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問卷調查了解預科學生在傳統教學模式下練習口語時存在的問題,以及對口語學習的新需求,提出利用移動設備和教學軟件來輔助教學的策略,為探索適合預科學生提高MHK口試成績的新的教學改革方法提供參考。
關鍵詞:國家通用語口語;預科學生;調查問卷;教學改革
作者簡介:李新,碩士,烏魯木齊職業大學講師,研究方向為少數民族語言文學。(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2)
基金項目:本文系烏魯木齊職業大學2017年校級教改課題“藍墨云班課在預科漢語口語第二課堂教學改革中的研究與應用”(編號:17xjg05)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8)29-0124-02
對高校預科學生來說,口語水平高不僅可以在MHK考試口試部分中得到較高的分數,在日常生活中也會非常便利。預科學生接受的口語訓練基本都與MHK口試緊密相關,MHK考試是中國少數民族漢語水平等級考試的漢語拼音簡稱,面向的是母語為非漢語的少數民族考生的語言水平考試,包括筆試和口試兩個部分。因此,預科學生的口語課程都是牢牢結合MHK口試內容設定的。烏魯木齊職業大學(下文簡稱“我校”)漢語教學部一直非常重視預科學生的口語訓練,但根據2016年5月我校預科學生MHK的成績統計顯示,在869個報名參加考試的預科學生中,有96個學生的總分達到220分以上,卻因口語單項成績不合格,最終沒有取得三級乙等證書。顯然,提升這部分學生的口語成績尤為重要。口語成績的提高就是要讓學生在不斷開口練習說話的過程中達到預期效果,因此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愿意“開口說話”就成為一個問題,而教師是否能一一進行糾錯點評也是問題所在。
隨著教學模式、教學手段的變化和發展,教師也在不斷探索新的更適應當今時代的教學方法,一些教師開始利用手機教學軟件來進行教學。因此,我們對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對練習國家通用語口語是否滿意、對口語學習的新要求等進行了問卷調查。通過調查,對預科學生在學習國家通用語口語時應該改進的方面進行思考,為今后利用藍墨云班課軟件輔助國家通用語口語課堂教學任務研究做好前期工作。
一、預科“國家通用語口語”課程調查問卷分析
本次問卷調查選用烏魯木齊職業大學漢語教學部2017級預科學生中的89名少數民族學生作為調查研究對象,其中84名維吾爾族、4名哈薩克族、1名柯爾克孜族。回收有效問卷80份。
1.學生對目前的口語課滿意度調查。根據調查結果,針對“你覺得現在的口語課有意思嗎”這一問題,28.75%的學生認為非常有意思,41.25%的學生認為比較有意思,而57.5%的學生則認為沒什么意思。針對“你覺得目前在課堂上能滿足你練習口語的需要嗎”這一問題,31.25%的學生認為每節課都有機會練習口語,66.25%的學生認為有時課上有機會發言練習口語,2.5%的學生認為上課時間幾乎沒有發言練習口語的機會。因此顯示大部分學生對目前的教學模式是比較滿意的,但仍達不到滿意的標準。
2.學生練習口語的自覺性調查。根據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對于“如果上課有時間練習口語,你會主動發言練習嗎”這一問題,有25%的學生表示會主動發言,11.25%的學生表示不會主動發言,而有63.75%的學生表示想練習口語,可是不好意思發言。可以看出,一半以上的學生想要通過練習提高自己的口語水平,但又有所顧忌,對當眾發言有一些心理負擔,白白錯過了練習的機會。對于“如果老師沒有要求,你會在課余時間自覺的練習口語嗎”的問題,21.25%的學生表示會,8.75%的學生表示如果老師沒有要求就不會自己練習,71.25%的學生表示有時間的話會自覺練習口語。大部分學生選擇的是不確定、不穩定答案,說明學生想要“偷懶”,學習的自覺性不夠,這就需要教師規范練習時長和內容,起到督促的作用。針對“如果有機會可以和老師在手機軟件上互動練習口語,你會參與嗎”這一問題,91.25%的學生表示會積極參與,8.75%的學生表示如果算作平時成績會參與,若不算成績即不參與。結果顯示,絕大多數學生愿意利用手機軟件來學習或者練習,教師通過記錄平時成績也可以調動剩下的一小部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學生練習口語的目的性調查。對于“你在什么時候會使用國家通用語”這一問題,答案不是唯一的。選擇“國家通用語課上”的學生占76.25%,選擇“和其他民族同學、老師交流時”的學生占82.5%,選擇“外出辦事、購物時”的學生占83.75%,選擇“和同民族同學、朋友、家人交流時”的學生占27.5%。而問題“你想學好口語的目的是什么”的答案也是多項選擇,71.25%的學生選擇“為了進專業”,83.75%的學生選擇“為了拿到MHK證書”,92.5%的學生選擇了“為了生活上便于和他人交流”,56.25%的學生選擇“想了解更多的語言文化”。由此可見,很大一部分學生學習、使用國家通用語是為了生活上更加便利,與他人交流更加順暢,使自己的學習、工作更加有成就。
4.學生希望采取的教學手段。針對“你希望用什么方式提高口語水平”這一問題,答案是多項選擇,選擇“朗讀文章”的學生占60%,選擇“練習和MHK口語考試相關的話題”的學生占83.75%,選擇“學唱國家通用語言歌曲”的學生占56.25%,選擇“觀看國家通用語言視頻”的學生占81.25%。不難看出,學生對于MHK考試還是比較重視的,大部分學生愿意練習和口試相關的習題。學生對于觀看視頻的興趣也非常濃厚,可見學生對于靈活多樣的學習方式感興趣,同時學習內容也要和考試內容緊密相關。
二、優化預科“國家通用語口語”課程的建議
1.為學生創造語言環境。語言環境對于第二語言習得的成敗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預科學生相對來說缺乏語言環境。教師在課堂上使用第二語言教學,仍習慣使用錄音讓學生不斷重復模仿,學習對話與課文時,讓學生分角色朗讀或背誦,學完后讓學生表演課文內容。這樣做在一定程度上培養了學生的口語水平,但學生的語言準確度和流利度卻遠遠不夠,學生一旦置身于實際的情景交流中,常常會感到無話可說,或者只會說出幾句背過的簡單句子,無法進行真正的交流。我校預科學生采用分級式教學,同宿舍、同班級的學生都是同一國家通用語水平的少數民族學生,日常對話幾乎完全用母語交流,在自然環境中很多學生無法開口流利地說出一句話。
2.利用課余時間滿足每位學生的口語練習需求。在高職院校中,有清晰的目標、課下能夠積極主動自學的學生是少數。我校預科采用40~50人的編班制,對于語言教學來說,對學生的學習有極大的影響,尤其是在口語教學過程中收效甚微。因此,可以嘗試利用課余時間使用移動設備和網絡讓學生練習口語,既可以解決班級人數較多、課堂時間有限、學生無法一一練習的問題,也可以避免學生因怕被嘲笑而羞于發言的情況,移動設備的優越性得以充分體現。
3.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習語言是要下苦功的,少數民族學生從小學起開始接受正規的國家通用語言學習,到了大學階段,對教師使用的傳統教學手段、授課方式、作業形式等很多方面都產生了審美疲勞,加之手機、網絡對學生有著巨大的吸引力,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大大降低。這就要求教師與時俱進,合理地利用移動多媒體介質,利用藍墨云班課軟件牢牢地吸引住學生,讓學生在手機上完成練習,學生有了學習積極性,最終才能達到語言學習的最佳效果。
綜上所述,通過此次問卷調查,分析我校預科學生在傳統教學模式下練習口語時存在的問題和口語學習中的一些新要求,并結合調查結果對現有問題提出改進措施。希望本問卷調查能幫助預科教師探索出一套利用移動設備及教學軟件進行的、適合學生實際情況的教學改革方法。
參考文獻:
[1] 鄒申.部分高校英語專業四級、八級考試問卷調查報告[J].外語界,1995,(1).
[2] 曹帥.漢語口語課堂活動參與度問卷調查報告——以新疆應用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6,(3).
[3] 牛志萍.淺析在獨立院校實施小班制英語教學的必要性[J].高教學刊,2018,(7).
[4] 陳三東.語言環境對二語習得的影響[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5,(6).
責任編輯 秦俊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