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淑芬
【摘要】課本劇表演的創作主體和表演的主體都是學生,符合初中階段學生的心理和學習特點,深受學生歡迎。本文結合對話理論,以部編版八年級上冊《愚公移山》為例,從課本劇編演的意義、實踐及反思三大方面來探討其對語文教學、語文學習的影響。
【關鍵詞】課本劇;對話理論;愚公移山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一、誰解其中意——什么是課本劇、對話理論
課本劇興起于1986 年,由天津師專的吳亞芬、王雨玉、韓新光等幾位老師首創,他們為了給中學語文教學提供新的教學手段和教學形式,將初、高中語文課本中的名家作品改編成戲劇,定名為“課本劇”,并組織學生進行演出。德國的克林伯格認為,在所有的教學中,都進行著最廣義的對話,不管哪一種教學方式占支配地位,相互作用的對話都是優秀教學的一種本質性標識。在他看來,教學原本就是形形色色的對話,具有對話的性格。這就是“教學對話原理”。簡單說來,本文所說的“對話”,指的是學生—文本的對話、教師—學生的對話以及學生—學生的對話。吃透文本—寫劇本—角色設計—臺詞,這都是學生和文本對話的過程。學生接受教師的指導,是教師—學生的對話過程。組員之間的磨合,是學生—學生的對話。
二、絕知此事要躬行——對話理論下的課本劇編演實踐
(一)知己知彼
我任教的兩個班,學生都很活潑,以前沒有嘗試過課本劇編演,但是學生們一聽說表演,都躍躍欲試。具備了一定的劇本創作能力及一定的學生熱情度這兩大因素,課本劇的編演活動是可以開展的。
(二)凡事預則立
1.分組。原則是:人人參與,不拋棄、不放棄。2.彩排。為了正式演出時有最佳效果,我特意用一節課進行彩排。3.借用專業的錄播室,給學生留下最美的回憶。
(三)厚積薄發
1.我給學生播放了最近很火的《演員的誕生》片段,傳達給學生的觀念是“你不要演自己,你是在演角色”,做好心理建設工作。2.正式開演前,給學生10分鐘組內排演,按抽簽順序決定表演順 序。3.每組表演完后,簡要點評其中的亮點,如臺詞、角色、道具等,并提出問題,如群眾演員“呆若木雞”、場景分散、走位不連貫等,以達到“長江后浪推前浪,后組更比前組強”的效果。4.表演結束后,安排學生完成兩項作業:一是寫通訊稿,二是寫活動總結。
(四)“獎率三軍”
為了表示對學生表演的肯定,激勵學生積極參與活動,我特意設置了多個獎項: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最佳道具組、最佳劇本獎、“金酸梅”獎、最受歡迎的演出團隊、最佳PPT制作 10和四大最受歡迎新人獎。
三、我思故我在——活動思考及總結
(一)要選擇恰當的篇目進行課本劇排演
有鮮明的人物個性、“群演”較多、有情節沖突、有較大想象空間的文章可以用作課本劇排演。如《傷仲永》《愚公移山》《周亞夫軍細柳》《陳涉世家》等,都是不錯的選材。
(二)做到以學生為主,教師指導為輔
從編——導——演,學生始終都是唯一的主體,只有這樣,他們的知識建構才是獨立的,才能收獲“情”和“意”。在臺詞上,教師一定要指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不為了博取觀眾一笑,成為低俗的表演。在道具選擇上,教師也可以啟發學生,比如“箕畚運于渤海之尾”“叩石墾壤”等,教師提示可以用課室的掃把、垃圾鏟、垃圾筐等等。而在PPT制作上,有的小組按每一幕內容的不同,精心選擇了精美的圖片,配上音樂,如“負二山”時配上《西游記》中的片頭曲。在表演方面,飾演愚公的學生,全程佝僂著背,說話語調、動作盡量符合一個年且九十的老人家的形象,被大家一致評為“最佳男主角”。群眾演員表演“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片段時,齊唱“團結就是力量”,收獲全場的掌聲。
(三)培養情感態度價值觀
如“老爸,我們搬家吧!”學生設計的臺詞是:“我們搬家容易,那我們的后代就要一輩子困在這里了,其他人也一樣,我們現在犧牲自己,是為了后代的幸福,是為了改造自然,具備這種勇氣,我們相信人定勝天?!碑斘衣牭竭@些臺詞的時候,內心滿滿的感動。學生是自己、是同伴最好的老師,他們的話語、思想的升華,對自己、同伴的影響是巨大的,比長輩、老師的訓誡更有說服力。此次排演,第一大收獲就是:讓更多學生真正地理解、尊敬愚公精神。
課本劇表演是熱鬧的,然而思考應該是安靜的。有的學生在隨筆中寫道:“原來配角也是有掌聲的呀!”“我似乎突然明白了愚公精神的內涵,它是一種執念,是一種信仰,是人類所具有的巨大能量。”“上課時,我覺得這個情節好無聊,太虛假,但是當我演完這個角色,我感受到人物的巨大的精神力量。”“作為一個配角,我臺詞雖然只有幾句,但是舞臺也不能缺少我,我真想下次再有機會再演,能多幾句臺詞,我一定會演得更好。”“×××同學似乎忘詞了,有點搗亂的味道,但是我們還是盡力挽救,畢竟,總不能讓這個劇在舞臺上被人看出‘尬的味道啊?!蔽疑钌罡杏X到活動是成功的,學生——文本,學生——學生,教師——學生的對話是成功的。
課本劇編演是易操作、受歡迎,效果好的教學形式之一。學生在課本劇編演的過程中,不僅能提高劇本創作能力,還能在觀演、表演過程中,讓學生更深刻思考劇中人物的個性特點、文章主旨,加深對文章的理解。課本劇編演適合初中階段學生的思維發展特點,只要教師在活動準備、實施、評價三大過程中給予學生指導、鼓勵,就能讓課本劇編演發揮最大效用。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