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杏芳
摘 要:小學是奠定學生學習知識基礎的重要階段,語文是重要的工具學科,小學語文高年級教學對學生未來有重要的影響。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不僅重視對學生知識結構的建構也要關注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培養,不僅要重視課內學習也要注重課外語文素養的鍛煉。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任務;理解
小學教師更是在學生人生軌跡剛剛開始的時候為其指明方向的引路人。小學生正處于開始塑造自身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年齡,可塑性極高且學習能力強。因此作為一名小學語文老師,要適應高速發展的社會對教育的要求,以明確的教學任務為大方向,教書育人,將自己的理解落實到教學的點點滴滴中,在語文科目的知識掌握、學習熱情及思想素質方面讓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
一、指導學生形成語文知識的認知體系
語文基本知識體系的教學任務是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綜合學習。識字寫字是指對常用漢字有識字能力和書寫能力,了解字音、字形、字義,積累學生的詞匯量,為語文學習筑基。語文是工具學科,而識字寫字更是該工具的零部件。做到最基本的識字寫字之后,可以運用所學漢字進行閱讀,既能正確、流利、飽含感情的朗讀課文,也能感知文章的思想感情、表現形式等。在閱讀階段學生能夠擴大自己的知識面,通過文字了解這個世界,感受文字的魅力。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在閱讀大量文章后,學生要做的就是活學活用,模仿所閱讀文章的表現形式和表達方法來闡釋自己的思想感情,進行自我創作。教師要在該階段讓學生養成留心身邊事物,觀察身邊的點點滴滴,豐富自己的見聞,積累寫作素材,使學生所寫的文章更加貼近生活,有真情實意。口語交際包括聽話和說話,既能夠對別人的話做出反應,理解他人通過言語表達出的內心情感,也能夠熟練用語言表達出自己的思想。綜合學習是將前四者與自己的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利用語文解決與學習和生活相關的問題,進行人際交往、搜集信息、組織策劃、互助合作等語文實踐活動,如策劃簡單的校園活動和社會活動,寫活動計劃和活動總結、對社會熱點話題進行討論、專題演講等。
二、增強學生對語文學科的學習興趣
語文教學應當注重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培養。小學生好奇心強,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強,教師采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引起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學生帶著興趣去學習,語文教學能夠達到更好的效果。首先,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創設學生感到親切的教學情境,在講述敘事性課文時可采取情景劇的方式,讓學生講課文內容表演出來,感受文章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情境創設會使學生對教學內容產生求知欲望,積極的參與到教學的全過程中,對教學內容產生興趣。其次,在練習所學知識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從學生的心理特點出發,設計一些靈活多樣趣味性、開放性的練習。例如在教授課文之前,老師可以提出有趣的有關課文內容問題,讓學生帶著好奇心自己去發現問題的答案解決問題,同時也能主動了解課文。 在教學生識字時也可以采用猜字謎的方式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最后,教師要利用好多媒體課件,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景。多媒體是科技發展的產物,它使語文課堂不再局限于用粉筆和黑板單調地展示,利用多媒體課件可以給語文課堂加入音樂、動畫、色彩、圖片等多種因素,豐富語文課堂的內容,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語文不是枯燥無味的,老師不要拘泥于粉筆黑板,要利用好多樣的教學方法去豐富課堂內容,是學生熱愛語文課堂,熱愛學習語文。
三、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培養語文思維
語文教學的任務是使學生全面發展,不僅僅要幫助學生積累語文知識還要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考試考高分不是教育的目的,教師不應當單一地傳授學生知識,固化了學生的思想,降低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思維能力。教師在傳授學生學習的基本知識之外,還要引導學生去體會方法和思想,這樣才能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只有這樣學生在學習中的遇到具體的問題及其他一些現實問題時,才能夠利用自己的思想和方法來順利的解答。教師通過教學讓學生擁有思想,才能使學生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擁有更多的自主性,在以后的社會發展中更具有競爭力。但是,思想和方法的獲得不同于知識的獲得簡單而直接,它需要長期的熏陶感染、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需要將自己的教學當中展現教學思路,教師要切實把握教材等教學資源中的情感因素,并且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受到熏陶感染,在帶領學生探究問題的過程中,引領他們發現其中的方法和思想,科學的獲取知識。比如學生在遇到不會的問題時,如果問題所涉及的是沒有學過的方面,僅僅掌握知識的同學可能并不能解出題目的答案,但是掌握了思想和方法的學生就可以通過思考,擁有自己的見解。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應當教會學生用語文的思維去思考問題,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多讓學生自己理解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從而使學生對文學有自己的體悟。在教學過程中不是一味的灌輸知識,而是要啟發學生自己去探究語文的趣味,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知識的獲得是短暫的,知識的益處也是有限的,思維和方法的獲得是需要長期延續的,其益處也將會影響人的一生。
語文課程蘊含豐富的人文精和和情感因素,語文學習對學生情感的觸動,心靈的震撼,往往會影響他們的一生。小學語文教師要做好語文課程知識的筑基工作,在小學階段就做到讓學生熟練掌握、作用語文知識,為以后的語文學習做好鋪墊工作,也在學生腦海中形成一個完整的語文知識體系;也要意識到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決不是外在的、附加的任務,而是教學活動的重要內容。
參考文獻:
[1]葉獻萍.小學語文素質教育教學的目標與方法[J].科教文匯,2006(09).
[2]梁麗文.任務分析理論在小學中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導刊,2014(10).
[3]吳樹人.談談小學語文教學的任務——學習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草案)的一點體會[J].湖南教育,1957(02).
[4]孔紅娟.關于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幾點思考[J].陜西教育(教學版),2015.
[5]陳元慶.小學語文教學要注重運用能力的培養[J].教育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