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銀秀
【摘要】如今,自主學習已經成為當前新課程改革的重點,小學數學教學也緊跟時代和政策的變化。生活化的教學模式是提高學生自覺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的重要方式。采用這一教學方式能夠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方法和學習能力在生活化場景教學中得到改善和提升。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小學數學;實踐
一、小學數學教學現狀分析
(一)不注重教學場景的設置
場景設置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是一種十分有效的教學手段。通過現實生活中常見的生活環境和社會環境,把抽象的數學概念融入現實生活中,可以挖掘學生潛力,有效地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創造性思維能力。然而,很多教師存在一個誤區就是單純地引導學生學習書本知識,忽視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采用傳統的口授教學方式,教師一個人在講臺上自講自演,很難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在講授相關知識的過程中,不重視教學場景的設置,學生們很難理解某些數學定理和計算公式。
(二)教學內容偏離數學教學
在實際的數學教學中,有的教師忽略了對學生實際生活的研究,教學內容相關材料的選擇往往與學生的現實生活不相適應。如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圖形與變換》這一章節,教學內容的插圖是一個游樂園,那里有滑梯、蹺蹺板、摩天輪、等娛樂設施,這些對城市的學生來說可能并不陌生,但對農村的學生來說就相對不熟悉了,教師選擇這些素材,顯然沒有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學生是被動地參與,這與數學教學融入日常生活的原則相背離。
二、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
(一)創設生活化情境,培養學生問題意識
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善于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貼近小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小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掌握更多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同時,數學教師應該注重培養小學生的問題意識,通過教學情境巧妙引出探究性問題,引導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提高小學生對數學的重視。比如,講小學數學“認識人民幣”時,我為每位小學生準備了一份配套的學具,包括用膠布粘連在一起的1角硬幣10個,1分的硬幣l0個,還有一些模擬紙幣等。然后,我利用電子課件演示小學生到超市購物的情境,引出買東西要用錢,我們國家的錢叫人民幣,并由此引出新課。小學生在生活化的購物情境中思維特別活躍,能夠積極地參與數學課堂,進行互動交流。接下來,我為小學生出示2元、5元、10元、50元、100元人民幣教學掛圖,讓小學生仔細觀察后,提問:“你知道這幾張人民幣的面值嗎?”同桌兩人結成小組互相討論,認識不同面值的人民幣,有不明白的問題可以及時提問。我還讓小學生利用學具進行實踐操作,比如提出一個問題,讓小學生解答,如提出:“l張5元可以換幾張1元?”這時小學生需要拿出5張1元。又如,“1張l0元可以換幾張l元?”這時小學生需要拿出10張1元。
(二)創造良好教學氛圍,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針對小學生這一群體的年齡特征與個性特點,培養出小學生良好的學習興趣,才能吸引學生的學習熱情,自主進行學習。小學生年齡偏小,思想意識上還處于萌芽階段,數學初始學習階段對課程的興趣培養對后續學習階段的學習效率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針對小學生愛聽故事、愛玩游戲的年齡特征,可以通過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在生動的課堂教學中引入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吸引小學生的關注,帶動學習的熱情。例如: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抽取20名學生,排成兩列,提問同學們平均一列為多少人?然后組織同學排成四列,提問每列平均又是多少人?還可以通過分水果、分玩具等方法進行平均數的學習。通過這些簡單的活動設定,以及學生的討論與思考,教學效率會因此而得到提高,學生也會對數學教學充滿興趣。同時,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意識到小學生興趣培養的重要性,在課程設置上注意對學生興趣的激發,使學生在興趣驅使下熱愛數學課程,最終實現更好的教學效果。
(三)教學語言與例題生活化
小學數學教學中,枯燥的數學計算與名詞可能使學生產生抵觸心理,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盡量根據小學生的特征,以生活化的教學語言進行課堂教學。以學生易于接受的語言表達對數學名詞進行描述,使小學生與數學課程之間的距離逐漸拉近,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相關性。例如:在進行大于號與小于號教學時,可將大于號和小于號編成一段順口溜:“大于號,小于號,兩個數字中間站,誰大對誰開口笑”。學生可以通過對順口溜的理解,簡單地區分出大于號與小于號的含義。又比如將數字的大小比較說成“為數字排隊”等,學生在這種生活化的教學語言下能夠對數字大小排序進行更直觀地理解。其次,還可在數學的加減法教學時,通過設置一些生活化的例題,教會學生數學運算。生活化的訓練例題在鍛煉學生運算能力的同時,也通過將例題生活化,把枯燥乏味的數學運算變得生動,學生在熟悉的語言與生活行為中對數學更易于接受與理解,最終實現學習致用。
教師要積極創造條件、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數學,為學生創設生動有趣的生活情景來幫助學生學習,鼓勵學生善于去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使學生養成觀察和分析周圍事物、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習慣。這樣,學生才能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數學來自生活實際,數學又應用于生活、服務于生活。
參考文獻
[1]董德潛,曾志毅.讓數學與“生活”牽手———淺談新課程標準下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J].教育界,2013(27).
[2]張怡,張圣友.源頭活水來教學更精彩———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實踐與探索[J].小學時代:教師,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