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曾國藩可以說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個傳奇人物,但是比起曾國藩在政治事業上所獲得的成功,他在家庭教育上獲得的成功明顯更為人們所津津樂道。而曾國藩家庭教育的成功離不開一樣東西,那便是“書”。曾國藩一生堅持讀書,“讀書”二字貫穿了其生命的始終,不但為子孫后代樹立了一個好榜樣,更為用為家族的繁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曾國藩未曾寫過讀書方面的專著,但其讀書理念在《曾國藩家書》中依稀可見,并隨著家書流傳后世。本文僅就曾國藩的讀書理念進行分析研究,以探討其現代啟示。
【關鍵詞】曾國藩;讀書;啟示
【中圖分類號】K5 【文獻標識碼】A
曾國藩的一生極具傳奇色彩,這種傳奇性也注定了世人對他的評價難以隨著時間的流逝就簡單地蓋棺定論。推崇者對他推崇至極,認為他乃是近代第一人,最后一位大儒;貶低者對他貶低至極,認為他只是清政府的一條忠犬,一個不折不扣的劊子手,然而至今還未有一個定論。可是曾國藩在家庭教育上的成功卻是無可爭議的,近年來隨著對曾國藩研究的不斷深入推進,越來越多人意識到,在曾氏的家庭教育中,“讀書”二字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一、曾氏讀書理念形成的背景
(一)社會背景
考取功名,是當時社會對于“讀書”的一種約定俗成的價值 取向。這種價值取向對于千千萬萬讀書人的影響不可謂不深刻,貧苦人家子弟寒窗苦讀十年,為的是“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通過讀書進而“鯉魚躍龍門,身價百倍”大概是天下讀書人的共同心愿,并形成了一種“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社會風氣。
(二)家庭背景
除了社會背景下對科舉的狂熱追求,這里不得不提到曾國藩獨特的家庭生活環境。曾國藩出生于一個普通的農耕家庭,但是這又不僅僅是一個普通的農耕家庭。因為曾國藩的家族自祖父一輩開始便十分推崇讀書,在曾氏家族的治家八字訣中,“書”是排在八字家訓的首位。在曾國藩的祖父,沒有讀過書的星岡公看來,讀書不但可以考取功名,光大門楣,更重要的是讀書可以幫助一個人提高個人修養,改變氣質,成為明理的君子,所以曾氏家族自祖父一代開始便提倡讀書,積淀了濃厚的文化氛圍,曾國藩從小耳濡目染,對其之后的思想理念的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三)個人發展
曾國藩二十九歲得中進士,實現了家族希望,成功進入仕途,完成了祖祖輩輩的希望,成了家族的榮耀。但是曾國藩并沒有就此迷失在浮躁的官場仕途中,進而開始追名逐利,恰恰相反,他覺得人生不該只是如此。所以即使身處混亂的官場,曾國藩也越發堅定了要讀書這一種理念,他更提出吾輩讀書,只為兩件事:“一者進德之事,講求乎誠正修齊之道,以圖無忝所生;一者修業之事,操習乎記誦詞章之術,以圖自衛其身。”換言之,即真正的讀書,不應該為科舉考試所束縛,要有更遠大的目標,更應該涵蓋方方面面,一言以蔽之,讀書當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而讀。晚年曾國藩回顧自己的一生,對其子孫只要求其讀書為明理,而不為仕途,在《曾國藩家書》便有寫道:“凡人皆望子孫為大官,余不愿為大官,但愿為讀書明理之君子。”由此可見,曾國藩的讀書理念,是超脫于當時社會普遍的價值取向的。
二、曾氏讀書理念的特點
(一)義理為本的讀書理念
何為義理?義理指講求儒家經義的學問,宋以來之理學則被稱為“義理之學”。曾國藩治學雖然主張兼取各家之長,義理、考據、經濟、詞章四科不可缺一,但始終將理學放在首要地位。道光二十三年他在一封家信中對諸弟說:“讀經以研尋義理為本,考核名物為末。”“自西漢以至于今,識字之儒約有三途,曰義理之學,曰考據之學,曰詞章之學,各執一途,互相詆毀。兄之私意以為,義理之學最大,義理明則躬行有要,經濟有本。詞章之學亦所以發揮義理者也。”可見曾國藩視理學為儒家之根本,所以在為兒女子侄挑選讀書內容時,儒家經典成為首推。
(二)經世致用的讀書理念
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讀書的功能被局限于考取功名,開科取士選擇人才的標準,是以四書五經為基礎的八股文,然而,對于內憂外患的清政府來說,陳舊而空洞的八股文并不能拯救其岌岌可危的統治。曾國藩教育子孫讀書時,便意識到了傳統讀書思想的弊端,強調讀書做學問必須有益于國事,應以治事、救世為急務。隨著國門被迫打開,西學以難以抵擋之勢涌入,晚年的曾國藩意識到西方科學的先進性,轉而開始逐漸關注西學著作,并鼓勵子孫后代學習西學,“洋務運動”可以說是曾國藩將經世致用的讀書理念轉化為實踐的一次大膽嘗試,縱然以失敗告終,卻是難能可貴的一次嘗試。
三、現代啟示
我們對“讀書”從來都不陌生,但是我們都明白我們的“讀 書”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諸多問題,這些問題需要我們借助前人的智慧來解決。而曾國藩的讀書理念對現代的啟示,大體可以從讀書目標和讀書內容兩方面進行闡釋:在讀書目標的設立上,應該主張淡化其功利性,更強調讀書對學生心靈的陶冶作用,強調閱讀的育人性,聚焦于學生讀書能力的培養,如果讀書只為了應試,那么與百年前的科舉又有什么不同;在讀書內容的選擇上,學校教育要不斷提升經典作品在閱讀教學中地位,家庭教育要注意選擇經典作品給孩子們閱讀,更要注重書本內容與生活實踐的結合;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遠,曾國藩的讀書理念雖然有其一定的歷史局限性,但是對我們現在的讀書做學問依然具有深刻的指導意義和很好的借鑒價值。
作者簡介:徐嬌,女,1990年生,回族,溫州樂清人,溫州大學人文學院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為語文學科教學論。
(編輯:蔡書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