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蕾 張曉娜 陳修華
[摘要] 隨著社會發展和科學信息技術的不斷革新,傳統血站運行模式面臨挑戰并呈現多集合、多元化發展的趨勢。血站文化是適應當代血站管理要求應運而生的,在長期實踐和發展的過程中逐步形成。該文通過對血站的文化建設與日常管理工作間的相互作用,探討血站文化建設在血站管理中的作用。
[關鍵詞] 文化建設;血站管理;作用
[中圖分類號] R19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8)12(a)-0045-02
隨著社會發展和科學信息技術的不斷革新,傳統血站運行模式面臨轉型并呈現多集合、多元化發展的趨勢。文化建設是對精神建設的啟示,習近平主席發表的一系列講話和政策的實施,彰顯了文化建設思想在新時期的重要作用。黨的十八大做出了24字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概括,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根基的夯實。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重視意識形態工作,不斷提升文化軟實力。血站文化是適應當代血站管理要求應運而生的,在長期實踐和發展的過程中逐步形成[1]。該文探討血站文化建設在血站管理中的作用,現報道如下。
1 文化建設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1.1 文化建設有利于構建血站精神
我國傳統人文醫學精神,悠遠流長。一輩輩杏林人本著大醫精誠為民眾療疾。這其中就有著豐富的道德文化思想。文化的作用雖是潛在的,但它卻又有著其他不可替代的巨大力量。血站的文化也不例外,對內它對職工具有導向、約束、凝聚和激勵作用,對外它以自身特色為中心影響作用于其他。樹立正面的、積極的、向上的精神力量,它便可以成為促進發展的強大動力,從而形成發展的生產力。因此,血站文化建設要從發揮血站自身特色文化的導向作用開始,積極營造和傳播昂揚向上的文化氛圍。血站文化是單位團結和諧的“風向標”,是單位與職工之間情感交流的紐帶。血站的文化氛圍與規章制度相結合,可以更好地提升職工對單位和集體的認同感和自豪感,更好地促進工作質效的提高,通過文化氛圍的引導可以積極改變職工的精神面貌,更好地提升服務質量。因此,血站文化的形成,是對血站優秀傳統的凝練和升華,是一代代血站人無私奉獻精神的傳承。血站精神是血液事業發展的精神動力和支撐,具有強烈的吸引力、凝聚力和號召力[2]。
1.2 血站優秀文化的形成是推動血站工作質效提升的不竭動力
血站價值觀與血站精神能夠為血液事業提供具有長遠意義的正確方向[3]。當前,血站的各項工作面臨諸多挑戰,如何讓職工在平凡的崗位上干出人生的精彩篇章,是血站文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推動血站各項工作的更好更快的發展,就要在文化陣地中豎立起血站人的鮮明旗幟,把血站人的事業心和責任感融入到血站文化中,為血液事業的發展保駕護航。
1.3 堅守好文化陣地為樹立血站人的良好形象提供保障
血站是不以盈利為目的的公益性組織,作為人民群眾了解社會公益事業的一扇窗口,在做好采、供血等日常工作之外,更重要的是通過文化陣地向廣大社會群體普及好無償獻血的相關知識,宣傳好無償獻血的相關政策,動員好無償獻血的相關人群,澄清社會上流傳的謠言,糾正對無償獻血的錯誤認知,成為血站工作者與人民群眾之間增進感情的橋梁和紐帶,為無償獻血事業的健康發展提供良好的輿論導向。
1.4 文化建設為提升血站職工素質提供有力支撐
血站文化是現代化血液管理制度的有效載體,是促進血站事業發展和培養奮發向上精神的時代特征[4]。血站的發展離不開對優秀血站文化的傳承,有什么樣的文化氣息就決定著一個單位有什么樣的未來,優秀的文化傳統,是增強血站員工事業心、責任感的有力武器,良好的文化氛圍能引導血站員工自覺規范行為,提升自我認知水平。因此,形成血站文化是培養優秀員工隊伍的必要環境之一,只有將文化理念根植人心,并獲得血站員工的精神共鳴和主動作為,才能發揮血站文化的巨大優勢。
2 如何在實際工作中做好文化建設
2.1 培訓活動要從思想培訓和技能培訓兩個角度進行
加強血站職工對傳統文化、道德規范、價值取向等多重方面的學習和培訓,努力營造讓獻血者滿意的場所環境,努力打造讓職工舒心的工作環境。通過轉作風、轉形象,提升服務質量、提高服務效能;通過心交心、心比心,增進服務意識,改進服務作風,使血站的窗口部門成為為人民服務的便民窗口和體現血站精神的形象窗口。通過學習培訓,對采供、血業務知識、政策法規等內容進行系統性學習培訓,每月舉行業務心得交流討論活動,提升工作人員的業務素質,使其達到“懂政策、熟職責、精業務”的要求,成為崗位能手。通過群眾建議箱、舉報監督電話,加強與獻血者、受血者的溝通交流,自覺接受人民監督,不斷務實服務作風。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意見,領導掛牌督辦,查找相關部門不足,及時糾正整改提高。大力加強“窗口標準化”建設,充分發揮“黨員先鋒崗”示范作用,通過微笑服務,鑄造優質品牌。開展窗口部門改作風強素質專項活動,認真糾治庸懶問題,通過組織評選服務標兵,宣傳窗口單位典型模范,使全站職工學有榜樣、干有標準,不斷增強為民服務的責任感、為單位爭光的榮譽感、干事創業的使命感,使血站為民服務的質量效能再上一個新臺階[5]。
2.2 強有力的制度用以保證文化建設的執行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文化工作的正常運轉,需要強有力的制度進行保障,并為全體職工所認可并認真遵從,這就是制度文化。血站文化建設的重要目的是,在于推動血站各項工作向更高層次發展,想要實現這樣的作用,就必須把抽象的文化理念進行制度化,用制度實現人文關懷,并在制度的框架下實現文化氛圍的形成,只有這樣,才能使規章制度與文化建設相互促進,實現血站工作質效的整體躍升。通過管理文化的視角來看,文化建設需要先進的文化管理理念,文化管理是管理的最高層次,并使管理具有了可持續發展的特質。而要發揮文化管理的巨大優勢,就必須把發展創新與遵規守矩有機統一起來,充分發揮文化建設對制度落實的服務作用和促進作用,為采、供血等日常工作的開展提供制度保證,為獻血者和用血者服務提供人文關懷,為血站職工干事創業提供精神支撐,為血站整體建設又快又好發展提供不竭動力。
2.3 樹立榜樣的力量,發掘文化故事
樹榜樣、學先進,推選工作中的先進代表人物,立標桿,通過身邊人、身邊事來將價值觀縮影到的人格化的具體體現。讓評選出的優秀員工的帶動并積極地傳播正能量,通過模范人物的典范作用為員工提供身邊的樣本、激勵其他員工努力向前不斷超越、規劃更新、更高的標準,從而成為血站特色并對外形成精神品牌,成為核心競爭力。在血站文化建設中要注重以特色文化載體為基礎,通過組織豐富內涵的活動來打造血站文化的新氣象。如組織“崗位文化我先行”提煉科訓崗銘等,旨在使每一名工作人員牢記職責、不忘使命、忠誠擔當、務實高效。
2.4 舉辦帶有儀式感的文化活動,在活動中潛移默化感性熏陶
儀式自古有之,儀式活動可以讓人更深刻地領悟文化真諦,讓生活中一些不具象的品質和知識變得形象。儀式感往往帶有人的內心情感,它是一種帶有力量的表達形式。它的激勵作用往往可以產生深遠的影響,并產生持久的感染力。儀式活動作為文化建設的重要載體,通過活動的內容發掘出其蘊含的價值觀所在,讓職工在活動中獲得情感共鳴,激發出對血站文化價值觀的認同,使血站文化成為我們共同的精神家園。如組織道德講堂、組織職工參與團隊拓展實操訓練、在世界獻血者日感恩無私奉獻的獻血者等等,旨在結合社會發展和血站工作的自身特點,采取職工喜聞樂見、參與度強、容易接受的方式,讓儀式的教育功能最大化。充分調動職工的積極性,加強團結協作,增進友誼關愛,培養職工愛崗敬業和無私奉獻精神,不斷充實血站文化內涵,振奮職工的精神面貌。
[參考文獻]
[1] 王琳.血站文化建設淺談[J].2016(9).
[2] 譚華,胡小娟.搞好血站文化建設努力構建和諧血站[J].內蒙古中醫藥,2008,19(10):73-74.
[3] 董向東,李銓,楊通漢,等.關于構建血站文化的思考[J].中國保健,2008,16(15):618-619.
[4] 鄧天奎.構建和諧血站文化之淺見[J].衛生政策,2006(12):57-58.
[5] 鄧峰,高建民,呂菊紅,等.公共衛生管理的新視角協作性公共管理[J].中國衛生質量管理,2014,21(1):115-118.
(收稿日期:2018-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