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理中
摘 要:在新形勢下,精準扶貧已成為國家扶貧戰略方面的核心工程,也是促進農村經濟全面協調發展的有效路徑,而鄉村旅游開發扶貧又是精準扶貧的重中之重。湖南省花垣縣十八洞村在精準扶貧理念指導下,多角度科學開發體育旅游資源,充分發揮已有的地域、體育文化與天然旅游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體育旅游產業,全面推進新農村建設進程。
關鍵詞:精準扶貧 十八洞村 體育旅游 開發模式
中圖分類號:G8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4(c)-0153-02
隨著旅游業持續發展,體育旅游產業發展已成為黨和國家關注的焦點。在精準扶貧背景下,地區體育旅游開發的重要性進一步顯現。在體育旅游產業發展中,湖南省花垣縣十八洞村已步入旅游開發扶貧行列,圍繞精準扶貧理念,結合自身各方面情況,從不同方面入手高效開發體育旅游資源,展現地域特色的基礎上促進地區經濟穩步發展,實現脫貧摘帽,走上小康的道路。
1 精準扶貧及模式
1.1 精準扶貧
精準扶貧是指根據各地區當下經濟發展與人口貧困狀況,已有的地理資源優勢,開展具體的扶貧工作。“真扶貧”、“扶真貧”是“精準扶貧”的核心,而貧困人口、貧困資源是不可忽視的兩大重要元素。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浪潮中,精準扶貧已成為扶貧戰略落到實處的重要路徑之一,貧困人口與地區已有資源的多方面科學整合能夠為貧困地區創造出全新的經濟增長點,讓地區真正貧困的人走上脫貧致富的道路,生活水平有質的提升。
1.2 精準扶貧模式
從時間上說,地區貧困人口的減少大都是在改革開放之后,也就是說,閉門造車式減貧效果并不高,需要擁有開放式的態度。貧困人口的減少受到內外在因素影響,而造成貧困的因素也體現在多個方面,缺乏先進的觀念,較差的交通條件,惡劣的自然環境等,和內因相比,外因減貧效果更加明顯,外部支持在扶貧效益提升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精準扶貧模式是研究者關注的焦點,比如,財政扶貧、整村推進扶貧、勞動力轉移扶貧,涉及到經濟、文化等多個領域。和粗放扶貧相比,精準扶貧模式更具優勢,能夠從源頭上提高扶貧效果。
2 精準扶貧背景下十八洞村體育旅游開發模式
2.1 十八洞村精準扶貧模式
十八洞村位于湖南省花垣縣排碧鄉西南部,屬于特困貧困地區,脫貧難度系數相當大。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了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并在花垣縣十八洞村首次提出了“精準扶貧”這一概念。在這一背景下,十八洞村走上了精準扶貧的道路,采用的精準扶貧模式是在建檔立卡、定點結對的基礎上,政府部門主導,實行多元投入并建制問責。隨后,該種精準扶貧模式不斷被我國其他地區采用,精準扶貧成效明顯提高,但從以往經驗教訓來說,該種精準扶貧模式具有一定缺陷,一旦構建的長效機制出現漏洞問題,極易出現返貧現象。2017年,全國兩會召開之前,湖南省宣布十八洞村在層層評估與考核下已滿足脫貧出列要求。和2013年相比,人均純收入大幅度增加,已達到8313元。十大洞村的貧困戶都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脫貧,十八洞村真正摘除了“貧困”這頂帽子。長達大約3年的努力,十八洞村以全新的面貌展現在世人面前,生活環境、農村居民思想等都了明顯的變化。在精準扶貧的道路上,十八洞村黨支部起到了關鍵性作用,交通等基礎設施得以完善,“通電、通水、通路”順利實現,修建了專門的游客步道。在此基礎上,十八洞村巧用自身各方面已有的優勢,大力發展特色種養產業,比如,養蜂、獼猴桃、野生蔬菜,鄉村特色旅游也打開了全新的局面,參觀旅游的游客明顯增加,以苗家特色為基點的休閑旅游在2016年吸引了的游客超過20萬。
2.2 精準扶貧下十八洞村體育旅游開發的可行性
站在客觀的角度來說,十八洞村精準扶貧可復制的地方較多,但也存在不足之處。十八洞村屬于連片特困地區,基礎設施大都比較薄弱,基礎設施地徹底完善需要大量資金,貸款是獲取資金的途徑之一,但這需要具備一定的還款能力。同時,特色種養產業是不錯的扶貧對策,但在精準扶貧過程中,貧困戶有著較強的依賴性,扶持是長時間的,政府宣傳、營銷指導等是對應的扶貧方式,但在農業產業扶貧方面,由于受到相關因素影響,企業、農戶二者間利益極易出現偏失現象。在精準扶貧道路上,十八洞村已成為代表村、模范村,來此旅游的游客大幅度增加,但從長遠的角度來說,隨著時間不斷推移,十八洞村旅游產業效益是否會持續提升將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如果想要不再返貧,順利走上小康道路,十八洞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要注重精準扶貧模式的多元化。就十八洞村來說,溶洞特別多,有些旅游開發利用價值特別高,有著較好的自然環境優勢,在宣傳等方面作用下,來此的戶外運動愛好者明顯增加,院校學生紛紛來進行戶外活動,不同類型的社會團體也來此進行休閑游。針對這種情況,十八洞村在精準扶貧背景下進行體育旅游開發尤為重要,構建合理化的體育旅游基地是一種不錯的長效扶貧模式,符合時代發展的客觀要求。體育旅游開發利于高效利用十八洞村已有的資源優勢,彰顯地區旅游業特色,吸引更多的游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優化創新經濟發展模式,呈現出全新的經濟增長點,日漸將旅游業打造成地區支柱產業,全方位持續促進地區經濟發展。體育旅游開發能夠加快地區基礎設施完善步伐,地區農民可以根據體育旅游景點,采用具有特色的經濟發展形式,比如,“小超市”、“農家樂”,有效增加游客量的基礎上各層次農民收入明顯增加,生活水平順利提升,順利走上發家致富的道路,可以豐富地區農民日常生活,在挽救、保護、傳承并發展體育文化中提升文化層次與綜合素質。
2.3 精準扶貧下十八洞村體育旅游開發模式
由于連片特困地區具有其特殊性,十八洞村必須通過多樣化路徑剖析當下已采用精準扶貧模式是否有效、長效,尤其是長效性方面,這是避免出現返貧現象的關鍵所在。在精準扶貧過程中,湖南省客觀評價并肯定十八洞村所取得成效的同時,根據中央以及省委一號“精準扶貧”文件精神等,全方位客觀分析了十八洞村旅游以及休閑農業各方面發展情況,制定了相關規定,顯現了十八洞村旅游扶貧的重要性,以地區農民為切入點,大力建設旅游扶貧富民工程項目,實時擴大地區旅游業發展規模,促使地區旅游業健康穩定發展,帶動地區其他產業發展的同時,幫助地區各層次農民走上脫貧致富的道路。隨后,在多方面因素作用下,十八洞村集中連片貧困的羅霄山片區、武陵山片區等大力建設旅游精品線路,被扶持的村子超過300個。也就是說,在未來發展道路上,美麗鄉村游將是十八洞村在深化已采用精準扶貧模式,實行長效精準扶貧模式的有效手段之一。
在社會經濟持續發展浪潮中,我國各地區體育產業發展速度加快,特別是健身休閑產業,有效滿足了新時期呈現居民多元化的體育消費需求。在精準扶貧背景下,十八洞村也要從自身各方面實際情況出發,借助針對性模式,大力開發體育旅游。十八洞村要根據我國在健身休閑產業等方面提出的具體要求,深化地區傳統旅游業,轉變傳統局部景點旅游模式,采用全域旅游模式,促使各景點處于統一的網絡結構體系中,具有鮮明的一體化特征。十八洞村要多層次深入分析自身有利和不利條件,以全域旅游模式為基點,多角度深層次挖掘并科學整合已有的各類特色體育旅游資源,結合政府部門以及游客客觀需求,合理開發并大力發展體育旅游產業,要將健身休閑產業放在核心位置,打造“綠色”、“健康”的健身休閑旅游產業,作為體育旅游開發的重要模式以及走上小康道路的重要發展模式。在此過程中,十八洞村要巧用體育旅游開發模式,提高地區精準扶貧層次,加大體育旅游方面的扶貧力度,有機耦合體育和旅游兩大元素,借助體育旅游資源優勢,衍生出能夠滿足新時期各層次游客多元化客觀需求的特色體育旅游產品。十八洞村要根據當地各旅游景區具體建設情況,將健身休閑等體育產業巧妙融入其中,多和相關知名企業、公司合作,借助現代化信息技術作用下多樣化平臺,大力宣傳地區特色體育旅游以及營銷各類體育旅游產品,打造品牌效應的過程中吸引更多的游客參觀旅游并進行體育文化消費,全面提升體育旅游精準扶貧模式整體效益。
3 結語
總而言之,在精準扶貧背景下,湖南省花垣縣十八洞村要應用發展的眼光,具備大局意識,從不同角度入手客觀剖析自身取得的成就,尤其是所采用精準扶貧模式獲取的效益。十大洞村要借助自身已有的資源優勢,構建長效的扶貧模式。十八洞村要圍繞精準扶貧理念,結合自身已有的體育旅游資源,采用適宜的體育旅游開發模式,科學開發的基礎上高效發展體育旅游產業,為地區旅游業發展融入全新的元素,持續促進地區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實現高效“精準脫貧”,真正貫徹落實“精準扶貧”理念。還能在無形中傳承并發展地區已有的傳統體育文化,更好地彰顯地區特色,加快美麗鄉村建設步伐,推進新時期我國全面小康社會建設進程。
參考文獻
[1] 鮑明曉.貫徹落實國務院加快發展體育產業意見加快發展我國體育旅游業[J].體育文化導刊,2015(3):109-111,126.
[2] 范東君.精準扶貧視角下我國產業扶貧現狀、模式與對策探析——基于湖南省湘西州的分析[J].中共四川省委黨校學報,2016(4):74-78.
[3] 高峰.鄉村體育旅游需走生態旅游的道路--兼論《體育旅游概述》[J].大學教育科學,2017(1):10.
[4] 宮留記.政府主導下市場化扶貧機制的構建與創新模式研究——基于精準扶貧視角[J].中國軟科學,2016(5):154-162.
[5] 林移剛,楊文華.我國鄉村旅游精準扶貧困境與破解研究:基于生產要素視角[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34(2):121-127.
[6] 鄒紅,謝忠萍.健康中國背景下我國體育旅游文化資源的開發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7,7(30):158-159.
[7] 鄭流云,佘路.武陵山片區農村精準扶貧的問題與對策探析--以花垣縣十八洞村為例[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6,28(8):13-15.
[8] 譚鳳連,彭宇文.農村精準扶貧的問題與策略——基于花垣縣精準扶貧的啟示[J].湖南農業科學,2016(8):103-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