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呂紅 譚鋼 王水蓮
[摘要] 目的 對模擬視覺障礙法應用于眼科臨床教學中的效果進行探析。方法 采集2017年6—12月間在該科室進行實習的33名實習生實習作為該次研究中的觀察組,同期另抽取33名實習生作為對照組,其中觀察組采取的是模擬視覺障礙法,對照組采取的是常規實習方式。觀察及比較帶教老師分別對兩組實習學生的評價結果以及自我評價結果。結果 觀察組的自我素養評分為語言溝通、工作態度、創新精神評分均顯著優于對照組;觀察組的實習生的溝通能力評分為承受能力、情緒調控能力、人性化服務評分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 臨床模擬教學可通過模不同場景,運用到患者身上,可有效避免在臨床中產生的錯誤,同時提高了醫學操作質量,確保了患者安全。
[關鍵詞] 模擬視覺障礙法;眼科;臨床教學;效果分析
[中圖分類號] R-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8)10(c)-0127-02
近年來,隨著醫學理論與技術的發展,傳統教學形式已不能成為如今臨床教學模式的主要手段,采取虛擬顯示技術逐漸引入到醫學臨床教學中,是一種較為新穎且切實有效的方法。據有關臨床研究認為,在眼科臨床教學中,采取模擬視覺障礙法,可有效解除實習生的緊張心理,有可有效提高理論知識與操作技能的學習成績,更利于實習生熟練掌握臨床專業知識[1-2]。為此,該文對該院眼科科室抽取兩組實習生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對研究對象實施模擬視覺障礙法應用于眼科臨床教學中的效果進行深入探討。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在該科室實習生33名作為該次研究中的觀察組(模擬視覺障礙法),同期抽取33名實習生作為對照組(常規實習)。以上研究的對象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1.2.1 人物角色編排 對固定場景及特殊場景下進行模擬設定,如視覺障礙者的飲食起居生活、檢查等情景劇本。進行訓練時,分成3個小組如甲、乙、丙組,每3名為一組。其中甲組人員為模擬視覺障礙者,如視野缺損、視力障礙、視覺失認、眼球運動障礙、體像障礙等。同時認真做好記錄并反饋相關護理信息內容。乙組為臨床專業人員,主要負責接待患者、輔助患者的生活起居方面,實施相關操作等方面。丙組為整個模擬實驗中的監督者,同時協助乙組且監督甲、乙兩組,并嚴格要求3組人物角色,循環排練3次,各自做好本組角色人物,實施過程中,應頭腦靈活多變,促使患者最為舒適和安全[3]。
1.2.2 解決方法 醫生結合患者視覺上嚴重的不同程度來制定一套安全、合理有效的訓練方案,結合模擬者感受到的不同視覺障礙的多種情景模式,來感知視覺障礙的患者的聽覺發揮功能及殘余視覺功能,如適應于多種不同的室內環境、對物品的取放程度,感受物品的定向感、數量、高度及不同聲音帶來的刺激等。結合以上3組模擬人員的不同體會及感受,進行對言語的調整、動作的快慢及觸摸的強度等,從中足以滲透出更多的人文關懷[4-5]。
1.3 觀察指標
觀察及比較帶教老師對兩組實習生的評分情況以及兩組護生的自我評價情況。
1.4 統計方法
應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帶教老師對兩組實習生的評分情況
通過帶教老師對兩組實習生的評分問卷中結果得出,觀察組的自我素養評分、語言溝通、工作態度、創新精神評分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各項評分,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比較兩組實習生的自我評價情況
兩組實習生在實習過程中的自我評價中結果顯示,觀察組的實習生的溝通能力評分為承受能力、情緒調控能力、人性化服務評分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模擬視覺障礙法,在臨床眼科中是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可模擬多種不同場景,針對性的實施培訓課程及相應的評價體系。傳統的醫護人員培養模式中,實習生只能借助于臨床實踐中進行不斷的磨煉與接觸相關病例,才可獲取豐富的臨床經驗。從中出現臨床經驗不足的醫務人員,若操作或診斷有誤,不但給患者帶來生理及心理上的傷害,同時也為醫療糾紛埋下了隱患[6-7]。為有效提高實習生的臨床教學實踐,加強院內組織模擬教育模式相關大賽,提升了實習生的語言溝通能力、應變能力、創新能力等,在眼科臨床教學中體現重要價值。據相關調查研究表明,采取模擬視覺障礙法可反復進行相關臨床技能的訓練,通過虛擬訓練中,熟練掌握臨床操作技能要領,促使學生加快腳步提前適應于工作環境中,有效提高了臨床實習、見習的效率,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實習基地的負擔和壓力[8]。
隨著臨床眼科教學的不斷改進與完善,模擬教學已成為未來的發展趨勢。該教學模式具有獨特的可重復性、真實性、規范性、手段的豐富性等特點,受到臨床醫護人員的一致認可。據有關臨床報道,由于眼科患者多以視覺感知造成障礙,在臨床教學中,更要激發實習生的人文精神,通過模擬障礙法,從中真正感受到患者的切實感受,來協助實習學生能夠將人文社會科學相關知識扭轉到內在的職業情感中,同時調動實習生的積極性,促使提高患者的滿意度[9-10]。
該次研究結果得出,觀察組學生的自我素養評分為(95.45±6.57)分、語言溝通(96.24±6.22)分、工作態度(93.08±3.20)分、創新精神(89.46±8.45)分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各項評分(P<0.05);觀察組操作成績為(89.75±6.46)分、理論成績(94.55±3.22)分(P>0.05),這與有關文獻中的研究結果一致。由此說明,較傳統實習模式而言,采取模擬視覺障礙法可提升了實習生的綜合能力,同時可在不損害患者的任何利益下,有效提高了實習生的理論學習與實踐能力。觀察組實習生的自我評價中,其中溝通能力評分、承受能力、情緒調控能力分、人性化服務評分均顯著優于對照組,這與有關文獻的結果吻合。由此說明,實施模擬視覺障礙法,可有效體現了臨床護理教學中的人文精神在臨床護理發展中具有重要價值。
[參考文獻]
[1] 陳廣慈.盲校初中生視覺障礙程度與英語聽力理解水平的關系調查研究[D].廣州:廣州大學,2016.
[2] 錢丹.利于視覺障礙者的室內無障礙設計研究[D].南京:南京工業大學,2016.
[3] 高文娜.視覺障礙學生生存技能現狀研究[D].沈陽:遼寧師范大學,2016.
[4] 杜豐豐.現代教育技術對特殊學生的學習支持—以視覺障礙者為例[J].發展,2016(2):63.
[5] 耿夢瑤.銀川市視覺障礙群體鋼琴教學研究[J].音樂時空,2016(7):73-74.
[6] 陳廣慈.盲校初中生視覺障礙程度與英語聽力理解水平的關系調查研究—以廣州市啟明學校為例[J].英語教師,2016,16(13):29-31,63.
[7] 杜小琳.職業院校視障學生英語聽說教學認知策略實踐研究—以山東某特殊教育職業學院視障學生為例[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8(2):136-138.
[8] 荀麗玲.特殊兒童音樂教育意義探尋—以視覺障礙兒童為例[J].課程教育研究,2016(18):187.
[9] 董鐵英.視障兒童小學語文體驗式教學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7.
[10] 趙美娟.淺談盲人網球教學設施和練習方法優化[J].現代特殊教育,2017(21):54-55.
(收稿日期:2018-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