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
從前兩年開始,我國就開始推開“營改增”的稅收制度方式。全方面推行“營改增”,一方面減少納稅入的稅率負擔,另一方面有利于供給側改革,從而進一步完善稅率制度。在實施“營改增”稅收制度后,納稅入最為注重的是自己的稅負影響性與行業稅負問題有沒有關聯。之后,計稅方式轉變為價外計稅,這樣對企業財務會計報表會產生什么樣的作用呢?本文對全面推開“營改增”稅收制度后的影響問題做出了論述,并探討了增值稅收籌劃的情況,以及對進一步完善新制度做出指導,從而提高稅收的準確性。
“營改增”
會計與稅務籌劃 影響探析
從前年開始,我國已經全面推行“營改增”稅收起征點,在建筑領域、房地產行業、金融市場以及生活經營服務行業等有上萬戶從營業納稅者轉變為增值納稅者,我國增值稅實現行業的全面覆蓋,其中包含固定資產進行稅額征收并允許在過程中進行抵扣,實現了增值稅的全方面轉型。
對全面推開“營改增”經濟目標的分析
(1)對降低稅收負擔分析
一是,降低稅收并不等同于“應該增”。如果稅收改革只是為了要降低納稅者的稅收負擔,那么“營改增”只是方法之一。減少企業營業稅收的稅率,減小營業稅的稅基以及擴大營業稅的普惠政策,這樣也能夠減少納稅者的負擔,而且也能夠增加“營改增”稅收制度的轉換消耗;二是對征稅的重復性并不是一定值稅負重。加入不存在稅收的轉移,當稅的稅基和稅率一定時,重復性稅收會納稅者的稅負,這是不利因素,當不存在重復性征稅時,如果某種稅收稅基較大,稅率過高時,納稅者負擔同樣增加。但某種稅的稅基小及稅率較低,那么重復性征稅也不一定會讓人感到負擔。
(2)多種目標推進“營改增”的分析
“營改增”稅收制度不只是減低稅率,它具有多種目標。首先是能夠改革供給側的結構。全面推行“營改增”,能夠引導并推進在制度杠桿作用下而延伸的產業結構鏈條,促進制造加工行業和生活服務行業的密切結合,并在改革方面發揮著重要推動作用。還可以推進企業并加快資產的創新,采用較新穎的科學技術,并推進發展戰略的有效實施;另一方面能夠優化稅收制度的結構形式。稅收制度體系是依據我國發展國情來確定的,稅收的種類組成在主體稅收的復合體系下是以兩個實體為主的。我國在全面推行“營改增”制度后,營業稅和增值稅都是間接性稅收,當增值稅收代替營業稅收以后,能夠形成主體的復合稅收結構體系。
全面推開“營改增”稅收制度對會計的影響探析
本論點主要以稅務會計的論述為主。首先稅務會計是以稅收法律法規為標準處理依據的,在營業稅改征增值稅收以后,其稅收計價形式也轉變為價外計價形式,應交稅金按間接方法計算。其對會計賬戶的設立以及財務處理與營業稅相比復雜的要多。為了減少納稅消耗和稅務經營風險,需要會計人員認真研究法律法規中的文件內容,并依據會計的基本原理,學會對稅務會計進行準確性的處理。具體來講,先對“營改增”之前已經發生過所涉及稅收的項目進行詳細鏈接,并準確處理相關會計內容;然后對“營改增”制度實施后所涉及的相關稅收項目,依據相關法律條文,對營業計量數額、稅額以及進項稅金額等,做出相對應的會計記錄,并及時填寫相關附表及有關資料等。
全面推開“營改增”稅收制度對稅務籌劃的影響探析
(1)需要關注時間內容
首先對增值稅稅務籌劃,要切實企業利益,以納稅人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其次要注重時間問題。增值稅收納稅內容的確定包含三個時間點:第一是要收款的時間點;第二是與合同上規定的時間點;第三是增值稅發票開立的時間。在這三個時間點中,是哪個時間點先確立時,就在對應的時間點是哪個計算所應該繳納的增值稅收,而不是以是否開立增值發票為依據標準。具體體現在稅收的實際運用準則,和會計標準對收入的確定原則是不相同的。假如過程中,所確定的有錯誤,就會有額外的罰金以及罰款等,這些屬于額外性支付。
(2)兼營和混合經營的定位
關于兼營的定位,納稅者主要兼營貨物銷售、機械修理、生活服務、一些固定資產等,適用不同稅率。其中將不能分別核算銷售金額的按以下原則進行:兼有不同稅率的一些服務都從高適用征收稅率;對于混合性經營銷售的定位。一項銷售的行為方式,如果涉及到服務內容和銷售貨物內容,這視為混合型經營銷售。從事生產貨物。批發以及零售的個體商業戶,按照銷售貨物繳納增值稅;其它形式的個體商戶的混合性經營銷售方式,要根據銷售服務內容來繳納增值稅額。如果是從事電腦軟件開發的企業,在向客戶提供銷售設備使,還需要提供相關軟件開發的服務內容。
(3)納稅者計稅方式的選擇
增值納稅者分為一般納稅和小型規模納稅。年應稅銷售金額沒有超過標準納稅者的,如果其會計核算完善并能夠提供符合內容的稅務資料,是可以申請一般納稅者的。納稅者一旦登記為一般納稅者后,是不能夠再轉變為小型規模納稅者。計稅方式有一般計稅形式和簡單計稅兩種規模納稅者應采取簡單計稅形式,但一般納稅者發生特定應稅行為時,是可以選擇適應的計稅方式的。因此而言,納稅者的身份和計稅方式都有選擇的機會。納稅者身份的選擇應與提供商的選擇相一致,計稅方法的選擇應考慮到實際問題。當納稅者交稅行為適用免稅形式或減稅形式時,還可以選擇放棄的。只要能選擇的,在選擇完成后,三年內是不可以改變的。
結語
根據本文的論述,不論是增值稅是試點內容還是試行情況,但它不是稅法所規定的,相關納稅人員缺乏對增值稅的預估能力和準確把握。所以應該盡快制定增值稅收的相關法律條文,對其進行法律約束,這應是我國稅收制度改革所要堅持的路線,也是社會各界所期待的。
[1]蓋地,稅務會計理論研究[M].清華大學出版社,2015: 147-150.
[2]國際財務報告標準2015(A)[M].中國財經經濟出版社,2015:583-612.
[3]財務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的通知[A],財稅[2016]36號,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