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光
[摘 要] 目前,微課可以說是一種較為流行的學習方式,越來越受到教師和學生的青睞,在我國具有較廣泛的應用,很多地區以及不同級別的學校都對微課進行了研究與應用。在微課不斷得到推廣以及普及的過程中,以微課為核心的學習模式以及新教學方式受到了教師的重點關注,需要在教學實踐中加以合理的應用。首先分析了高職C語言教學中微課的應用價值,然后提出C語言的教學中微課的設計制作與應用,并給出了基于微課的C語言教學模式。實踐表明,微課能夠有效提升C語言的教學效果。
[關 鍵 詞] 微課;C語言;高職;應用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09-0144-02
C語言作為重要的程序設計基礎,是計算機、自動化、電子信息等專業的基礎課,但由于C語言本身知識點多、學習枯燥,對初學者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很容易導致教學效果不好。微課作為近年來興起的一種教學方式,具有時間短、授課形式多、不受地域和時間限制等特點,已經成為廣受歡迎的一種教學手段。
一、《C語言程序設計》教學中微課的應用價值
短小精悍是微課的重要特點,這主要是指其在時間方面的特征,通常情況下,每節微課都在10分鐘以內,并在不同階段以及不同年齡學生的具體教學中具有一定的差異。對五年制高職學生來說,需要將微課時長控制在15分鐘以內。其另一個特點是有簡單的教學主題以及明確的教學目標,該特征的存在,使其在教學資源方面應當具有較小的容量,便于在網絡上更好地傳輸以及存儲。同時,其還有著突出的主題,在精選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具有精細化的教學設計特征,在整個教學中具有簡短完整以及精彩生動的特點,有著較強的交互性以及聚焦性,能夠滿足學習者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的學習需求,具有較好的學習效果。
在五年制高職計算機專業中,《C語言程序設計》是整個課程中第一門程序設計課,該課程具有較強的理論內容以及實踐性,有著多變以及靈活的特征,初次接觸編程類課程的學生普遍認為難度較大。同時,課堂教學課時相對較少,使學生感覺課程教學進度較快,因此加大了學習的難度。同時,對這部分學生來說,其生活在網絡時代,已經不滿足于傳統教條化以及灌輸式的學習方式,也使其很難以邏輯推演的方式看完一本書。該種特點的存在,使微課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其以學生為中心,能夠在對時空限制進行突破的基礎上積極促進學生自主開展學習,在對個性方面需求進行滿足的基礎上對其學習興趣進行提升。在微課應用的過程中,學生則能夠在根據具體學習情況查缺補漏的基礎上強化鞏固所學到的知識。由此即可以了解到,微課教學方式正是對傳統課堂教學的一種資源拓展以及補充,在認識策略以及認知習慣方面同現今的學習者具有較強的貼近特征,非常適合應用在《C語言程序設計》這門課程的教學中。
二、微課設計制作應用
就目前來說,對微課的討論有很多,很多一線教師與專家等都對微課這種新穎的教學模式有了較高的關注。但在該種高關注度的同時,卻缺少對應形成的應用凸顯度。就目前來說,在具體對微課進行制作的過程中,其目的是開展不同層級的微課比賽,在比賽過程中,微課有兩方面的價值體現:(1)通過微課比賽的應用,教師能夠獲得來自學校以及社會對其學校以及個人的認可;(2)在微課比賽的過程中,能夠使教師與不同學校間積極加強學習與交流。但在該過程中我們則可以發現,在微課比賽的過程中都缺少與學生學習間的良好結合,可以說與實際教學應用間存在著相脫離的情況。對微課來說,其根本作用是一種教學方式,該特征的存在,也使得只有在實際教學中才能夠充分發揮其優勢,需要能夠同實際課程教學進行密切的聯系。也只有在教育教學中的具體應用才能夠實現其價值的凸顯。在該種情況下,為了能夠更好地應用微課,使其在具體教學中能夠充分發揮作用,我們以五年制高職《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為例,對其在實際課程應用中需要考慮的問題進行研究與分析。
(一)課程體系建設
對基于單獨知識點設計的微課片段來說,因其缺乏知識連續性,使其很難在具體教學中發揮應有作用。在《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中,在設計微課時需要能夠進行課程觀的充分考慮。所謂課程觀,主要含義有兩個層面:首先,在微課設計中需要能夠從整門課程角度對微課的應用與制作進行考量,即在以《C語言程序設計》這門課程為核心的基礎上圍繞其做好一系列微課的開發,以此形成微課程。在具體開發微課的過程中,需要保證其中的內容能夠對課程目標基本要求進行覆蓋,知識體系之間具有清晰的關聯,合理劃分模塊,積極突出重難點,在保證具有良好啟發性的基礎上對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激發,保證能夠與學生的認知規律以及內在邏輯體系相符合。對原有課程,需要嚴格根據學習者具體學習規律形成一系列包括任務、作業、目標、互動、方法以及反思在其中的微課程體系;其次,在系列微課中,單獨的微課也需要具有良好的課程觀以及課程形態。對微課來說,其是一個具有自足特征的學習系統,需要保證其能夠在對學習者知識滿足的基礎上幫助學習者解決實際問題。對此,在具體微課設計中,不僅需要做好微視頻的提供,且需要能夠同時做好微講義、微目標、微教案以及微練習這一系列課程要素的提供,保證微課在服務周到、內容豐富的基礎上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二)強化系列設計
資源粒度小是微課的重要特征,通常情況下,微課短的只有幾分鐘,長的也只有十幾分鐘,都是圍繞課程中某個知識點為基礎開展的。該特征的存在,雖然能夠幫助學生在空余時間更好地實現知識的學習,但知識碎片化特征的存在,則可能使學生在面對知識時存在認識表淺化的情況。在高職《C語言程序設計》這門課程中,其主要目的是對學生C語言的基本語法進行培養,在對程序設計基本概念、方法以及思想進行掌握的基礎上較好地通過所學到的技能與知識實現一般問題的程序設計與分析,以此實現具有高效特征C語言應用程序的編寫。根據該課程的培養目標可以了解到,要想使學生能夠較好地掌握C語言編程能力,掌握C語言系統的知識十分關鍵。從微課具體應用角度可以發現,通過對系列化、專題化微課的制作,對微課自身碎片化問題進行解決則可以說是一種有效的方式,能幫助學生在此過程中實現課程知識體系的良好建構。
對C語言程序來說,其具體結構主要有順序、循環以及分支這幾方面。其中,循環是其中的重點結構。在具體循環結構的微課制作設計中,可以選取“購物管理系統”中用戶登錄信息驗證以及商品信息查詢結算這兩個子模塊為任務進行研究。在具體設計中,在將這兩個任務為主題的基礎上實現以下微課的系列化設計:循環是什么,While循環是什么,具體應用方式;do-while是什么,具體應用;For循環是什么,具體應用方式;循環中continue以及break語句的應用方式,包括實現兩個子模塊功能的方式等。在該種系列化微課具體制作的過程中,需要將與學生生活背景的相關問題與任務作為主題,在聯系具體主題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以及內在邏輯將其進行一定數量微課的序列化處理。在具體設計中,要保證不同的微課間具有較好的聯系,即在后一個微課中,需要在具有前一微課中內容相似知識點的基礎上增加新的知識點。而在課堂講解過程中也需要通過與學生生活間具有密切聯系任務的應用做好技術內容的引出,通過該方式的應用,則能夠在對微課趣味性進行有效提升的基礎上實現知識的承載,在幫助學生較好實現新知識理解的基礎上將其所學到的知識遷移到現實生活中,進而實現問題解決能力的提升。
(三)注重任務教學
對任何教學活動來說,無論是一門課、一個教學單元還是一節普通的課程,都需要將任務作為中心開展活動,即保證學習者所獲得的原理以及知識來源于現實世界任務的情況下才夠對其學習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進而獲得好的教學效果。對微課來說也是一樣,作為現階段一種新的教學方式以及重要的教學資源,要想在實際教學活動中獲得好的教學效果以及學習效果,需要注重任務教學方式,在將任務為中心的基礎上使任務來自于學生的生活。在教學過程中,要明確告知學生在微課中任務完成之后能夠做什么,以此在激發其學習興趣的基礎上能夠進行知識的自主探究,即任務型的微課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
在明確微課教學任務之后,需要對其進行科學的序列化處理,在完成任務的序列化處理后,對其教學成分進行細分,通過科學教學策略的選擇做好微課的科學制作與應用。以C語言中結構設計的switch語句為例,在實際教學中,在同該知識點結合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將簡單計算器為中心展開微課教學。在具體教學中,通過電腦系統自帶計算機的應用實現對新課內容的導入,在將任務確定為實現簡單計算器的基礎上對switch語句的語法與執行過程進行教學,之后,再進行新知識強化以及實現簡單計算機這幾個環節的應用,這也正是新知論證、嘗試應用以及領會貫通的重要流程。在該微課中,在將任務作為重點核心的基礎上在微課有限的時間內講透知識,學生通過微課知識的學習,能夠在實現知識應用掌握的基礎上產生較好的學習興趣,進而獲得好的學習效果。
三、結束語
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方式及教學資源,微課的出現對傳統教學方式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它打破了空間和時間的限制,可以使學習隨時隨地地進行,在未來應用中,教師還需要重點把握微課的應用,在加強系列化、體系化建設的基礎上使其能夠在教學中更好地發揮作用。
參考文獻:
[1]繆巧玲,馬燕,范文翔,等.微課的開發模式構建與應用:以C語言程序設計為例[J].數字教育,2017(4).
[2]黃麗韶.微課在C語言公共課中的應用[J].軟件導刊,2016(5).
[3]馬小娟.高職《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教學中微課的創新應用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6(12).
[4]呂剛.淺談微課在C語言程序設計專業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無線互聯科技,2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