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志浩
【摘要】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在不斷加快,人們對自然環境越來越向往生態城市發展模式。基于此,本文主要從鄉村景觀規劃特征入手,對“田園綜合體”發展模式中的景觀規劃設計手法進行分析,希望對相關人士有所幫助。
【關鍵詞】田園綜合體;發展模式;景觀規劃設計;手法
1、前言
關于田園綜合體,在發展過程中采取的模式就是指在當代中國城鄉一體化進程中,利用以人為本的理想模式,對本地鄉土文化、生活方式、獨有的美麗與活力進行充分挖掘,是都市周邊鄉村城鎮化發展的一種新模式,是新都市人的桃花源。
2、田園綜合體及其特征
2.1田園綜合體
田園綜合體是在城鄉一體化背景下規劃出來的新型農業園區,集合了休閑旅游、生態農業以及田園社區,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基礎上,促進農業、服務業、加工業有效結合,從而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2017年,黨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指出:要全力支持有條件進行鄉村開發、建設的鄉鎮地區,以農民合作社為主要的載體,讓更多的農民能夠參與到田園綜合體項目發展規劃中來,讓農民受益,旨在建設更多集循環農業、農事體驗、農業創意為一體的田園綜合體。
2.2田園綜合體特征
(1)以特定的空間環境為基礎
在田園綜合體規劃過程中,對空間環境有一定的要求。第一,田園綜合體的周邊環境一定要有天然豐富的山水資源。某縣設施觀光園向西北30 km處有國家3A級生態旅游經濟區、國家森林公園,整個景區內部森林茂密、溪水潺潺,空氣質量達到了一級水平,而且還有野生動物70多種、野生藥材100多種、野生植物200多種等,園區和周邊環節構成了富有特色的農業資源、森林資源。第二,田園綜合體的占地面積應該達到667 km2以上,同時要對田園綜合體的相關建設項目與功能進行平衡分配,為農業二、三產業的開發提供良好的條件,其中村莊面積盡量不能超過10%,農林用地要達到70%以上為好。第三,整個區域面積達到667 km2以上,而且地勢平坦、土地肥沃,不僅適合勞動密集型農業生產,而且還適合構建其他農事體驗項目。田園綜合體是以空間環境為基礎,構建整體農田景觀,體現其獨特性,將自然生態環境與環境開發進行有機結合的一種新型開發形式。因此,在規劃過程中要重視空間環境。
(2)以休閑文化為主題
田園綜合體區域內部蘊含了地區獨有的鄉村民俗文化,在欣賞山水之美、親近大自然的同時,需要滿足旅客更高層次的要求。因此,田園綜合體需要構建一些符合城市口味的娛樂項目、基礎設置,讓廣大游客在旅游的同時還能親自體驗農事活動,例如:游客可以親自種植蔬菜,享受耕作帶來的樂趣,從而激發游客參與農事活動的積極性,還能夠樹立良好的口碑,充分展現田園綜合體富有的度假功能。
3、“田園綜合體”發展模式中的景觀規劃設計手法
3.1生態手法
在對景觀進行規劃之前,要把需要保護和利用的山水資源納入到景觀規劃中,并且根據地域特色對山水資源的保護范圍進行恢復,還要控制具有破壞性的規劃建設,以及對自然山水自然進行保護。其次要與景觀的空間形態相結合,從自然要素進行考慮,對連續性、系統性的生態系統進行打造,做好自然環境開發程度、對良好的生態格局進行塑造。要堅持生態性的原則,將其作為開發空間的基礎,使得自然岸線、山頭、濕地等生態景觀資源成為永久性的開發空間。
3.2景觀手法
首先,為了創造極富變化和戲劇性的景觀序列空間,生態山水資源豐富的區域設計需要“引山借水”的景觀序列組織,采用多元化的空間構圖形式。其次,在塑造“依山親水”的城市輪廓形態上,主要包括兩種,即天際輪廓線和岸線輪廓線,其中前者注重山林輪廓在景觀輪廓線控制系統中的重要作用,在一般天際輪廓線外,借助地形的起伏,能夠形成多層次、多輪廓的天際線。另外,將山體制高點作為景觀布局的標志,將山體融入輪廓線中,利用山體的楔入塑造“生態景觀”的意味,建立“顯山露水”的視覺對應系統,充分考慮每個重要視點周圍開闊的空間,形成互為觀賞的對景關系。
3.3文化手法與功能手法
在景觀設計中通過規劃手法、建筑設計、園林景觀、小品設計等手段,利用現有山水資源條件及歷史文化特征,能夠創造出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有機融合、特色鮮明的景觀環境。在景觀生態功能、分區、交通組織及經濟發展形式等方面,采用可持續的生產、消費、交通和住區發展模式,能夠提高資源的再生和綜合利用水平轉變,使經濟增長方式從簡單的重視增長數量向追求質量的提高。
4、“田園綜合體”發展模式中的景觀規劃設計策略
以某縣設施觀光農業示范園為例,本次規劃占地面積21.73 km2,規劃布局為“一心三區”:辦公管理服務中心、休閑觀光體驗區、設施蔬菜示范區、優質果品示范區。項目建成后,園區內各項功能及配套設施齊全,形成規模化的產業鏈。園區的建成將達到縣域一流,對全縣設施觀光農業發展起到很好的引領與示范作用。
4.1要與現代農業的產業規劃相結合
鄉村景觀規劃也應該與現代農業規劃充分結合,設置農事體驗園,將現代化農業復合經營的概念融入到鄉村規劃中。主要是針對城市居民,讓廣大城市居民能夠在園區內種植蔬菜、收菜摘果,親身體會種植的樂趣,享受收獲的喜悅。根據園區發展實際情況,與現代農業分產業規劃相結合,以生產景觀為基礎,能夠增加農村的經濟效益,從而進一步推動農村景觀視線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4.2要體現地域性與文化性
景觀有著獨特的鄉土文化氣息,還蘊含著豐富的傳統文化。因此,在規劃設計的過程中,要不斷挖掘其文化內涵,從而充分體現鄉村景觀地域性與文化性,避免形成千村一面的局面。建筑設計要根據當地的鄉村特色來規劃,同時也要充分考慮村莊中已經存在的水體(池塘)、山坡、植被情況,堅持因地制宜的設計理念,在完善服務的同時而不影響原有的灌溉循環系統。為了與周邊環境實現無縫銜接,可以布置園林式風格,構建一個能夠供游人休閑娛樂的核心區域。
4.3要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
在鄉村景觀規劃設計的過程中,要考慮到人的因素。尊重當地人民的意愿,讓公眾能夠參與到規劃過程中來。在設計前期需要收集當地農民的意見,在初步規劃方案出來之后有必要召開座談會,將規劃的內容給當地農民清晰講解,多聽取當地人的意見。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要以當地農民利益為主,盡可能讓當地農民參與其中,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讓鄉村景觀更加人性化,才能更好促進鄉村景觀發展。
結語:
綜上所述,田園綜合體以發展經濟為目標,做好景觀設計則能更好的發揮田園綜合體獨有的優勢。同時積極發展田園綜合體,促進產業升級、產品升級,帶動經濟發展,滿足人們回歸鄉村的需求,讓田園綜合體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劉嫻.“美麗鄉村”建設背景下鄉村景觀規劃設計方法[J].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2016,(06):136-137.
[2]袁兆國.“美麗鄉村”建設背景下鄉村景觀規劃設計方法研究[J].工程技術:全文版,2016(09):279.
[3]楊禮憲.合作社:田園綜合體建設的主要載體[J].中國農民合作社,2017(03):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