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林
摘 要:近幾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與改革的不斷深化,我國的經濟水平不斷提高,包括林業經濟在內的多項經濟項目得到了十足的發展。然而,我國過去只注重發展林業經濟,卻并沒有對保護林業資源這一方面給予足夠的重視,導致我國原本就十分匱乏的林業資源,如今更是遭到了極大的破壞,岌岌可危,嚴重威脅了我國人民的正常生活。因此,我們在發展林業經濟的同時,一定要注重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本文將分析我國林業經濟的發展現狀,從而針對我國林業經濟實施可持續發展提出相關的建議。
關鍵詞:林業經濟;可持續發展;思考
文章編號:1004-7026(2018)01-0061-01 中國圖書分類號:F326.2 文獻標志碼:A
所謂林業經濟,是指林業部門和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及其組織管理,包括正確處理林業生產和再生產中各方面的經濟關系。從其定義來看,林業經濟發展過程中,本來就應該包括經濟利益與環境效益之間的協調,即其發展本身就是一種可持續發展。
1 林業經濟發展的現狀
過去,我國對林業資源的盲目而過度的開發,導致我國森林的覆蓋面積呈逐年遞減態勢,林業資源的匱乏之勢愈加明顯。同時,由于疏于對森林資源的管理、對森林的過度開發以及人工造林的品種單一等多種因素影響,我國森林容易爆發災難性病蟲害,從而降低森林資源的質量,影響林業經濟的效益。雖然林業資源的發展對象主要是森林資源,但是森林資源的現狀使得其已經對林業資源你的正常發展產生了相當的威脅,這種尷尬的現狀也使得我國林業經濟發展十分困難。
2 促進林業資源可持續發展的戰略
2.1 改變林業經濟的發展模式
我國林業經濟的發展現狀是,許多相關企業只是片面追求企業經濟效益,通過暴力地擴大開采規模來是企業的經濟效益最大化,他們對于投入更多資金在技術創新、改善生產資源管理等方面并不是十分關注。這種粗放的發展模式,會形成企業通過擴大開采力度來追求經濟效益,從而導致林業資源短缺,導致經濟效益下滑,從而又促進了企業加大開采力度的惡性循環。要想改變這一發展模式,就要求企業投入相應資金,加大技術開發力度,通過提高林業資源的利用效率來提高經濟效益,即從粗放式的發展模式轉變為集約式發展模式。
在推行以開發與應用新技術的集約型發揮在那模式的時候,首先,企業應該注重將新技術應用于森林資源的種植方面,以保證林業經濟的發展根基充足。舉例來說,可以在森林種植的時候應用容器育苗技術,以提高森林樹苗種植的成活率。
其次,企業應該注重以科技為導向,針對市場需要,開發新形式的林業經濟產品,從而加強材料的利用效率,進而使林業經濟在市場經濟中保持有力的競爭力,促進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2.2 政府的支持與指導
政府在經濟發展中起到了宏觀調控的作用,這就意味著,真正實現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必定離不開相關政策的大力支撐與政府正確的引導。針對企業盲目追求經濟效益的這一現象,政府要對企業加以指導,出臺相關政策以規范企業的行為,幫助企業正視環境效益對林業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從而推動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在宏觀指導企業這一方面,具體來說,首先,政府要從意識普及方面入手,加大林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宣傳力度,必須做到能夠讓企業認識到發展可持續林業經濟的優勢與重要性。
其次,政府要加大相關制度的建設與原有制度的完善。比如,完善《森林保護法》,加大對濫伐樹木的懲罰力度,敦促企業加大森林資源的保護;或者是制定如稅收等相關政策來推動可持續發展的進程。
再次,政府要加強對相關企業的監管力度。在這方面,最先要對相關監督人員進行培訓與考核,保證其可以有效的對相關企業進行監管與約束。與此同時,還應該建立完善的群眾監管制度,通過廣大群眾來對企業進行有力的監管。通過這兩方面,政府可以對企業進行有效的限制和約束,從而幫助其正視環境效益。
結束語
當今,我國林業經濟的畸形發展,已經導致我國林業資源,尤其是森林資源大幅減少,這十分不利于我國林業經濟繼續健康的發展下去。為了使林業經濟能夠繼續發展,推動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大勢所趨,它不僅要求相關企業改變其在經濟增長方面單純注重經濟效益的,而忽略環境效益的錯誤觀點;同時,還要求相關政府部門提出相應的措施,以幫助敦促企業的就經濟增長模式方面的改革,并且還要在擴大林業經濟市場的同時,注意將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相協調。
參考文獻:
[1]蔡東民.林業資源可持續發展的管理措施分析[J].門窗,2015,(12):195.
[2]黃露曦.林業資源可持續發展的管理措施研究[J].科技展望,2014,(10):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