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代社會的競爭日益激烈,競爭已無處不在,讓孩子“學會競爭,培養孩子的競爭意識和競爭能力”成為當前幼兒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競爭本身是個中性詞,對人具有健康向上積極作用的就是正確的良性競爭,使人變得自私、狹隘、妒忌、規避、退縮的就是惡性競爭。在幼兒園里、尤其是家庭里應該培養孩子正確的競爭意識和形成良好的競爭行為。
關鍵詞:競爭意識;競爭行為;幼兒期;培養
一、幼兒期競爭意識培養的現實意義
1.時代前進中個人發展的需要
鏡頭一:學前班舉行跳繩比賽,小朋友們個個摩拳擦掌,一副勢在必得的模樣,而真真則躲在小伙伴的身后,就是不肯參加。
現代社會,誰都回避不了競爭這個現實。從上幼兒園開始,孩子便開始經歷無數的評價,到了工作崗位,同行同事之同的競爭就更為激烈,與世無爭只是暫時的心境,如果沒有一定的競爭意識和競爭能力,一個人很難在社會上立足,不僅難以獲得幸福生活所必須具有的地位和財富,更感受不到成功的快樂和自我實現的幸福感。飛速發展的現代社會,競爭已成為生活的主旋律:求學要競爭,不要說考大學,就連找個稱心些的小學,競爭者蕓蕓;謀職要競爭,不要說找個合意而又薪水高的職位,就連一般的工作崗位,如今也是多人起而爭之。處在這樣的競爭大環境下,幼兒園里也處處存在著競爭。
2.兒童成長中正面引導的需要
鏡頭二:天天和亮亮是幼兒園小班的孩子。老師近來發現,畫畫或手工活動時,每次做到一半,天天就會把津津的工具搶走。原來,津津的畫和手工作品常常得到前來觀摩的其他老師或家長的稱贊,這使天天“醋意”大發,就搞起了小破壞。
鏡頭三:佳佳上小班了,她很喜歡幼兒園和老師。可是,有一段時間她卻不想上幼兒園了,媽媽問佳佳為什么,佳佳不說;媽媽問老師,老師也說不清楚。后來,佳佳總算說出了心里話,她不想上幼兒園的真正原因是“畫不好氣球”。
心理學對幼兒競爭做過許多研究,專家們認為,幼兒競爭是社會現象而非天生,因而即使是最基本的競爭行為,也要到四至六歲才會出現。競爭,不能用簡單的‘好或‘壞來定義,但它卻能夠造成正面和負面的結果因此,擺在老師面前最大的任務就是指導孩子用正當的方式來競爭,用正確的態度來對待競爭。
3.家庭教育中糾正偏差的需要
鏡頭四:幼兒園把參加廣場舞比賽的機會給了小班,小班年級組的老師們非常高興,忙從兩個班60名孩子中選出20名參加訓練,沒想到,第二天就有家長來園告狀:“老師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原來是來接時看見自己的孩子沒在舞蹈訓練的隊伍中,可平常又覺著自己的孩子很喜歡跳舞而沒被選上,于是心里就非常的不高興,并把老師告到園長那里,弄得園長和老師都很被動。
獨生子女家庭,由于孩子處在家庭中心的位置,缺乏競爭環境與實踐,因此,容易導致以下幾種情況出現:由于家庭包辦或過多、家長限制致使部分幼兒養成膽小怕事的個性,對沒有接觸過的事不敢嘗試,對活動不能主動參與;部分幼兒雖能主動參與去嘗試,但經不起挫折,情緒容易起波動,容易泄氣;部分幼兒在受到挫折后,雖然情緒沒有波動,但盲目行動,不懂得要想辦法克服困難;“怎樣培養孩子的競爭能力?”、“如何鼓勵孩子參與競爭?”、“孩子一輸就發脾氣,怎么辦?”、“怎樣讓孩子在失敗時不放棄?”教育咨詢中這類問題越來越多,說明現在的家長很重視培養孩子的競爭意識和能力,這符合競爭激烈的現實社會的需要。可是,在與家長們交流的時候,我發現,不少家長對競爭教育的理解有偏差,結果是造就了越來越多“輸不起”的孩子。比如,父母們看到競爭的激烈就著力于培養幼兒的競爭意識與競爭能力,甚至教育孩子為了競爭可以不擇手段。期望過高還會導致父母出現某些過激行為,使幼兒產生為父母而活為父母的期望而努力的人生態度,一旦難以達到父母期望,就害怕失去父母的愛,完全否定自己,產生焦躁不安的情緒和自卑心理。
二、幼兒期競爭意識培養的原則
1.培養自信主動的積極競爭態度為主的原則
競爭意識是與自我意識緊緊相連的,而清晰的自我要在與他人的比較之下才能顯現出來。幼兒期間,正是孩子的自我意識發展的關鍵期,孩子的自尊心程度很高,而且相當脆弱。所以孩子們首先需要教師家長的鼓勵和表揚,一句贊許一次獎勵就能讓孩子獲得許多成功感與自信。其次幼兒要在各種競爭中取得成功,必須具有豐富的知識和熟練的本色。知識和技能上的匱乏常常是孩子產生挫敗感的直接因素。因此在培養競爭意識的同時,老師和家長要注意及時向幼兒傳授一定的知識和本領,進行一定的技能訓練,以增強幼兒競爭信心讓他產生成就感,建立自信心。上幼兒園大班的小朋友樂樂吃午飯時坐在那里不動手,臉上滿是為難,且束手無策,原來他不會使用筷子!老師沒有責怪他,只是拍拍他說:“不要緊,慢慢學,先用勺子好嗎?”他愉快地接受了。吃完飯后老師將他留下,手把手教他使用筷子,還請家長幫助教學。半個月過去后,他在夾珠子比賽中,還取得較好的名次。在以后的筷子比賽中,他就表現出了參與積極性。因此,要做到家園教育的一致性、連續性、互補性,并使他明白:“別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這樣對他競爭意識的培養是很有益的。
2.接受挫折教育提高競爭能力的原則
在競爭中,沒有常勝將軍,沒有哪個人能在各方面都次次取勝。因此教師要引導孩子正確地對待失敗和挫折,知道強中還有強中手。教育孩子正確對待競爭中的勝利與失敗。我們要讓孩子認識到勝利時,要想到一山更有一山高的道理,終點永遠 前面,失敗時,也不是世界未日的到來,關鍵是找出失敗的原因,努力的方向。勝利時洋洋得意,失敗時垂頭喪氣都是缺乏良好競爭意識的體現。我們給孩子講中國競走選手閻紅的故事:l993年,閻紅第一次參加世界比賽,率先沖到終點,眼 看冠軍到手,突然裁判宣布她犯規,結果隊友奪得冠軍,但她 說:“冠軍不是我,是徐永久,只要是中國人,都一樣。”以后,閻紅更發奮練習,終于為祖國爭得了榮譽。
3.強調團隊合作與公平公正的原則
合作與競爭是一對孿生子。觀察社會上的成功人士可以發現,贏得競爭的人首先是一個善于合作的人,因為我們處于一個專業分工精細而又合作共處的時代。因此,培養孩子成為一個好的合作者將是孩子善于競爭的堅實基礎,過分爭強好勝的孩子反而在人際關系上隱含很多問題。鼓勵孩子參與集體競賽,為集體的取勝盡最 的努力。以班、組為單位的智力競賽、體育比賽等,是一種集體競爭行動,要求每個人既要發揮最大的潛能,又要互相合作協調,使整體作戰成功。目標是既要戰勝對方,但又不能損害對方,孩子從中可學到許多競爭的方式方法:公正、平等,促進孩子良好的競爭意識形成。在游戲中培養幼兒的團隊精神。游戲中教師有意識培養孩子團結協作,為了集體的榮譽而努力的精神。比如,將孩子分成幾個小組,選擇需要互助合作才能完成的游戲讓孩子比賽,賽完后分析獲勝和失敗的原因,讓孩子知道只有服從集體利益,即使自己吃虧也是光榮的。
4.家園教育共同進步的原則
家庭歷來是幼兒教育的共同承擔者,家庭教育對于幼兒園教育的補充和協助作用毋庸置疑。所以,必須使家長參與到我們的研究活動中來,在研究之初對家長的調查中,大多家長都認為自己非常注意培養孩子的競爭意識,比如鼓勵孩子做最棒的,帶他們接受早期教育等,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但在“什么是良好的競爭意識”“你如何提示”“你認為什么是最棒的?”等方面存在著不恰當的認識,并且相當一部分家長的競爭意識存在問題。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利用黑板報,交流傳單,家庭聯系冊,家長會等形式將分享行為有關機制方面的一些理論及我們的做法、要求向家長作了宣傳,如在家長座談會上組織家長們反思自己的一些行為:當自己談論那些成就的時候,是不是有些洋洋得意,夸大其辭呢?自己是不是總愛和別人對比呢?甚至曾經做過不恰當的比較呢等,使家長有明確的意識,順應道德行為發生發展的規律,有意識地注意自己的言行以及對孩子的要求,結合競爭性的親子活動,使教育達到更好的效果。
三、幼兒期培養競爭意識的相關游戲活動
一般來說,競爭意識的培養過程中,我們主要運用了創設競爭環境,感受競爭氛圍,樹立榜樣,模仿學習和活動強化的方法,教師多給幼兒講述奧運健兒勇敢迎接挑戰、失敗、勝利等內容的故事,多表揚具有良好競爭意識,愿意與同伴分享、互幫互助的幼兒。同時設計多種形式的活動,強化競爭意識和良好競爭行為的形成。因為游戲活動可以說是孩子的重要課目,它是一種對社會活動的模仿,深受孩子喜愛,因而也就能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在此培養過程中,我們有幾項活動是比較長效而且具體:
1.“我的成長”分享活動
幼兒園開展主題活動《長大的我》,倡導孩子收集小時候的照片、衣物、玩具等并進行展示,將家長們請進課堂,來談談孩子們的成長。在活動中孩子們不僅感受到成長的快樂,父母、同伴對自己的欣賞,更進一步增強他們努力向上的信心。
2.各種競賽活動
競賽活動有班級內的,也有園級比賽,內容涉及體育類、益智類、生活自理類,如拍球比賽、跳繩比賽、五子棋比賽、剝豆子比賽等。比賽力求人人參與,比出名次,列出排行榜。重點在于一樣的比賽在一學年內的兩個學期內重復進行兩次,后一次也一樣列排行榜,與前一次比比誰的進步大。在活動中讓孩子們感受激烈的競爭場面,引發參與競爭的激情,重復的比賽更是給了孩子充分努力的時間和表現的機會。
3.特色競賽活動
(1)班級之間友誼比賽活動。參照近期熱播的“蒙牛·城市之間”競賽活動,開展班級之間的友誼競賽。每個比賽項目孩子們可承擔不同角色:挑戰者、應戰者、啦啦隊、安慰小天使等。如大一班選出5 名孩子組成小足球隊向大二班挑戰,大二班迎戰,其余的孩子為自己的球隊吶喊助威,輸贏都以班級為單位,讓孩子充分意識到此番比賽是為了集體榮譽而戰,贏的班級為下次比賽的挑戰方。當然輸的班級也不用氣餒,積極迎戰下次比賽,爭取勝利。活動中教師有意識培養孩子團結協作、為了集體的榮譽而努力的精神。
(2)家庭親子娛樂競賽活動。在親子活動中,以家庭為單位組織各種娛樂活動,如《吉祥三寶》活動中,有個項目叫“困入孤島”,看哪個家庭的一家三口能站在一張越折越小的報紙上,到了最后,只見有的父親是背上馱著孩子,手上抱個妻子,一只腳艱難地站立著,努力爭取著,很是有趣。而在另一個項目“小雞快跑”中,爸爸媽媽的手交叉抬著自己的孩子,快速向前跑,誰也不甘落后,而手上的孩子更是大聲喊著為自己的父母加油。這類親子活動在強調趣味性的同時也有一定的競賽性,孩子們感受到不僅僅是與家長一起游戲的歡樂,更是與父母們擰成一股繩的拼勁。
四、幼兒期競爭意識培養的成效
經過一系列的幼兒園教育活動,家庭引導活動、親子活動等,幼兒的競爭意識明顯增強,愿為自己和他人進步而喝彩的行為明顯增多。家長問卷顯示:在家里孩子不僅會回來述說自己被表揚和感覺得意的事,還會講述同伴們的進步,會從積極的一面評價自己的伙伴,如:“楊楊畫畫可好了。”孩子變得懂事了,有禮貌了,很會夸獎人;在幼兒園里,孩子們表現的是樂觀、積極、主動,且非常好學,也就是“我要學,我要做”而不是“要我學,要我做”,這種主動不僅是孩子自我提高、自我發展、自我表現的內在動力,也是及時抓住機遇獲得成功的根本保證。孩子們雖然不排除年齡特征的因素,我們的統計也不一定準確,但和以往相同年齡段的孩子相比,賞識、分享、合作、上進這些良好的品質卻更多地體現在我們這批孩子身上。
五、結束語
十多年前,一位法國的資深記者來中國訪問,中方的一位知名人士問他:“現在的法國孩子在想什么?”這位記者回答說:“他們在想如何占領空間。”聽者嘩然。那么,時過十余載,中國的孩子在想什么呢?他們想的最多的恐怕是如何考取重點學校。相距十多年,兩國兒童表露出的是兩種不同的競爭心態:前者是尋求共同發展的、超脫了競爭的競爭;后者是低層次的、人與人之間的競爭。但我相信有我們老師和家長的正確引導、熏陶以及開展的各類活動對孩子形成的影響等一定能象小溪一樣靜靜地流入孩子的心靈深處,使我們的孩子們同樣具有健康向上的積極作用的良性競爭行為,同樣會具有關心他人、關注世界、超脫競爭的競爭意識。
參考文獻:
[1]馮玲敏.《開展良性競爭,培養學生正確的競爭意識》
[2]張緒培、虞莉莉.《幼兒園教育案例專題研究》.浙江大學出版社
[3]陳莉莉.《當孩子面對競爭》
作者簡介:
袁靜(1980--)女,吉林四平人,西安市灞橋區東城第一幼兒園一印分園二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