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愛梅
[摘 要] 信息時代的到來,信息技術在各領域中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近年來,高等院校不斷擴招,高等院校教學改革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在信息技術環境下,高職教師的教學形式不斷創新,在為教師提供教學便利的同時,極大地提高了專業教育教學質量。多元化教學模式是一種突破傳統教學,突出學生主體性的教學模式,在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師多元化教學模式的探索有更多的信息和資源,對促進教育教學模式的創新有質的影響。因此,對信息技術促進高職教師多元化教學的表現進行了分析,并就信息技術環境下高職教師多元化教學模式的探索思路進行了探討。
[關 鍵 詞] 信息技術環境;高職教師;多元化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09-0126-02
信息技術與網絡技術的應用和普及,為教育教學提供了極大的便利。高職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可以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資源的整合和優化,改善和優化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優化教師的教學過程。信息技術尤其是計算機技術在教學領域的應用,對教師教學的影響是很大的,對教師教學思想、教學模式、教學方法以及教師角色的轉變等都是極大的挑戰。在信息技術下高職教師多元化教學模式的探索,突破了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為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提供了新的契機。
一、信息技術促進高職教師多元化教學的表現
(一)信息技術的應用有利于豐富教學資源
信息技術尤其是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的應用,極大地創新了傳統高職專業教學形式,豐富了教師的教學資源和學生的學習環境,對專業教學質量的提升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互聯網技術是按照人類思維特點中的聯想進行知識組合的,從而形成大規模的數據資源。在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不再受時間、地方的限制,可以實現全球所有資源的共享和開發。在這種環境下,學生可以自主進行學習資源的獲取,然后進行信息的分析、處理以及應用,這對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可見,在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師的教學模式不再局限在課堂講授上,而是不斷創新教學方法,革新教學模式,從而引導學生在學習中養成主動求知、自主思索的好習慣。
隨著高職院校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學生在課堂學習中主體性不斷突出,教師多元化教學模式的構建不僅體現在教學多元化上,也體現在學生學習環境的多樣化上。信息技術環境下網絡教學應用,生動和形象地展示了單調的文字教學信息,能夠將知識通過圖、文、聲并茂的形式展示出來,活躍了學生的思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優化了課堂教學效果。在此種教學環境下,師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資源獲取,促進教學個性化的實現。
(二)信息技術的應用有利于促進師生互動
教師和學生是課堂的主要參與者,傳統的專業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學主體性太強,學生長期處于被動的處境中,學習動力不足。信息技術的應用創新了以往的課堂教學形式,使課堂教學多元化、豐富化,增加了師生之間的交流和對話,對突出學生的主體性,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比如,在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師可以將信息技術和網絡資源結合起來,開展討論式教學模式,以一種類似于聊天的方式發展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1]。討論式教學模式的應用,要求教師對課堂具有較高的把控能力,并能夠時刻保持思維敏捷,在學生討論時及時指出他們的不足。在課后,教師也可以通過社交軟件與學生交流學習內容,隨時解決學生的學習問題。信息環境下,討論式教學模式的應用打破了傳統課堂授課的方法,突破了課堂限制,能夠使師生在網上進行平等交流,從而提升師生的互動效率。
(三)信息技術的應用有利于促進多種教學方法的融合
信息技術方便了師生的資源獲取,創新和豐富了教師的教學思路,也促進了教師教學模式的多元化,如,(1)自主式教學法。在信息環境下,學生可以自主進行學習資源的獲取,同時網絡教學形式能夠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學習方法,營造開放式的學習環境。在信息技術環境下,學生可以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學習資源查找,然后與教師和同學進行在線交流互動。(2)發現式教學法。這種教學模式的應用,有利于以解決問題為中心,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2]。比如,在應用此模式時,學生能夠利用網絡資源提出問題,然后引導學生與教師和同學進行交流,對問題的原理以及解決方法進行探討。(3)模擬教學法。信息技術環境下,網絡資源中很多虛擬技術被應用到了教育教學過程中,其能夠對專業教學信息進行生動和形象的呈現,便于學生將所學知識現實化,與實際生活結合起來。
二、信息技術環境下高職教師多元化教學模式的探索思路
(一)加強專業教學設計和開發
信息技術的應用雖然為高職專業教學提供了很多便利,也創新和豐富了傳統的課堂教學方法,但這并不是對傳統教學的全盤否定,所以教師要利用信息技術將信息技術下的網絡課堂與傳統課堂結合起來,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角色進行科學轉化,真正實現專業教學的多元化[3]。
首先,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材料的獲取,然后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用創設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鞏固知識,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
其次,在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師能夠隨時對教學資源進行調取,針對學生在學習中的不足可以利用實際案例的形式幫助學生進行鞏固。這就要求教師具有熟練掌握網絡技術的能力。可見,此種能力也是一種新的教學模式。
最后,教師要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擴大專業教學資源庫,然后利用數據庫中的教學資源對學生進行教學引導,也可以通過任務布置的方式,引導學生結合學習任務主動學習,促進專業教學效率的提升。
(二)發揮專業教學輔導員的作用
傳統以教師為主的課堂講授制,過于突出教師的重要性,對教師的專業能力、業務能力以及教學素養要求是非常嚴格的。同時,學生受個體差異性影響,在學習中對知識的接受能力也不同,這就導致不同區域、不同學校、不同班級之間的教學成果具有很大的差異性。
在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師可以網絡資源采取集體授課和個人授課的形式,無論哪種教學形式的應用,都突出了信息技術環境下專業教學對學生主體的尊重,學生都能夠利用網絡資源進行自主學習。這樣,教師就從傳統的傳授型教師轉變為專業教學的輔導員。
在信息技術環境下,為了更好地適應以后的工作需要,學生必須具備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同時教師要擺正自己的位置,轉變教學角色,甘做教學輔導員。在信息技術環境下,網絡信息不斷豐富,為了提高網絡教學的效率,避免學生過度上網,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辨別信息,能夠提高自身獲取信息的能力,從而正確地利用網絡資源。
(三)注重對學生的心理指導
信息技術的出現雖然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便利,但也拉大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尤其是當下智能手機的出現,“低頭族”越發普遍。在這種環境下,高職學生雖然能夠用電腦和手機鍵盤獲取信息、實現與伙伴的交流,但實際上這種交流方式是虛擬的,不僅阻礙了與周圍真實人際關系的建立,還會導致學生過于沉迷虛擬網絡,出現交流障礙。因此,在信息技術環境下,高職院校教師多元化教學模式的探索要注重對學生的心理指導,尤其是要引導學生掌握正確應用網絡資源的方法,肩負起學生心理健康資源和治療的責任[4]。
信息技術環境下,網絡的出現為我們的學習和生活創造了極大的便利,學生能夠利用網絡發泄情緒,與他人進行交流,認識和了解社會等。所以高職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利用好網絡資源,將網絡資源用于專業學習和研究中去,在提高自身專業學習成績的同時,促進自身的健康發展。
綜上所述,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信息技術在高職院校教育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普遍,計算機網絡對教學的輔助作用,正在深刻地影響著教育界以及多個領域。高職在人才培養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在信息技術環境下,高職教育教學應該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網絡資源,使學生能夠利用網絡資源,開展自主學習模式,使學生能夠在學習中積極主動地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因此,作為高職專業教學教師,必須認識到信息技術在促進教學多元化方面的作用,然后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多元化教學模式的探索和構建,結合學生的心理特征,完善教學設計和教學過程,更好地適應信息化的發展趨勢。
參考文獻:
[1]李悝.高校信息技術教學中網絡教學多元化與教師角色轉變[J].無線互聯科技,2012(11):238.
[2]姚國祥,周紅春,趙海霞.信息技術與高校課程整合的探索[J].高教探索,2005(1):69-71,82.
[3]楊學玲.淺談網絡環境下的教與學[J].考試周刊,2014(74):131.
[4]楊紅孺,曲明哲,陳保久.現代信息技術在多元化教學資源建設中的應用[J].價值工程,2012(34):194-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