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春林
摘 要:本文對高中田徑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對提高田徑教學質量的方法策略,從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學評價及提升教師能力素質等方面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高中體育 田徑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4(c)-0126-02
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田徑運動是體育教學的重要內容,而且田徑運動項目對增強中學生的身體素質、鍛煉學生的意志品質、培養健康的心理、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但是素質教育和新課改實施多年來,仍然的一些教師采用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方法開展田徑教學,不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造成田徑教學質量不高。筆者結合高中體育教學實踐,對提高田徑教學質量的方法策略進行了研究探索。
1 高中體育田徑教學存在的問題
教學理念方面的問題。許多中學的體育教師在田徑教學上的教育理念落后,不能按照新課標的要求開展教學,忽視學生的全面發展,沒有樹立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仍然采用傳統的方式方法教學,教學效果不理想。
體育教師存在的問題。許多中學的體育教師田徑專業的教師不多,體育教師中高學歷的教師較少,教師的專業能力素質與素質教育的要求相差較大,而且體育教師的教育教學科研能力不強,教學方法的創新能力不強,造成教學質量不高。
教學內容存在的問題。田徑課的教學內容過于注重運動技能與實踐訓練的教學,對田徑理論教學內容較少,而且理論教學中也只是對田徑運動技能的教學,對田徑的健康作用、保健知識、運動損傷處理、德育滲透等教學較少。田徑教學內容趣味性新穎性差。
課程教學評價的問題。對教師的田徑教學效果的評價和學生田徑學習與運動成績的評價方式方法的單一化,造成教師田徑教學質量和學生對田徑學習積極性不高。評價忽略了學生的個體差異,沒有考慮到學生在田徑運動學習中的體育運動意識、情感態度、合作精神、品德意志待方面的表現情況,也沒有學生的自我評價。
訓練場地設施的問題。許多中學由于教學經費不足,致使訓練場地、設施等條件比較落后、不完善,不能有效滿足田徑教學的需要,特別是有些學校面積較小,操場較小,三個年級的體育課同時開展,使學生的運動受到影響,體育器材的短缺也影響了學生對田徑學習的興趣。
2 提高高中體育田徑教學質量的策略
2.1 樹立正確教學理念,培養學生全面發展
田徑運動作為主高中體育課教學的重要內容,它對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其教學質量直接決定著整個體育課的教學質量。要提高高中體育課田徑教學質量,首先就需要教師樹立學生“健康第一”的正確教學理念,以體育課的新課標為指導,加強學生體育鍛煉意識的培養,在教學中要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的身心健康為中心開展田徑教育,要充分認識到學生個體的差異性,注重實行因材施教。要加強學生的“運動參與、身心健康、運動技能、心理健康、社會適應”這五個方面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設計, 這樣才能保證田徑教學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其次是要培養學生身心全面發展。在體育課上開展田徑項目的教學,教師要注重從學生的身體、心理、社會適應能力等全面實施教學,特別是要注重把德育教育滲透到田徑運動教學的各個環節中,這樣才能做到全面培養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的教學目標,促進田徑教學科學和諧發展。要注重選擇科學的教學方法。由于田徑運動項目的學習比較枯燥、單調,教師應注重運用多種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參與田徑運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對田徑課的學習有了正確的認識,才能自覺地參與田徑運動。
2.2 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創新田徑教學方法
要提高田徑教學的質量,就要積極更新傳統教學理念,按照體育新課標的要求,需要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要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教學和運動的積極性, 要積極關注學生在田徑運動中的情緒、態度與心理方面的變化,要積極引導學生參與田徑運動,主動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與自主運動鍛煉空間,注重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以促進學生田徑運動主動性的發揮。提高田徑教學的質量,還要注重創新田徑課教學的方式方法,目前許多體育教師仍然使用傳統的教師講解示范和學生進行重復訓練的方法。這樣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反復單調機械的重復運動,會大大降低學生參與田徑運動的興趣和積極性。為此,需要教師運用多種新式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田徑運動興趣。例如,教師可運用游戲教學方法、小組合作教學方法、啟發式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方法、自主與合作探究式教學方法等。教師還應加強信息技術與田徑教學的融合,來不斷創造新的教學方法。運用這些新式教學方法,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參與田徑運動的積極性。教學方法的運用,還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學生、不同的運動時間、不同的運動地點而變換教學方法,以更好提高田徑教學的效率與質量。
2.3 充分認識田徑作用,拓展豐富教學內容
學生對田徑運動的參與積極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們對田徑運動功能與作用的認識,只有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參與田徑運動的作用和對身體帶來的益處,才能提高學生參與田徑運動的自覺性,才能為提高田徑運動的教學質量奠定思想基礎。在田徑教學中要注重發揮體育教材的作用,加大體育理論教學的內容,許多教師不注重體育理論知識的教學,體育課全是戶外運動,使學生對體育理論知識的了解掌握非常匱乏。加強體育理論知識教學,不但能豐富學生的理論知識,還能提高學生對田徑運動方法技能的理解,使學生能養成科學規范的田徑運動習慣。在教學中,應注重加大對學生身心健康內容的教學,淡化競技性強的內容的教學,加大一些和學生生活比較密切并且實用性強的內容的教學時間和力度。在體育新課標中,對教學內容的選擇給予了更大的自主權,因此,教師除了完成教材和課標規定的教學內容外,還要根據本校的特點,開展一些具有本校或當地特色的田徑運動項目。例如,跳躍中的跳房子、花樣跳繩、猜拳跨步跳,在投擲項目中開展丟沙包的內容,這樣就能把單純的走、跑、跳 、投等田徑教學內容有機地融入到游戲教學中去,既延伸拓展了田徑教學內容,又提高了學生的運動積極性。
2.4 提高教師田徑素養,多元合理評價教學
提高田徑教學的質量和水平,教師的能力素質是關鍵。一些教師由于自身專業能力素質不高,在田徑教學中,教學理念落后、教學方法創新能力不足,不能很好滿足素質教育下的對田徑教學的要求。因此,需要采取多種方式、途徑來加大對體育教師的師資隊伍建設,可通過進高校深造、短期培訓、自學等方式和途徑進行師資培訓,來不斷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素養、文化素養和信息化素養,用先進的知識和技能來創新田徑教學方法模式。 對學生體育課的評價方式方法對田徑教學也有重要影響,不少的學校和教師仍然采用傳統的以應試不主的方式方法對學生的田徑運動的成績進行評價,嚴重影響了學生參與田徑運動的積極性。發揮評價的作用,通過評價來促進學生的田徑運動的科學發展,就要按照新課標的要求,實行多元主體評價,不但要有教師的評價,還要注重發揮學生在教學評價中的作用。對學生田徑運動的評價不能僅以單純的成績為評價標準,而應該進行全面的評價,要把運動意識與興趣、運動技能達標成績、合作態度、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內容來綜合考慮進行評價,以此促進高中田徑教學科學發展。
總之,要提高高中體育田徑教學的質量,需要教師從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價和教師自身素質等多個方面進行創新改革,才能有效提高田徑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 劉歷群.中學體育田徑運動教學現狀與策略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6(23).
[2] 郭結軍.對中學田徑教學現狀及對策研究[J].體育時空,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