與實際的生活緊密相結合,還能夠減少數學學習中的枯燥性,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加的主動。同時,教師在講授數學知識的過程中,可以將生活引入到課堂中,讓學生將所學的知識廣泛地應用到實際的生活當中,在拉近學生與知識間距離的同時,還能夠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例如,在學習“計算和統計知識”的相關內容時,可以結合商店促銷活動的環節,讓學生算算商家這樣做是否還能夠盈利,又能夠賺多少呢?再如,某地正在建設一幢大樓,讓學生根據自己所學的一些幾何知識,在大腦中模擬出大樓的模型,并且大概估算出這座大樓邊角的角度,然后再提出問題,根據這些問題進行有效的思考,將自己所學到的數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的生活當中,這也是學習數學知識的關鍵之處。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教師在中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教學模式進行積極創新,要充分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要積極開發學生的潛力,只有這樣,才能營造出開放的、適合主體發展需要的教學氛圍,在課堂教學中真正實施好主體性教學,以提高初中數學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林世森.關于初中數學教學中互助式學習模式的幾點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4(17):55.
[2]陳敏.初中數學分層教學模式創新研究[J].學周刊,2014(33):44-45.
[3]岳曉云,陳愛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實踐[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6(04):46-48.
[4]黃慧群.“導學互動”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與研究[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5(05):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