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永寧
【摘要】科學是以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的啟蒙課程,科學素養在現在的教育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小學科學教學追求的理念是學習科學知識、科學思想、科學方法以及科學精神。本文主要介紹了科學素養的內涵以及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重要意義,并且分析了小學科學教學中該如何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關鍵詞】科學素養 小學科學 培養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1-0193-01
高素質人才在國家的核心競爭力中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現在這個經濟高速發展的時代,高科技的技術拉動著經濟的發展,但是目前高素質人才還不能滿足我國的實際需求,所以培養具備較高科學素養的人才是我國教育的重點任務之一,目前已經將科學素養的培養引入小學教學中,提高小學生的科學素養是小學教育的重要任務,然而從小學教育的實際情況來分析,在這一方面做的還是非常欠缺的,存在很多的問題,我們應該究其原因,必須高度重視從小學教育開始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為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做出更多的努力。
一、科學素養的內涵
科學素養通常就要使學生對于科學具備自我認知的能力,并且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可以知道該如何運用已經學習到的科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涉及到科學知識的實際問題,給自己的生活帶來很多方便之處。當然科學素養的內容并不是一成不變的,科學素養為了順應時代和生活的發展,同時也在不斷的變化著,其內容受我們這個社會的影響,因此科學素養的實質是多變的。對于科學素養來說,該用什么樣的態度對待科學,或者面對科學時我們用什么精神和價值觀去對待都是非常重要的,另外還有一些次要的影響因素,即科學能力及所掌握的科學知識等。
二、小學科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重要意義
國家的振興和強大要靠教育的支撐,我們經常會提到學生是祖國的花朵,祖國的未來需要這些花朵去建設,這些小學生的成長和教育對于國家的未來發展是非常重要的,具備較高的科學素養,擁有正確的科學價值觀將會更加有助于國家的發展,具備較強的綜合實力,用技術不斷實現經濟的持續高速發展。小學是學生教育的起點,是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啟蒙階段,所以應該也是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最佳時期。老師應該充分的抓住這個機會,采用靈活的教育方式去教育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國家的振興、國家實力的強大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三、如何培養小學生的科學素養
(一)注重激發學生的科學興趣
科學興趣是科學素養形成的動力源泉,小學生對于科學現象和科學問題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且在科學素養的諸多構成成分中,學生的科學興趣明顯優于其他的方面,但是學生的這種科學興趣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很容易被扼殺,傳統的教學模式沒有明確把握學生是教學的主體,而教師在教育中是一個知識引導的角色,更多注重老師在講,學生只是單純的聽課,這樣并不能達到教育的目標,因為學生大部分都不可能一直在全神貫注的聽老師講課,可能經常會思想跑神,并且可能有的學生會有問題,但是并不能立刻的提問獲得老師的解答。所以對于很多問題都是似懂非懂的狀態。
現在進行的科學教學,顯然傳統的這種教學模式是行不通的,要想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首先必須做到交流互動,教師必須改變自己的教學觀念,要去做學生的朋友,多與學生進行交流,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鼓勵學生多觀察并且要敢于質疑,并且對于學生的疑問要進行及時的解答,不能只是一直去否定學生想法,將學生的好奇心扼殺在搖籃之中,提倡學生勇于質疑并且去耐心解答學生的問題,就會使學生逐漸地敢說敢問,有了自己的價值觀,并且慢慢會提出更多有價值的問題。
傳統的那種教學模式下,缺少給學生提問的機會,并且老師會經常將自己對于問題的看法強加在學生身上,而否定學生自己的想法,學生的好奇心都是比較脆弱的,特別是小學生,對于這個未知的世界有太多的好奇,如果老師不斷的將學生的好奇心及求知欲望進行否定和扼殺,這將打擊學生的自信心,不利于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所以首先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滿足學生的好奇心。例如在教學活動中講授到有關種子萌發的課題時,老師應該讓學生結合自己種植的實際經歷來進行探討和分享,自己去制定實驗計劃,當學生有問題時給予指導,在整個的教學體系中,應該是一個引導的角色。當學生實踐完成之后互相探討,提出更多的問題,比如種子發芽需要哪些條件及其最適宜的溫度等,并且對于這些問題給出自己的想法和答案,最后由老師進行總結。
(二)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要注重培養其問題意識,由于科學是以問題開始的,然后想辦法去解決問題,最終使問題得到解決,科學原本就是一個不間斷的探索過程,在探索中尋找真理。由于小學生年齡比較小,對很多事情都尚沒有自己的觀點,很難發現問題的根源并且解決這些問題。所以小學階段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要去指引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所以小學科學的教學要以問題為基礎,在教學過程中創設一些問題情境,整個課程以問題展開,讓學生對問題進行探索,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探索中進行學習。當然探索的最終目的不僅僅是去尋找解決問題的答案,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去質疑,并且敢于質疑,形成自己的思維意識。
(三)注重將課本知識和實際問題相結合
眾所周知,科學來源于生活,兩者不可分離且密切相關,另外它們之間相互影響,科學是用來解決實際問題的,可以應用到實際生活中解決現實問題的科學才具有實用性,小學的教育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啟蒙階段,小學生目前的思維還處于形成階段,對于問題的認識比較單一并且是非常不完善的,這就導致他們的認識和理解等方面非常的淺薄,正是由于這些問題的存在,所以對于小學科學的教學要特別注意將日常生活和科學的知識點結合起來進行教育,因為科學的本質是來源于生活的,首先要了解學生的生活環境,結合學生的生活環境引導他們對科學進行探索,將科學知識融入到生活進行理解,將會更加有利于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要想讓學生主動的學習科學知識,要讓課堂和生活相結合起來,比如在給學生講有關浮力的相關知識時,要與實際生活結合,不能只是把課本知識簡單的向學生講解一遍,讓學生聯想自己的實際生活中遇到的情況,比如船為什么會在水上漂起來,這里面的原理是什么,帶著問題去給同學進行講解,這樣會使學生更易理解,并且讓學生在生活中看到科學的存在。
四、小結
總而言之,學生是國家未來建設的主要力量之一,小學是對學生進行科學教育的啟蒙階段,對于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具有重要的意義,學生所具備的科學素養關系到國家未來的建設及綜合國力的提升,所以,在進行小學科學教育的過程中,教師必須充分地了解每一個學生,針對學生的特點采用合適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實現真正的素質教育。
參考文獻:
[1]雷德玲.小學科學課程教學中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研究[J].新課程導學,2016,(19):83.
[2]葉彩紅.廈門小學科學教育教學問題觀察及改進策略[J]. 廈門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17(04):7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