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莉,嚴昌莉
[摘 要] 黨組織是帶領國家和人民共同進步的指向標,對祖國發展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務必要加強基層的黨建工作。但是,黨建工作也需要人的配合,而這些人主要指的是學生。因此,要努力將高校基層黨建與學生工作管理結合起來,發揮出更強的戰斗力,推動社會的發展。從高校的基層黨建與學生工作管理面臨的問題、如何創建新的模式來解決問題等角度進行探究。
[關 鍵 詞] 高校;基層黨建;學生工作管理;信息化
[中圖分類號] G717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09-0206-02
高校基層黨建工作的主要勞動力是學生,而且鍛煉學生也是在培養黨組織未來的接班人。而挑選的這些學生,必須思想道德覺悟高、科學文化素養良好、心理健康、有無私奉獻精神且對未來有自己的想法,這樣的人才能更好地完成基層黨組織的各項工作。高等院校的主要任務就是為國家培養高水平、有內涵的人才,因此對學生的管理十分嚴格,這樣也更能幫助他們成才。而高校的基層黨建工作與學生的管理工作在內容以及方法上都是相通的,且最終要達成的目的也是一致的,若將這兩者結合起來,形成一種新的模式,將大大方便學校的管理,還能起到鍛煉學生能力的效果,可謂一舉多得。
一、高?;鶎狱h建與當前學生工作管理的現狀及解決方式
(一)高校的基層黨建與學生工作管理存在的問題
黨中央提倡用改革創新的理念去應對各項工作,這就是在提醒人們要以創新的眼光去看待問題,對高校的基層黨建與學生管理工作也要如此。因此,在開展基層黨建和學生管理工作時,要解放思想,敢于創新,以發展的角度去應對,這樣才能應對多變的發展趨勢。而且管理工作需要科學、規范的制度去約束,這樣可以提高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另外,在這個信息化高速發展的時代,人們都習慣運用信息技術去處理事情,若將信息化元素加入高?;鶎狱h建與學生管理工作中,一定能大大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質量。
在黨中央提出的正確決策以及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已經初步建立起一項十分有效的基層黨建與學生工作管理機制。隨著大數據以及經濟全球化在全世界的普及,也給大學生的思想以及價值觀念帶來了變化。大學生可以說是預知變化并適應新事物能力最強的一群人,雖然基層黨建與學生工作管理體制還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但有這些大學生的存在,相信他們一定能很好地應對并開創出新前景。
在新政策、新決定的影響下,基層黨建與學生管理工作的任務也相當沉重,涉及內容也非常廣。需要進行的工作有:基層黨組織的建設以及發展問題、學生的管理工作、學生的獎勵評定工作等,這些任務還在以指數的形式增長,負責這些任務的人員處境艱難。而且由于學生數量龐大、任務繁多、信息查詢又不夠通暢,所以學生的管理工作效率十分低,也就無法對一些重復的信息進行歸類整理。
由于教育行業的迅速發展,不少高校都有兩個校區,在兩個校區都進行辦學,更是給基層黨建和學生管理工作帶來了困難。這些困難主要表現在:大家經常需要在兩個校區之間徘徊,處理各種瑣碎的事情。在往返的時候,不僅浪費了大量的時間,還錯過了一些時間節點的工作,致使信息出現延誤,拉低了工作的效率。而且加強基層黨建與學生工作管理的同時,也想鍛煉學生的能力,因此會交代一些任務給他們,但是學生畢竟經驗少,好多問題不知該如何處理,需要詢問老師,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工作效率,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盡快解決。
(二)搭建基層黨建和學生管理工作平臺的重要性
通過了解和分析當前基層黨建和學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我們發現,這些問題都是在不借助互聯網的情況下產生的。若是加入互聯網技術,運用創新的思想和做事理念,為基層黨建和學生管理工作創建一個平臺,將會大大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質量,節約大家的時間,也方便人員的管理。這樣做的重要性表現在以下幾點:
1.平臺的搭建是在信息化時代影響下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高校中的基層黨建的學生管理工作也是如此。目前,高校已經適應了信息化時代,初步完成了校園網、辦公網的技術覆蓋,順應了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而且校園網這一技術的普及,也為基層黨建和學生管理工作平臺的建成打下了很好的基礎。黨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非常高,家長們都愿意孩子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黨的一分子,為基層黨建服務,所以近年來,黨員數量在不斷增長。原來的工作模式已經無法適應這種狀況,所以當務之急就是搭建一個網絡平臺來解決這些問題。
2.這一平臺的建立有助于建立節約型的校園。高校的黨建工作與學生管理情況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是否全面地貫徹了黨的方針及政策。這些工作對學生的鍛煉作用是非常大的,因此平臺的建設勢在必行,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節約時間和資源。
3.信息化平臺的搭建能夠盡量減輕學生及老師的工作量。黨建工作對學生來說,就是搜集工作中出現的各種情況并將信息整理出來。若是傳統人力模式的話,就需要與個人密切聯系,交換收集到的信息進行整合,再完成接下來的工作,這樣的模式費時、費力,效率又不高。在這個信息化時代,當然不能這么麻煩,人們只要利用互聯網技術,將信息上傳到統一的數據庫中,大家需要的信息就可以在這個數據庫中找到,不用費時地聯系和等待時間,也避免了重復的錯誤,這樣的時效性非常強,也提高了工作的水平。
4.這一信息化平臺的搭建,有助于加強人們的綜合素質。將現代化的技術運用到這一工作中,不僅需要相應的人員態度認真,還需要他們提高信息化技術,只有掌握了這項技術,才能更好地為工作服務。同時也幫助他們學習了新的技能,完善了文化素養,使他們能夠跟隨上時代前進的腳步。而且信息化平臺的搭建減少了瑣碎的事情,給從事基層黨建和學生工作的人員節省了時間,讓他們可以靜下心來去學習或者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也可以好好地思考如何完成黨的工作。
二、基層黨建和學生管理工作平臺的設計模式
針對高校黨建工作的具體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平臺的設計模式主要包括教職工以及部分學生的黨建工作、學生平常的管理任務、對黨中央下發文件的學習情況等,這些數據在數據庫中會安排好相應的位置進行記錄。這一平臺包括四個層次和五個管理模塊,各部分分工細致、明確,在平臺搭建完成后,人們只需要根據既定任務,查找需要的信息,完成好自己的工作即可。信息化技術的好處就是,它可以自動按照信息的類型進行歸類處理,不需要人工去完成,節省了人們的時間。很久之前的信息,也會儲存在數據庫中,不像傳統的方式會丟失,它會永久地存在于數據庫中,方便人們查找。若想查詢需要的信息,只要在搜索欄輸入查找內容,計算機便會幫你將內容搜索出來。
而且這樣的平臺體系能推進國家倡導的信息化建設,進而完善基層黨組織成員以及學生的信息。此外,這樣的信息化平臺也大大減少了紙張的浪費,方便無紙化工作的開展,為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作出了貢獻。這樣也能突破時空的限制,不管所處何地都能無阻礙地傳送信息,為人們帶來了很大的方便。另外,由于此平臺運用了特殊的設計,用戶不必安裝應用軟件,在校園網上認證就可以進行日常的工作,更是給這些人員的工作帶來了很大的靈活性。
三、基層黨建和學生管理工作帶來的效果
從平臺的角度來講,這一平臺包含的內容十分豐富,集圖片、視頻、文檔于一體,這樣也會給學生帶來一種新鮮感,讓學生更愿意去運用這一平臺。在平臺的登錄界面,每日會更新重要的通知或者學習資料、就業信息等,這樣也會提醒大家登錄之后去查看這些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了學生,督促了他們的學習,使平臺的服務效果更加凸顯。平臺中運用了分塊模式,登錄之后可以看到整個平臺被分為三大塊,分別是基層黨建工作、學生管理工作以及系統設置,這樣明確的區分也方便人們的信息查找。在每個分塊中又詳細設置了很多小項,將各項工作都進行了列舉,基本涵蓋了生活的各個方面,使所有人能夠找到所需的信息。此平臺最重要的效果是學生之間可以進行學習問題的交流,也方便了向老師詢問。對解答過的知識以及重要的學習資源,會被儲存到信息庫中,需要時可以隨時調用。即使黨員不在學習活動的現場,也可以遠程參與到活動中,十分方便。有些時候,人們為了方便,可能會將重要信息進行簡化處理,但計算機不會,因此平臺中的各項信息都是詳細且完整的。在這樣的平臺影響下,基層黨建和學生管理工作將會有很大的提升。
從其他角度來說,為了更好地培養黨員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學校特意開展了多種有意義的活動,借此將黨的關愛之心傳播出去。比如,對山區等地的小學開展義務支教活動,學生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可以利用課余時間或者假期的時間前往周邊的小學,利用自己的專業素養,對小學生開展義務教學以及心理輔導課程,幫助小朋友健康、快樂地成長。在關愛社會的同時,也增強了學生黨員的責任感以及無私奉獻的精神,這也是對學生的一種鍛煉,使他們更好地融入以后的社會生活。此外,學生黨員在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的時候,也能夠帶動更多的學生融入關愛的實踐中。我黨素來有關愛孤寡老人的風尚,每逢各種節日,基層黨建工作的老師都會給孤兒學生以及孤寡老人送去禮物,讓他們也在快快樂樂的氛圍中度過。黨員學生可以和老師一起深入孩子的寢室,與他們話家常、講故事,為他們的心中送去溫暖,表達對他們的關心與喜愛,讓他們體會到家的感覺。這些都對高校基層黨建與學生工作的管理有很大的好處。
四、結語
本文針對當前基層黨建與學生工作的管理所出現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對當前的時代發展形勢提出了新的管理模式,希望能對基層黨建與學生管理工作起到一定作用。
參考文獻:
[1]丁昭青.新形勢下高?;鶎訉W生黨建工作的探索[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6(3):147.
[2]葉凱貞.新形勢下加強民辦高校學生基層黨建工作的研究[J].改革與開放,2017(5):127-128.
[3]鄭子昂,劉富江,丁立華.“兩學一做”中新媒體在高校學生基層黨建管理工作的創新[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6(22).
[4]奉飛.高?;鶎狱h組織學生黨建工作精致化問題研究[J].學理論,2015(27):108-109.
[5]孔令奕.全面從嚴治黨新常態下高校基層學生黨建工作的創新研究[J].科技經濟導刊,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