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物流案例與實訓是物流管理專業開設的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本文主要從教學改革的思路、教學改革的實施、教學改革的成效及教學改革的反思四方面來探討該課程的教學改革。期望可為其他物流管理專業課程的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物流案例與實訓;“翻轉課堂”;實踐操作
為了培養出企業、社會需要的技能型物流人才,學校有必要進行教學改革。物流案例與實訓課程在教學改革中,應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及動手實踐的能力。通過對理論知識的學習和企業實踐的經歷,學生能牢固掌握物流專業所學理論知識,并能靈活應用到企業實踐中,提升自己的職業技能水平。
一、教學改革的思路
為了使物流專業學生實現從學校到企業的無縫對接,本課程的教學改革思路主要從原有課程教學內容存在的弊端和課程改革的方向兩方面進行闡述。
(一)原有課程教學內容存在的弊端
1.以模塊舉例,割裂了企業的運作流程
幾乎所有的物流案例與實訓教材在內容組織上都是以企業某個業務模塊為例,通過業務模塊的舉例來說明企業實踐與物流理論的具體結合。也就是說,教材從物流企業、采購與供應、運輸與配送、儲存與庫存、裝卸搬運、包裝與流通加工、信息與物流技術、供應鏈管理、成本、服務與質量、系統分析與設計、國際物流、綠色物流等物流模塊來組織課程章節,每個章節都按照各模塊的理論知識進行企業舉例。然而,在企業的實際運行中,一個成功的企業往往具備多個模塊功能,企業的運作是連續的、各個模塊是相互依存的。以模塊舉例,割裂企業的運作流程的課程內容也不利于學生提高實踐能力。
2.案例多,但不系統
教材按照物流模塊組織安排時,每個章節2~5個企業實例,導致教材中的案例太多。如果想讓學生鞏固所學理論知識,并了解如何應用到企業實踐中去,每節課的教學任務就比較重,教學效果也不好。并且書上大量的企業案例對企業介紹的并不完整,不利于學生對企業的業務流程進行完整地、系統地認識與理解。
3.案例缺乏時代性
本課程所選用的教材雖是最新版本,但仍滯后于日新月異的物流行業的發展,一些引領物流行業發展的企業、技術、趨勢都沒有在書本上體現,因此,本書所選案例不具代表性、且更新不及時。
(二)課程改革的方向
1.由模塊教學轉變為企業業務流程教學
因為課程所涉及的理論知識學生已經學習過,且模塊教學不利于學生對企業的整體把握和系統理解,所以本課程將改為以企業業務流程為主線,從不同類型的企業出發,圍繞企業的物流運作展開。力求減少案例數量,提高案例質量。選取物流行業中具有代表性、前沿性的企業,對企業進行系統完整的介紹與分析,重在提高學生對物流企業運作的認知和了解,為以后步入工作崗位打下堅實的理論與實踐基礎。
2.采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
改變以往“教師講學生聽”的課堂教學模式,實現以學生為主體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具體做法如下:教師先給學生布置課下任務,也就是要求學生收集與物流行業、物流企業、物流運作相關的具有代表性的企業案例,并制作PPT;課上讓學生來組織課堂,即對整理的物流企業案例進行匯報和展示、小組討論和交流、其他學生對小組成員的完成度進行評價與打分。讓每位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3.組織學生到企業參觀實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為了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我們可以安排學生去物流企業進行實習。通過企業實踐學生可以近距離地了解物流企業的整體運營流程,熟知物流企業相關工作崗位的工作內容,日后能迅速進入崗位工作。
二、教學改革的實施
(一)教學安排
首先讓學生在課下復習回顧一下本課程所涉及的理論知識,并在課堂上進行歸納和總結;其次教師示范案例如何整理和總結,并對具體企業的運作流程進行展示,啟發引導學生的積極性、創造性;隨后采取“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限定的條件和要求下組織企業案例、匯報案例;最后組織學生到企業進行參觀和實踐,實現知識的融會貫通、提升學生應用理論知識的能力。
(二)教學方法
1.案例教學
本課程的重點是提高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將采用案例教學法直觀展示企業的實際運作情況。不同類型的企業案例在課堂上進行分析、研討、交流,可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應用能力。
2.分組教學
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在小組組織企業案例時,不同的成員對于某個企業的切入點會有所不同,通過篩選要點、匯總整理案例,將提高學生團隊協作的意識,提高案例分析的質量。
3.任務驅動式教學
將學生的學習活動與任務或問題相結合,以探索問題來引導和維持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和動機,讓學生帶著真實的任務學習,以使學生擁有學習的主動權。
4.啟發式教學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課程要求、課程設想,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采用多種方式,以引導啟發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創造性,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5.翻轉課堂
教師與學生進行角色轉換,讓學生作為課堂的組織者和實施者,實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觀念,教師引導學生課下學習,課上進行分享、交流與討論,達到自主學習、內化知識的效果。
(三)學習方法
學生按照教師的引導,進行主動學習。改變以往傳統的“學生在課堂上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模式,形成“做中學、學中做、學做一體化”的主動學習模式,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提高學生學習的有效性。
(四)評價創新
本課程注重過程評價,重視對學生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采用“邊學邊評、以評促學、學評同步”的“形成性考評”的評價方式。包括知識目標評定、項目目標評定和素質目標評定三部分組成。采取教師評價與學生自評互評相結合,淡化了期末考試的比重,調動學生日常學習的積極性,對教學質量的提高有著明顯的促進作用。
三、教學改革的成效
該課程的教學改革從物流企業的整體運作出發,采用分層次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翻轉課堂教學法等教學方法,實現“做中學、學中做、學做一體化”的自主學習模式。通過對這些企業業務流程的學習與實踐,學生不僅能鞏固物流專業的理論知識,了解物流行業的發展前沿;而且也能提升自己的實踐技能。具體表現如下。
(一)彌補課堂課時的不足
以企業業務流程為主線的實例,能避免按企業運作模塊為標準造成的案例多、時間少的缺陷;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采用要求學生必須充分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學習,進而彌補課堂課時不足。
(二)提高學生對物流行業的認知
案例教學法作為本課程的主要教學方法之一,對于企業案例的選取是有一定的要求和標準的,即企業必須是物流行業中具有代表性的現代化國內或國外企業,如:電商平臺企業(淘寶、京東、蘇寧、亞馬遜、拼多多、敦煌網、蘭亭集勢等)、第三方物流企業(中國郵政、中遠集團、申通、順豐、韻達、德邦、UPS快遞、TNT等)、零售企業(沃爾瑪、家樂福、7-11等)、熱點經濟(互聯網+、共享經濟、一帶一路、大數據等與物流相關的企業)等。
通過對這些企業業務流程的學習,學生能鞏固物流專業的理論知識,了解物流行業的發展前沿。而通過具體的企業實踐又能提高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技能。
(三)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采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讓學生組織企業案例,組織課堂教學活動,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具體企業的實踐相結合的能力。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物流職業素養,全面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四、教學改革的反思
物流行業的發展是日新月異,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也存在著不均衡的現狀,企業的運作方式也不盡相同。這就要求教師要掌握物流行業發展的新動態和物流行業人才需求,進而不斷更新教學內容并選擇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推動教學改革的深入推進。同時教學改革的推進不僅能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而且也能提升學生的物流職業技能水平。
參考文獻
[1]楊慧娟.翻轉課堂在物流專業教學改革中的應用研究[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18(02).
[2]劉振華.基于實踐技能培養的物流專業教學改革的探索[J].時代金融,2013(14).
[3]劉念,劉一沙.基于社會需求的金融物流專業教學改革[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6(11).
[4]逄雷.項目教學法在職校物流教學中的應用[J].技術與市場,2017(07).
作者簡介:尹亞仙(1989.03—),女,漢族,河南周口人,研究生,助講,研究方向:物流與供應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