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遠飛
【摘要】在初中物理教學中,開展元認知教學,可以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文章主要從簡約再現,親歷過程;雙向反饋,自我調控;豐富體驗,形成動機;內化認知,主動建構四個方面來開展元認知教學,培養學生的物理學習能力。
【關鍵詞】初中物理 元認知 物理學習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1-0192-01
傳統的教學方式是一種“灌輸式”的教學,這種模式雖然可以減少同學們接受知識的時間,但是缺乏一定的自我探究過程,不利于同學們的發展。元認知教學可以引導同學們掌握學習的方法,讓同學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一、簡約再現,親歷過程
每個知識都有自己發展的一個過程,并且各不相同。如果老師只注重對知識結果的教學,而忽視知識的過程,那么同學們對知識的印象就不會深刻。所以,我們老師要在同學們學習的過程中,讓他們了解所學知識背景以及知識形成的過程,讓他們形成自己的知識體驗,自己獲得知識結論。
例如,我在教學滬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級上冊第十二章“溫度與物態變化”時,就讓同學們親身感受物理知識形成的過程。在講“汽化與液化”中的“液化”時,我問了同學們1個問題:“同學們,大家都知道,冬天從教室外面走到教室里面的時候,眼鏡這時候會起霧,這是什么原因呢?”這個問題對于同學們來說肯定都不陌生,有親歷的一個過程。這時候,同學們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我再給同學們說明原因:外面的空氣溫度低,眼鏡的溫度和室外溫度一樣,室內的溫度相對來說比較高,那么熱的空氣遇到了冷的眼鏡,就會變成小水滴附著在眼鏡上面,就會產生霧氣,這個過程就稱為液化現象。這樣,同學們在老師的描述與自己的親身體驗之下,就會對知識理解得更加透徹。
通過簡約再現物理知識形成的過程,讓同學們親身經歷到這個過程中,可以讓同學們感同身受,提高他們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并且清楚自己所學知識的經過。所以,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再次體現當時知識生成的過程,讓同學們在過程中得出結論,并且在以后的知識復習時還有素材可尋。
二、雙向反饋,自我調控
在整個物理學習的過程中,同學們并不能完全知道自己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影響學習。所以,在必要的時候,學生可以向老師和自己進行雙向反饋,對自己的學習進度以及行為進行評價。在這種雙向反饋之下,同學們才能準確把握住自己的學習情況,從而可以更好地指導自己的學習。
例如,我在教學滬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級上冊第四章“多彩的光”的時候,就通過反饋的方式來讓同學們對自己的學習行為進行調控。在學完“神奇的眼睛”這個內容之后,為了得到同學們的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我就用小測試的方式來讓同學們進行反饋。這個小測試主要包括2個問題:①正常眼睛是怎么成像的?近視眼與遠視眼形成的原因與矯正方法。這個問題是最基本的問題,同學們可以對自己的了解情況來自我反饋。第②個問題是填空題:當一個人的眼睛中的睫狀肌處在放松狀態下,那么,晶狀體比較__,把物體射過來的光剛好聚在視網膜上,眼睛可以看清__(遠/近)的物體,當睫狀肌收縮時,晶狀體變__,對光的偏折能力變__,此時,眼睛可以看清(遠/近)的物體。我可以讓同學們來回答問題,觀察他們對這部分知識的掌握情況,這種反饋為學生對老師的反饋。在這種反饋之下,同學們可以了解到自己的不足,從而改變學習方法來進行學習,讓學習效率更高。
三、豐富體驗,形成動機
體驗和經驗是有一定差別的。經驗是體驗的基礎,所以,學生的親身經驗就顯得尤為重要。以經驗為基礎的元認知層面的體驗是教學策略的很重要的題材。在實施豐富體驗的策略時,最重要的是調動同學們參與的積極性,從而讓同學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態度,讓同學們形成良好的動機。
例如,我在教學滬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級上冊第三章“聲的世界”時,就不斷調動同學們學習的積極性,讓自己動手參與到學習物理的過程中。在講述“科學探究聲音的產生與傳播”的知識時,為了豐富同學們的體驗,我讓他們同桌合作來進行演示:作為同桌的兩個人準備1把尺子,1個人把尺子固定在桌子的1邊,并且保證尺子的半邊在桌內,另一半延伸到桌外,另外1個同學用自己的手指來撥動尺子的另一邊,兩個人一起觀察現象。在進行完演示之后,我問同學們所觀察到的現象,同學們說:“尺子不斷振動并且發出聲音。”然后我問同學們:“是先有振動還是先有聲音?”同學們異口同聲:“先振動,然后才發出聲音。”最后,我對同學們的發言進行總結:任何聲音都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這樣,同學們在自己的體驗之下,學習的動機不斷強化,促進學習。
為了豐富同學們的體驗,我們要使盡一切策略讓同學們參與到整個課程的過程中,讓他們主動參與到課堂上。主動參與可以表現為自己動手進行操作,也可以表現為他們有自己的個性思維,不受傳統思維的束縛。同時,他們還可以在小組討論中來豐富自己的體驗。
四、內化認知,主動建構
在物理教學中,有些內容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但是找到合適的言語對這些內容進行闡述比較困難。因此,我們要讓他們通過言語來表達自己的想法。我們可以引導同學們向其他同學或者老師來表達自己的觀點。這樣,才能讓這種認知不斷內化,完全消化,成為自己的元認知知識,讓這些知識與自己原本的知識進行糅合,變為策略的一部分,進而來構建策略。
例如,我在講“紅外線”的這個知識點時,我先問同學們紅外線有哪些特性。同學們聽到問題之后,回答紅外線有很強的熱效應,生活中的一切物體都在不停地散發紅外線。接著,我問同學們:紅外線的應用有哪些?首先,站起了1位同學說:“如果一個人的體溫升高,那么這個人散發的紅外線就會變多。因此,人們可以在照相機里裝上對紅外線敏感的膠卷,那么就可以判斷疾病。”第2位同學說:“晚上人溫度比室外靜止的東西溫度高,所以紅外線夜視儀產生。”第3位同學說:“烤鴨店利用的網紅外烤箱來加熱東西。”還有1位同學說:“電視機的遙控器可以換臺,說明紅外線可以遙控。”同學們熱情洋溢,不斷發言。在這個過程中,想法不一樣的同學在聽到別的同學的答案之后,就會和自己的答案進行融合,然后內化,主動構建紅外線的一些應用知識。
通過讓同學們相互用言語的方法來表達自己的觀點,然后相互吸收精華,不斷內化,轉變為自己的元認知知識,從而可以更好地指導自己來主動構建策略。所以,我們老師要鼓勵同學們講出自己內心的想法,與其他同學相互學習,相互促進,共同提高物理成績。
在所有的教學方法中,最重要的是讓同學們參與到學習的整個過程中。只有這樣,才能讓整個課程的學習都上升到元認知這個層面。所以,我們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對教學過程的關注,在課堂上做到師生互動,激發同學們參與課堂的熱情,從而提高物理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林麗蓉.元認知理論在初中物理解題中的應用[J].數理化解題研究,2017,(17):57.
[2]高育建.初中物理教學中元認知能力的培養[J].湖南中學物理,2010,(11):19+31.
[3]黃惠清.元認知理論在初中物理解題中的應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8,(24):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