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杰婷
【摘要】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發展的不斷深入,社會中不同思潮文化的激烈碰撞,對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意識產生了極大影響。這一背景下,當下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著新的發展機遇,但同時也要應對新的挑戰。“立德樹人”作為獨具中國社會主義特色的教學思維,應當成為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理念和根本目標,這也是貫徹黨對高校教育所提出要求的具體體現。在“立德樹人”視域下研究探索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路徑,必須要厘清“立德樹人”理念的基本要求,在教學活動中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德育先行的教育原則,從教育主體、教育方法、教育內容等方面做起,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以期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立德樹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策
高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關系到大學生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樹立,以及正確思想觀念的培養。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闡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強調思想政治教育關系到高校教育的根本問題,即高校要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在這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還指出了“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立德樹人”是當代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理念,是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培養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大學生是高校職責所在,在高校人才培養戰略中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肩負著引導大學生樹立積極向上正確價值觀的重要使命,在當前的教育環境下,尤其是“以學生為主體”教育理念的普及和建設“雙一流”大學的新局面下,“立德樹人”是實現培養一流學生、建設一流高校的有效途徑。
一、立德樹人的內涵
關于“立德”思想,最早可見于《左傳·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通俗意義的理解就是一個人所能達到的成就,最高的是樹立德行,其次是建功立業,最后才是提出學說,這三種成就并不會隨著時間流逝而被廢棄,這是不朽的存在。“樹人”則語出《管子·權修》:“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種植糧食只需要一年就可以成熟,種植參天大樹則可能需要十年的時間,培養優秀的人才則需要進行長久教育和培養。立德為先,樹人為要,“立德樹人”是進行教育工作的根本和目的,“樹人”是高校教育的最終目標,“立德”則是高校進行教育活動的途徑,“立德”以“樹人”為目的,“樹人”以“立德”為途徑。
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征途中,在普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趨勢下,立德樹人是高校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標和途徑。“立德”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樹立社會主義之德,將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特色的道德體系融入到日常教學活動中,“樹人”則是致力于將大學生培養為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為當代社會改革注入新的力量。尤其是隨著信息化時代的發展,高校大學生的思想更是要緊隨時代潮流發展,“立德樹人”指明了今后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方向,這一目標的實現仍然無法離開教育部門、教師以及學生的共同努力和創新探索。
二、基于立德樹人視域下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立德樹人”視域下創新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將黨的教育方針融入日常教學的需要。不同的社會發展階段決定了教育方針的不同,按照黨的教育方針開展高校教育活動,才能更好地滿足社會發展需求,因此黨的教育方針指導著高校教育工作。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教育方針也處于不斷變化發展之中,每一次教育方針的變革,都對社會的教育工作產生了重要影響。將立德樹人思想作為我國教育的基本思想,是今后教育發展的新方向,唯有如此,才能將學生培養成為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秉持“以德樹人”理念,是對黨所提出的新的教育方針的認真貫徹落實。
立德樹人視域下創新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實現學生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將立德樹人理念融入其中,能夠改變傳統教育理念下思想政治教育所存在的弊端。在傳統的教學活動中,高校更多地重視對學生專業知識的傳授和考核,思想政治教育作為公共課程,則較多地被忽視。同時,由于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高校學生有了更多途徑獲取多種知識,這一過程中很容易受到錯誤思想意識的影響,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經不能再吸引學生的興趣、滿足學生的需求。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堅持立德樹人理念,能在以學生為本的前提之下,更好地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補充和方式的創新,以利于更好地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立德樹人視域下創新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助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有效途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離不開高素質人才的支撐。要鼓勵大學生為社會主義事業貢獻力量,就要增強他們對社會主義思想的認同感和忠誠感,讓他們成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中堅力量。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堅持立德樹人理念,能夠將社會主義思想融入到教學過程中,培養理想抱負遠大、思想政治水平高、個人約束力強的優秀大學生,助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
三、基于立德樹人視域下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
(一)堅定教育主體理想理念,提高教育者綜合素質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作為課程教育主體,應當堅定理想信念,樹立科學正確的政治信仰,才能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為思想政治教師,要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掌握充足的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的專業知識,擴充知識儲備,更好地滿足大學生對于知識的渴求。當然,高校也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專業培訓,通過開展有針對性地專業培訓,諸如校內集中學習、校外實地調研等方式,幫助教師解決教學過程中出現的難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二)轉變教育理念,以立德樹人理念引領思想政治教育發展
大學時期是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世界觀樹立的關鍵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將提高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實現大學生全面發展作為教學目標,積極轉變教育理念,用立德樹人理念引領思想政治教育發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學生道德意識和社會責任感的培養,創新教育形式,豐富教學內容。同時,高校還可以增加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相關的社會實踐活動,如山區支教、社區服務活動等,實現理論教育與實踐的完美結合,加深學生對于思想政治理論的理解和認同。在立德樹人理念的指引下,高校思想政治教師要做到對大學生全方位發展進行有針對性地指導,關注學生的素質教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幫助他們走上正確的人生道路,促進其全面發展。
(三)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豐富育人途徑
營造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有利于立德樹人理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作用的發揮。高校可以利用校訓、校歌等校園文化載體,反映高校教學理念和思想文化特點,燃起大學生為人生理想奮斗的高漲熱情。除此之外,高校還可以發揮優秀榜樣的示范作用,為大學生進行自我教育提供可參考借鑒,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實踐活動。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非一夕之功,這是一項需要長久堅持、不斷投入的教學工作。基于立德樹人視域下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創新工作對策,才能適應時代發展需求,滿足高校大學生學習要求,唯有如此,才能實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實有效。
參考文獻
[1]張天華,孫傲.“立德樹人”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過程分析[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03):33~34.
[2]蔡暢.立德樹人視域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路徑研究[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8(02):54~55.
[3]顧洪英.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7(08):123~126.
[4]陳勇,陳蕾,陳.立德樹人: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務[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3(04):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