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輔導員是高校大學生學生管理的執行者,更是其思想教育的引導者。隨著時代的發展,當今大學生擁有著鮮明的個性特征,注重尊嚴和自由,以往簡單的、命令式的工作方法已經不能適應新時期的學生工作。因此,新時代的輔導員需要開展情感化的學生管理模式,把學生的內心真正引導出來,幫助學生成為自己的樣子。
【關鍵詞】情感化;激勵;共情
根據當代大學生思想觀念行為方式的特點,過去傳統的工作方法已經不能適應新時期的學生工作,這就需要輔導員加強情感化教育。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學家蘇格拉底說過,所謂教育,就是把一個人的內心真正引導出來,幫助他成為自己的樣子。因此,在工作中充分地進行情感投入,調動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充滿人性、自律和諧的寬松環境是學生管理的理想境界。這就要求高校輔導員在教育過程中,一方面,要了解學生的個性特征和心理活動;另一方面,用尊重、共情、激勵等機制,把正面沖突化為委婉的指正,把嚴厲的批評化為溫和的交談,把硬性的指令化為耐心的開導,樹立以人為本的情感化學生管理理念。
一、了解學生
情感化的教育前提在于了解學生。在實施教育前,充分地了解學生,變以前忽視學生個性,排斥學生的思想和輕視學生處事方式為了解、理解、接納。用平等的思想和身份去深入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生活習性、感情世界、學習困惑等,找到學生思想的根源,把握他們的心理和思想脈搏。
二、尊重學生
輔導員要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而不是以教育者自居,高高在上的俯視學生。當今社會注重親子關系的培養和全校育兒理念,尊重孩子的自由發展規律。同樣地,這些理念更應該運用到學生教育中,比如尊重。眾所周知,和小孩子有效溝通的方式就是蹲下來和他交流,用他的眼光去看這個世界。所以,輔導員也應該尊重學生的自尊,站在學生的立場和角度去分析問題。具體表現為可以采用心理咨詢師和來訪者有效溝通的方式,在辦公桌旁擺放一把專門為學生準備的椅子,兩把椅子傾斜四十五度坐著交談。即便是犯錯誤的學生,也請他坐下來交流溝通。尊重學生有權利選擇自己的認知和行動,并且相信學生有能力有辦法去認知和行動。這種方式我運用到工作中也取得了成效,兩個抑郁癥患者主動向我敞開心扉;被每個老師投訴經常曠課不遵守課堂紀律的同學,最終順利畢業并通過專升本考試,被本科院校錄取。
三、與學生共情
與學生共情,設身處地地為學生考慮,理解并接納他的情感和情緒,才能走進他的內心。在這方面,輔導員不應讓學生覺得老師是高高在上的完人,甚至可以用自身的經歷,幫助學生去理解問題的關鍵點和解決思路。老師要讓學生知道,作為過來人,老師曾經也是這樣,老師很理解你的感受,但是遇到這樣的問題,老師曾經是怎么樣去克服的。讓學生從輔導員自身的經歷和例子上,去借鑒一些經驗教訓以及處事的方法來規正自己的行為,并能采取有效的行動去解決成長路上的困惑。
四、正面管教,激勵機制
“正面管教”創始人之一德雷克斯說過,一個行為不當的人,是一個沒有受到鼓勵的人。受到鼓勵越多的學生,他的行為和性格會越好越健康。大教育家陶行知當校長時,曾以發糖果的方式,讓一個用磚頭扔同學的男學生,喚醒自身的良知之光,這便是正面管教的有效力量。當我們找犯錯誤的學生來談話時,可以表揚他守信用,能提前到辦公室等候;當學生接納老師的意見,愿意改正自己的錯誤行為時,應看到其尊師重道、知錯能改的良好品質;當學生因路見不平打架斗毆時,應肯定其有正義感的作風,再引導其如何用正確的方式去維護正義,而不是一味地按照校紀校規禁止斗毆而貿然給予處分。老師要肯定其正面的行為,用正面管教的方式,引導其從內心深處真正地做出改變,將負面行為規正為正面行為,比用批評、處分等方式能更有效地達到教育目的。因為,一個人真正的力量來自于他的內心。
五、言傳身教,以身作則
輔導員需要為學生樹立起榜樣的力量,正所謂“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希望學生成為什么樣的人,自己便要先做這樣的人。輔導員從學生大一進行參加軍訓,直至畢業踏出校門走向工作崗位,一直陪伴著學生成長的每一步,是學生在大學生涯里最親近的導師、最知心的朋友。輔導員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會影響著學生的三觀、影響著學生對世界的認知。如希望學生能提前到教室上課,自己便要每次班會每次學生活動時提前到場。言傳身教,自身作則,教師要做好帶頭作用,樹立起榜樣的力量,真正讓學生信服,從而讓學生自發地規正自己的行為。
情感因素在學生管理中是至關重要的,比任何強制的紀律制度更能使學生管理事半功倍。情感化地管理,能在老師和學生之間營造出一種輕松、和諧的良好氛圍,能真正有效地縮小老師和學生之間的心理距離。出于對輔導員的高度信任,學生能自主地敞開心扉、能自由地表達其思想。這樣,輔導員更能走進學生的內心,幫助其內心做出真正的改變,把學生的內心真正引導出來,從而達到學生自我管理、自主教育的目的。綜上所述,情感化的學生管理模式,是學生管理的理想境界和有效方式。
參考文獻
[1]王榮德.教師素質培養論——做一名智慧型教師[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9.
[2]張耀燦,鄭永廷,吳淺濤.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李呈.談激勵與高校學生管理的以人為本[J].中國地名,2007(06).
作者簡介:李霞,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