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新麗 張弓
【摘要】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對小學科學教學和學生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情況下,教師首先要對實際的科學課堂教學情況進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在了解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各種問題之后,有針對性地對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模式進行全面的創新和改革,盡可能地利用具有較高趣味性和生動性的方式來引導學生進行科學知識的深入學習。
【關鍵詞】小學科學;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實踐能力
在全面開展小學科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要與時俱進地樹立全新的科學教學觀念,先對實際的科學教材進行全面的分析和了解,然后根據不同階段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興趣愛好來進行實際的科學教學內容的整合,充分地利用各種教學方式和實踐活動使學生自主獨立地進行相關的科學學習。這樣才能為后續的小學科學的全面開展營造輕松、愉悅、和諧的教學氛圍。
一、通過全面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小學階段學生正處于思維發展初期階段,對于枯燥而乏味的文字描述的接受能力相對較弱,因此,在實際進行科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在原有基礎上引入一些生動有趣的教學內容,也可以增加一些生活案例或者趣味故事,以此為切入點,來引導學生進行相關的科學知識的學習。
例如,教師可以在“我們的生活與科技”的教學過程當中增加愛迪生發明電燈的故事,或者電風扇轉動的簡單原理講解,這樣能夠使學生快速集中注意力聽講,再如在進行“栽種植物”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事先準備一些朝天椒、牽?;ā⑿Q豆、玉米等植物小苗,也可以讓學生自主地準備自己喜歡的植物苗,讓學生討論如何將小苗從營養缽移栽到土地,讓學生結合討論結果和教材上的栽種方式實際進行操作。栽種完成之后,教師還需要讓學生根據小苗的特點,對其進行管理,并記錄小苗成長過程當中的莖的粗細和高度、葉的形狀和數量、植株的整體高度、開花時間等的相關數據。這樣不僅能夠有效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掌握和印象,同時也能夠使課堂教學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成效。
二、通過合理構建教學情景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在實際的開展小學科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充分地引入先進的多媒體教學設備,圍繞具體的科學教學主題為學生構建具有代入感和趣味性的教學情景。引導學生在科學氛圍下進行相關問題的探究和理論的學習,這樣才能在全面激發學生的科學學習興趣和熱情的同時,全面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例如,在進行“動物的身體和運動”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首先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向學生播放運動當中的小青蛙視頻短片,讓學生詳細觀察并回答問題:“小青蛙的身體是什么顏色的?”“小青蛙身上的花紋或者斑點是怎樣的?”“小青蛙的叫聲是怎樣的?鳴叫過程當中身體的部位會發生什么變化?”“小青蛙在跳躍過程當中肢體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教師通過播放暫停的方式引導學生反復地進行觀看,從而能夠讓學生通過觀察來解決相關的問題。
三、通過利用多樣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教師需要摒棄傳統教學模式當中的糟粕,有效地在具有價值的教學方法的基礎上有目的性地引入探究式、提問式、小組合作學習等的多樣化方法,有層次、有針對性地引導小學生深入進行小學科學的學習。另外,教師也可以結合實際的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為學生安排一系列的課堂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實際動手來進行相關的操作。
例如,在進行“認識我們的地球”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小組學生事先收集與地球有關的知識,在課堂上說一說自己對地球的了解,從而能夠全面加深學生對地球的形態、大小、赤道、表面積、年齡,以及最冷的地方和最熱的地方等方面的了解。然后,教師再提出探究性的問題:“地球為什么會分成黑夜和白天?”引導學生根據自己掌握的知識和教材內容來解決問題。教師也可以讓小組學生利用簡單工具來制作地球模型,并在氣球上標明課本當中涉及的內容,然后評一評,哪個小組的學生做得好、標的正確。這樣不僅能夠使學生在實踐過程當中最好地驗證某些科學理論和定義,同時也能夠全面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合作學習能力。
四、結語
在傳統的小學科學教學過程當中,大部分的教師只是要求學生掌握與科學有關的知識,但卻沒有根據教學情況引導學生進行相關的實踐和探索。在此情況下,為了能夠使每一個學生都積極主動參與到實際的小學科學課堂教學過程當中,教師需要在原基礎上有效地引入一些具有趣味性和生動性的教學內容。利用多媒體教學情景小組學習、探究式教學、實踐式教學來引導學生主動地進行相關的科學知識的學習,這樣才能為在小學科學教學當中全面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時佃鋒.小學科學教學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初探[J].小學生(中旬刊),2018(02):20.
[2]劉同祥.淺談如何培養學生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創新能力[J].華夏教師,2017(02):53.
[3]董穎.淺析小學科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創新能力[J].中華少年,2016(10):207~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