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群眾文化是社會文明精神建設的重要一份子,是社會文化的組成部分,同樣能夠穩定社會關系和諧,建設社會主義文明生活。因此必須重視群眾文化建設,這在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上是不容忽視的。本文旨在通過對群眾文化現階段的發展情況分析提出相應針對性的建議,將其與社會現狀有效結合,討論其在新形勢下合理的建設以及發展策略。
【關鍵詞】群眾文化;新形勢;發展策略;社會文化
當今社會,文化建設代表了一個國家的軟實力,是國家綜合國力的表征之一,因而近年來,我國有目標的將發展重心偏向傳統文化發展,加強文化建設才能提高一個國家的整體文化素養。通過文化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相輔相成,通過群眾文化建設對國家經濟、政治建設都有直接影響作用,通過建設和諧、健康、穩定的生活環境,經濟文化政治等體現國家綜合實力的諸多因素互相促進,不斷發展,這是社會主義最近的目標遠景。因此,必須重視建設穩定發展的群眾文化,進一步提升綜合國力,走向全世界。
一、群眾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對群眾文化的重視度不夠
群眾文化不僅僅是傳統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且對我們的社會精神發展有很大的影響,然而社會對群眾文化建設顯然在認識上不到位。在社會生活中,人們普遍的忽略群眾文化建設的重要性,使得群眾文化建設一直處于一種可有可無的地位狀態,這樣反過來又影響了群眾文化的普及,使得社會生活建設中群眾文化建設變成了一圈惡性循環。這樣不但不能促進社會進步,反而從其他生活方面影響了人們生活質量的提升,使得群眾文化建設之路變得非常艱難。
(二)對群眾文化建設投入力度太低
群眾文化建設在實際社會生活中難以真正貫徹落實下去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對于群眾文化建設投入的資金和基礎設施不夠,群眾文化建設的基礎設施難以解決,難以輔助完成群眾文化活動,人們無法有效地參與群眾文化活動,社會文化建設在這一方面難以有所建樹。群眾文化基礎活動設施建設不完善,使得人們沒有足夠的場所去完成群眾文化活動,現實中許多因素困擾和阻礙了群眾文化的可持續發展,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不符,與人們物質文化需要相差太遠。人們難以感受到群眾文化的魅力,這樣還會阻礙文化建設的發展。
二、群眾文化建設在新形勢下的發展策略
穩定群眾文化建設隊伍。群眾文化是建立在群眾基礎上的文化活動,群眾文化的隊伍又是非常龐大的集體,同樣不斷壯大群眾文化發展的隊伍,能夠擴大文化建設的力度和規模。提高群眾文化建設水平,依賴于龐大的建設隊伍,這樣也能提高群眾的參與性和重視度。所以可以從街道、社區直接入手,并積極地發揮社區干部的模范帶頭作用,從而擴大文化建設的社會影響力。同時可以由各個街道或社區自行組織并策劃文化建設形式,并根據自身的特點制定適合自身的文化建設體系,并積極挖掘和培養社區文化活動的骨干和積極分子。最后要為群眾提供良好的文化工作氛圍,才能促使大眾在工作之余享受到文化建設的樂趣,從而實現群眾文化建設的全員參與性。另外,文化建設是建立在物質條件的基礎上的,所以要從群眾的生活待遇方面入手,因為只有物質基礎得到了保障才有能力和時間享受文化生活。從擴大規模方面展開文化建設工作,將文化建設滲透到社區工作和生活中。從基層發展,影響文化建設的大趨勢,引領群眾文化發展的熱潮。
加大對文化建設的投入,完善基礎設施。相關部門要強化對文化建設的資金投入,通過建立完善的文化建設設施,推動文化活動的舉行;要宏觀地通過一些政策條例規章制度進行調整文化活動以及場所設施地管理和使用。大力投資群眾文化建設,不僅僅從基礎設施出發,更能從群眾生活出發,采用獎勵機制使得群眾能夠重視文化建設,影響他們自身的行動。同時加強公共文化設施的管理保護,響應國家的文化建設號召,用基層文化建設來推動國家的發展。讓群眾感受到國家政策的扶持,更多的投身文化建設中。
堅持傳統文化在本地的滲透。要在文化建設的道路上堅持傳統文化,堅持我們的發展根基,讓群眾能夠了解吸收傳統文化,并加以傳播和宣傳。通過潛移默化的傳統文化的熏陶和渲染,讓群眾能夠在生活中體會傳統文化的魅力,更好地建設群眾文化平臺。因為當今世界形式大國之間的交流都是通過文化的滲透,文化建設是國際間交流的一種主要方式之一。在這個過程中,我國傳統文化秉持“走出去”戰略,將中國傳統文化宣傳發展出去。但是也有西方文化不斷侵入我國,例如:圣誕節、情人節等節日的滲透,因此必須要以傳統文化建設為主,才能避免“崇洋媚外”等現象。因此群眾文化建設必須要先從傳統文化開始,例如:茶藝、燈會、燈謎等代表性風俗文化,同時還要加強人文知識和歷史知識的傳播。
三、結語
綜上所述,群眾文化在我國的發展之路依然任重而道遠。面對當今社會許多出現的發展阻力,我們應當采取一定措施解決這些矛盾,調整這些不合理的方式促進我國的傳統文化道路進步,注意調動群眾參與文化建設的積極性。這要求我們把我群眾文化建設與發展的主動權,引導群眾對文化建設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大力發展文化建設,開展文化活動,要堅持群眾文化的發展方向保持正確,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更要將中國傳統文化建設發展起來,用文化影響世界,希望在中國群眾文化在建設的道路會越走越順!
參考文獻
[1]嚴志會.淺析基于新形勢下如何建設與發展群眾文化藝術[J].文藝生活旬刊,2014,34(05):251.
[2]李麗春.淺談新形勢下群眾文化藝術的建設與發展[J].教育,2016,13(09):288.
作者簡介:任索(1985.07—),湖南長沙人,湖南藝術職業學院,教師,助理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