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合
摘 要:當前,中國金融業的時代性改革是全球矚目的大事,互聯網金融將互聯網技術和其金融功能有機結合,是"互聯網+"的先行者,為全產業鏈、全價值鏈的價值化、信息化構建了基礎,它的出現和發展必然對我國實體經濟的增長具有很深刻的影響。互聯網和實體經濟所碰撞的火花是時代發展的必然,也是人類經濟史上的一個大跨步,而互聯網金融對經濟增長的影響體現在哪些方面,以及如何與時俱進,合理利用互聯網金融帶來的影響,對經濟的實際增長及互聯網金融業技術的進步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實體經濟;經濟增長
一、互聯網金融在中國的發展現狀
(一)發展模式的多樣化
目前,第三方支付平臺發展模式多種多樣,從支付寶轉賬到微信紅包,從移動支付到京東白條。與傳統金融模式相比,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適應于中國的經濟現狀形成了多樣化的發展模式,
(二)不斷得到創新和豐富
互聯網金融促成的互聯網平臺與電商的商業性合作,極大地滿足甚至創造了消費者的消費需求,是一些企業向金融領域跨界的創新,突破了世界范圍內的時空限制,打破了傳統觀念及思維模式的壓力和束縛,在支付方式和流程便捷性方面不斷創新,不斷實現最大程度上的便捷性、科學性和人性化。互聯網金融的創新最初階段主要表現在通過手機銀行的建設,實現基礎金融服務的全面移動化,智能終端金融服務的創新,把移動支付作為切入點,建立起完整的金融服務體系。
(三)交易規模擴大迅速
互聯網金融的普及速度之快、規模之大是有目共睹的,自2008年以來,我國第三方交易平臺和網絡銀行迅速發展壯大,成為一個全方位寬領域,有效為社會所有階層和群體提供服務的金融體系,影響到各個階層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增加了金融功能的廣度、寬度和深度。《2016年(上)中國互聯網金融市場數據監測報告》中指出,2016上半年中國互聯網金融投融資市場發生的投融資案例共計174起,獲得融資的企業數為168家,融資金額約為610億元人民幣。在投融資總額方面,與2015年同期數據相比,2016上半年的互聯網金融市場投融資規模增長達337%以上,并已經達到2015全年度互聯網金融市場投融資總額944億元的64.61%,單筆投融資額上升明顯。
一、互聯網金融對實體經濟增長的主要影響
(一) 有效解決了小微企業的融資難問題,激發實體經濟的活力
小微企業是國內經濟中最為活躍的一部分,它們的規模小、數量多,在國民經濟中占極為重要的地位。小微企業然凝聚力和生產效率不及國有企業等大企業,但是小微企業在驅動創新、創造就業機會、增加市場經濟活力和創造力以及促進資金流動等方面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然而,“流動資金不能滿足企業運營的需求”、“沒有中長期貸款的平臺”一度成為小微企業發展遲滯甚至停產的重要原因。由此可見,小微企業的發展及市場經濟活力的激發需要與時代相適應,需要互聯網金融的支持,互聯網金融能夠有效地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促進中小企業蓬勃持續發展,進而激發整個市場經濟的活力。2016 年首次發布的融資維度的中國金融互聯網指數為108.5,這表明現階段網絡貸款已經給融資借貸需求者帶來了積極影響,金融互聯網化的成效已初步體現。
(二) 低門檻的服務特性更便捷為創業者服務
在當代“鼓勵創業”、“萬眾創新”的浪潮中,大學生創業群體、草根創業的群體越來越多,小微企業方興未艾,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和生機,而這些創業群體最初普遍面臨著資金短缺、融資力量薄弱等現實問題,無力發展壯大。互聯網金融在支持和促進中小企業的發展和擴大就業方面發揮了無法替代的積極作用,為實現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實體經濟發展創造了美好前景。
(三) 刺激消費、推動經濟增長
互聯網金融中的主要形式之一就是消費金融,目前消費金融如京東白條、螞蟻花唄等在線消費方式成為互聯網金融的一大亮點,在現代社會超前消費觀念的浪潮下,消費者可以利用互聯網金融有效地利用可控資源,滿足當下消費需求,讓消費者利用金融杠桿,便利舒心消費,進而擴大內需,推動消費,拉動經濟增長和實體經濟復蘇。
(四) 帶動相關技術產業的發展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和進步需要相關配套技術力量的支持,在互聯網金融迅速普及的大背景下,對互聯網等產業的技術人員和產業及通訊和大數據技術將提出新要求,這種對互聯網產業新的需求必然推動相關技術產業的發展,這也是實體經濟的一個重要領域。
(五) 有利于傳統企業的轉型和升級
互聯網在企業金融中的應用,能夠有效提高企業的服務效率和服務質量,進一步影響到企業的轉型和升級,這是在經濟常態不斷更新的今天做出的戰略性選擇,也將帶動整個實體經濟的發展。
(六)提高人民收入,促進實體經濟市場消費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還可以促進我國國民經濟收入,并且可以刺激實體經濟市場消費。經過多年來我國經濟的持續增長,我國國民的收入也在持續提高,人民手中的積蓄也逐漸增多,但是受我國傳統思想的影響,使得我國國民在面對當前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形勢下,不敢輕易進行金融投資活動,再加上現有的金融產品投資時間長、收益少并且還伴隨著風險問題,讓民眾對金融投資活動不感興趣。互聯網金融的出現可以有效的解決這個問題,互聯網金融投資操作方式具有簡便性和安全性等特性,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愿意將自己的一部分資金投入到互聯網金融行業,民眾在互聯網金融發展中可以找到更多的投資機會,這樣便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我國民眾應用互聯網金融進行投資活動,大量資金投入到互聯網金融當中去,互聯網金融反過來可以為投資者提供持續穩定的收益,這樣便使投資者手上擁有更多資金,從而有了更大的消費能力,進而可以促進實體經濟市場的發展。
二、利用中國互聯網金融驅動實體經濟發展的對策研究
從中國當下的互聯網金融發展形勢來看,它對實體經濟的發展就業的擴大及創新型經濟發展的實現等各個方面確實有著不可忽視的積極作用,實現了中國金融業甚至整個中國經濟格局的巨大改變。但在其發展進步,對實體經濟產生積極作用的同時,也存在著信用機制不夠健全、相關法律和政策不夠嚴格、資金的安全性和收益性不穩定等諸多問題。由此,如何正確看待互聯網金融給經濟發展帶來的影響,以及如何更好更有效地利用互聯網金融的積極因素來推動實體經濟的發展壯大,是需要我們深入研究和解決的問題。
(一)健全互聯網信貸法律法規體系
在互聯網金融機制不斷完善的同時,法律規范必不可少,只有有了健全的法律體系和監管機制,才能解決互聯網金融的安全性問題,才能使消費者的資金有安全保障,增強資金的安全性。要建立全國性的互聯網金融重大風險信息發布平臺,及時發布影響較大的金融風險信息,將互聯網金融投資中可能出現的風險損失最小化。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需要自律與法律相結合,設定監管邊界,分級監管,形成體系,構建多層次的互聯網金融監管體系,以保證互聯網金融規范、健康地驅動實體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二)充分利用互聯網提供的大數據信息發展實體經濟
實體經濟的可持續創新性發展需要大數據金融的支持,互聯網大數據信息可以為實體經濟發展策略提供海量金融信息并分析處理,使企業能夠在互聯網金融的幫助下了解客戶信息和消費習慣,使生產創造貼近時代發展和大眾需求,實現精準營銷,提高客戶體驗的舒適度,同時能夠提高對金融風險的控制能力,有效減小企業的發展風險,實現企業利益的最大化,從而在整體上拉動實體經濟發展。
(三)促進傳統銀行和互聯網金融深度合作
傳統和創新的碰撞會摩擦出時代的火花,金融服務業的價值鏈思想和互聯網思維的有機結合,能夠最大程度上實現兩者之間的優勢互補,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方向主要面對普通民眾、中小企業和大學生創業企業等,這些客戶群體具有交易量頻繁,涉及資金數額小等特點,而傳統銀行等機構往往無法有效利用起這些客戶群體的資本,使得他們的資金得不到有效的投資保證。而互聯網金融具有包容性和開放性等特點,憑借這些特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傳統金融行業的不足,在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問題上發揮最大優勢。
結語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對實體經濟增長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在一定程度上,互聯網金融的出現對實體經濟的增長起著一種“催化劑”的作用,它能夠有效簡化和豐富交易方式,為消費者和企業提供一個便捷且可信賴的交易平臺,同時也為小微企業的發展和壯大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資金支持,互聯網大數據對企業經營策略的指導性作用同樣是積極的。通過對互聯網金融對實體經濟增長影響的探討和研究,我們可以了解到,互聯網金融在實體經濟發展中的地位是極為重要的,因此互聯網金融自身的發展和改進和企業的合理利用都需要進行一個更深層次的對策研究。為了應對和利用互聯網金融帶來的影響,我們應采取相應的政策措施,完善互聯網金融業全方位的監管機制,完善相關法規以保障資金流動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充分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信息量大、智能分析的特點完成企業的升級和轉型,與時俱進,規避風險。隨著時代的不斷前行和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變革,實體經濟將面臨更多不同的機遇和挑戰,互聯網金融對實體經濟增長的影響及其利用價值值得我們深入挖掘和進一步探究。
參考文獻:
[1]安雅慧、張媛:互聯網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關系分析[J],中國市場2017第16期
[2]張李義、涂奔:互聯網金融發展對中國經濟增長影響的實證[J],財經縱橫 2017.11
[3]徐金喜:互聯網金融的特殊性與一般性及其監管探討[J],互聯網金融,2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