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健
[摘要] 目的 分析整體護理管理對人工智能輔助治療術圍手術期患者的效果。方法 資料選取2017年1—12月該院收治的68例采用人工智能輔助治療的患者作為該次調查對象,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4例,給予對照組實施圍手術整體護理管理,而給予觀察組實施圍手術整體護理管理,分別對比兩組患者滿意度、并發癥發生率及術中出血量。結果 觀察組患者對護理管理滿意度為97.06%,對照組為82.35%,相比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觀察組護理術中出血量和并發癥總發生率分別為(52.9±6.39)mL和14.71%,對照組分別為(95.2±7.18)mL和70.59%,相比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人工智能輔助治療術圍手術期應用整體護理管理,可有效提高患者對護理管理滿意度,并降低患者并發癥發生率。
[關鍵詞] 整體護理管理;人工智能輔助;圍手術期;效果觀察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8)04(a)-0167-02
人工智能輔助治療術主要根據人體工程學原理設計床旁機器手臂和醫生控制臺,通過Endo仿真手腕精確操控,完成比腹腔鏡更為精細的手術,其優點將病灶顯示放大和操作精確度提高[1]。人工智能術為外科手術方法的嶄新革命,通過將高清3D成像技術和機器人操作系統相結合,術者根據放大比例降低操作幅度,使得復雜手術操作順利完成,而對于人工智能護理配合和管理較常規護理不同,該次主要針對常規護理管理技術和整體護理管理對人工智能治療術圍手術期的效果進行調查,分析2017年1—12月間該院收治的68例人工智能輔助治療患者的臨床資料,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應用人工智能治療的68例患者作為調查對象,將其分為觀察者組和對照組,各34例,對照組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5例,年齡范圍21~52歲,平均年齡為(41.2±4.19)歲,其中直腸癌8例、乳腺癌7例、膀胱癌5例、前列腺癌5例、肝癌9例;觀察組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6例,年齡范圍20~55歲,平均年齡為(40.8±4.89)歲,其中直腸癌9例、乳腺癌5例、膀胱癌6例、前列腺癌6例、肝癌8例。對比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納入標準
①患者無先天性心腦血管疾病、肝腎衰竭、凝血功能障礙、精神障礙以及妊娠和哺乳等;②患者和家屬對該次調查的內容詳細了解,征得同意并簽署;③該次調查經過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④患者近1個月內未參加類似醫學調查。
1.3 方法
1.3.1 對照組 給予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管理。
1.3.2 觀察組 給予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基礎上聯合實施整體護理管理,詳細如下:(1)術前管理:①完善手術護理配合團隊:由于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特點使得手術操作精密,需要器械、巡臺護理人員有嚴格要求,術前護理人員應與主治醫師、麻醉師溝通,擬定手術通知單,內容包括擬手術名稱、術式、手術體位、平車床方向等,護理人員應具備建立靜脈通道、特殊儀器使用、手術機器人操作系統[2];②完善手術護理管理團隊:組間專科護理管理團隊,其中包括組長、監督員以及組員,其中組長有護士長擔任,主要負責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系統的維護、保養、維修等管理,監督員由高年資護理人員,主要負責達芬奇手術機器人術中操作出現緊急情況的配合和低年資護理人員的手術配合質量監督,組員有低年資具有達芬奇手術機器人手術配合的基礎知識和實際操作經驗,嚴格按照組長擬定的護理工作計劃進行工作,并及時反饋手術機器人配合過程中的護理問題;(2)術中管理:實施體位護理、預防低體溫護理、心理護理以及風險管理等,避免患者發生意外風險,且要求巡臺和配臺護理人員嚴格遵守無菌技術操作和配合流程,杜絕護理和術者等工作人員跨手術間工作,避免患者發生交叉感染,要求術者和護理人員使用手術機器人時應嚴格遵守使用說明標準,非專業培訓人員禁止手術機器人操作[4];(3)術后管理:手術結束后應器械護士和巡臺護士雙方核對器械數量,并簽字蓋章,且由專業清洗護士進行器械清理,初步清潔器械血漬、污物,初步擦干避免器械之間較差損壞,移交器械室護士后采用器械交接班詳細記錄數量、人員和時間,以及患者移交蘇醒室或病房后進行交接,禁止依靠經驗交接,嚴格按照交接單內容、流程執行,交接完畢后雙方簽字蓋章,術后護理人員給予患者切口、引流管、吸氧、壓瘡等護理管理,同時要求護理人員嚴格遵守無菌技術操作原則,護士長應根據本科室工作強度科學、合理擬定排班表,以及操作流程、標準等考核明細,對比考核不合格者應給予績效獎金懲罰。
1.4 觀察指標
分別對比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術中出血量及滿意度[5]。
1.5 療效判定標準
對于滿意度采用根據科室擬定的滿意度調查表,主要采用非常滿意、滿意、一般滿意以及不滿意4個級別,每份問卷為百分制,其中85~100分為非常滿意、75~84分為滿意、60~74分為一般滿意、60分以下為不滿意,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一般滿意)/總調查例數×100.00%。
1.6 統計方法
該次調查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計算處理,以及組內計量和計數資料采用(x±s)和[n(%)]表示,而組間計量和計數資料采用t檢驗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和術中出血量
觀察組患者術中出血量和總發生率分別為(52.9±6.39)mL和14.71%,對照組分別為(95.2±7.18)mL和70.59%,相比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2.947;13.659,P<0.05)。詳見表1。
2.2 對比兩組患者對護理管理滿意度
觀察組患者對護理管理滿意度為97.06%,對照組為82.35%,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達芬奇內鏡手術機器人作為醫療技術發展的現代化產物,具有智能化、仿真化手術平臺系統,該技術打破了傳統手術配合和治療模式,傳統手術通過開放術野皮膚和組織暴露病變組織,而達芬奇內鏡主要通過探頭放大在顯示器中術者直觀的觀察病變部位,根據比例控制操作幅度,給予手術室護士全新視角、技術和突破[6]。該技術繼承了腹腔鏡先進技術,但具有較腹腔好的安全性、優越性以及高效性[7]。在國外對于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已在各個科室廣泛使用,而在我國盡在腫瘤、器官切除等手術應用,經過數據統計術后預后效果優良,且并發癥低恢復。對于手術機器人操作術者需要經過專業培訓,通過提高手術器械的靈活度、自由度擴寬術野進行操作。這就需要配合護士同樣具有專業配合水平,提升手術配合默契度、操作質量等,降低患者術中出血量和住院時間[8]。
通過該次調查發現觀察組患者術中出血量和總發生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對護理管理滿意度為97.06%,對照組為82.35%,相比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人工智能機器人圍手術期應用整體護理管理可有效提高手術配合和服務質量,降低患者并發癥和術中大量出血,值得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 雷花,楊顯芳,肖靜蓉,等.機器人輔助腹腔鏡膀胱切除原位新膀胱術患者個案管理護理報告[J].實用醫院臨床雜志,2016,13(1):98-101.
[2] 宋素婷,黃瑜佳,周青.機器人輔助腹腔鏡子宮肌瘤剝除術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5(3):241-242.
[3] 荊茹,張紅菊,趙依芳,等.161例達芬奇機器人輔助宮頸癌根治術的圍手術期護理體會[J].實用醫院臨床雜志,2015(1):129-130.
[4] 張巧云,宋真.達芬奇機器人輔助腹腔鏡下行腎部分切除術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J].熱帶病與寄生蟲學,2016,14(4):242-243.
[5] 高永蓮,孫海英,孫巖.護理管理影響下膽囊切除術圍手術期護理效果分析[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8(6):217-218.
[6] 李業桂,趙方,林丹,等.43例經皮氣管切開危重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管理[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5(6):921-922.
[7] 李林濤,吳海山,吳宇黎,等.人工關節置換術圍手術期的血液管理策略[J].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2015(6):772-776.
[8] 劉靖,趙悅,華莎,等.機器人輔助下腹腔鏡直腸癌前切手術的護理管理[J].中華結直腸疾病電子雜志,2015,4(2):76-77.
(收稿日期:2018-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