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秀珍
【摘要】眾所周知學生語文學習中閱讀是關鍵的一項,也是作為學生應該具備的基礎能力之一,使閱讀在學生發展、學習、成長中體現出了重要的作用,閱讀能力的養成愈加成為語文課程教學中的重點目標之一。但是,就我國目前語文教學的現狀而言,培養閱讀能力的現狀是不容樂觀的。因此本文就如何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進行分析,分析點包括:如何進行閱讀興趣的激發,改善語文教學中的閱讀難點;實用課程導入,突破課堂情境限制;連接課堂表里,閱讀視野的拓展;提高自主閱讀意識,制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加強指導教學,多方面提升閱讀方法,希望對小學低年級學生語文閱讀中存在的問題解答有所健全。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閱讀能力作為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關鍵所在,無論是在語文課程的學習中還是終生發展中都產生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伴隨著我國小學語文教學的不斷發展與深入,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發展方向也產生了變化,漸漸地由授予知識型變化為培養學生自身能力型,把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作為閱讀教學的首要目標。但受外在因素與主觀因素的制約,學生的閱讀能力依然有著可以提升的空間,只有教師首先應用了好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措施,才會有效降低學生出現主觀上的不想閱讀、不會閱讀、不愿閱讀。基于以上問題,本文就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做出了相應的探究與分析。
一、實用課程導入,激發閱讀興趣
閱讀自己感興趣的書籍、文章是人之常情,更何況是心智尚未成熟的小學低年級學生,小學生在對閱讀具有足夠興趣的基礎上,才會更好地參與到閱讀活動中,這才會使得閱讀教學收獲應有的教學效果與學生的閱讀能力的提升。所以,興趣才是學生閱讀學習最棒的老師。如何激發學生興趣?在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做好相應的激發工作。對此,教師應在學生準備開始學習之前,提早依據教學內容,做出相關的選擇導入,這就是課程導入的實用方法。選擇一些優質的、趣味性較強、與之相關的事物進行導入,才能更好地去觸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實用課程導入過程中比較常用的導入方式、導入方法有很多。例如事件導入法、疑問導入法,根據不同的問題,選擇不同的導入方法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就以新版本的部編版小學教材中的課文《小壁虎借尾巴》為例,這是一個生動的帶有科普意義的小故事,故事講述了小壁虎斷了尾巴,找各種動物借尾巴的故事,筆者在此采用了疑問教學法,小壁虎為什么斷了尾巴還沒有死去?為什么各種動物都不借尾巴給小壁虎?小壁虎為什么最后又有了新的尾巴?通過這一系列問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疑問與課文相結合,使得教學更加輕松,學生學習興趣更加濃烈,兼具了科普與閱讀的雙重教育價值,充分地激發了小學低年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突破課堂情境限制,解決閱讀難點
情景教學作為目前課堂教學的主要方法之一,雖然對于學生閱讀學習發揮著積極正面的作用。但是抽象、枯燥的本質是不容置疑的,存在著與小學生的形象、思維上的沖突。基于此,選擇最佳的途徑可以突破課堂教學情境,課堂教學情境的創設手段有很多。比較常見的有:幻燈片展示法也就是圖片展示法,圖片作為直觀的形象表達,可以使學生對文字內容更容易理解與記憶。筆者就以部編版教材中的《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教學為例,這是一篇記敘文,講述了毛澤東在江西領導革命的時候,在沙洲壩時帶領人們深挖水井的故事,筆者在教學中使用了幻燈片播放了幾組毛澤東在沙洲壩帶領人民挖井的照片,通過照片讓學生理解挖井的辛苦,充分地理解“吃水不忘挖井人”這句話的含義,讓學生了解我國第一代國家領袖毛澤東的事跡。
三、連接課堂表里,拓展閱讀視野
大量而又廣泛的閱讀作為學生閱讀能力提升和進步的先決條件,使得語文教材內的文章愈顯有限,小學語文教材能夠讓學生閱讀的材料不足于學生現實閱讀的需要。在語文課程準則中明確提出了小學生課外閱讀總量的標準不可以低于一百五十萬字,教學實踐指出為了讓學生更好成長,小學生六年的閱讀總量應在五百萬字以上。基于此,打破教材教學的常規性,重視連接課堂表里,幫助學生養成優良的課外閱讀習慣,才能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根據語文教材的內容選擇合適的課外讀物或者文章資料讓學生閱讀,這樣才能起到由表及里的作用。另外學生自身的閱讀偏好與能力,也是一種條件,教師根據學生自身的條件為其制定相關的課外閱讀計劃,并且定時向學生推薦符合學生自身條件的課外讀物。例如小學低年級課外閱讀應該以圖畫與卡通元素較多的故事書、童話書為主選讀物。如《快活的獅子》,該書中不但具有文字文本,同時還具備圖畫文本,兩組文本相結合可以有效激發小學生讀書興趣,彌補小學課本對圖畫知識的空缺,小學生可以通過自主閱讀領會作者對書中人物特點的描寫,通過圖畫文本中掌握人物心理特點,進而有效提高閱讀質量。
四、提高自主閱讀意識,制造良好的閱讀氛圍
閱讀這件事情本身就是具有個性化色彩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閱讀方式,他人即使分析再透徹,也不及學生本身的情感表達和對文章的真實想法,依靠學生自身的主觀意識去學習才能使學生參與到更廣泛的閱讀中。教師在學生閱讀中應該放大學生的閱讀樂趣,更好地發掘學生的潛力、培養學生的發展思維,讓學生形成自身獨有的閱讀習慣,進而最大程度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另外,有一個好的閱讀氛圍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來說非常重要。好的閱讀氛圍,能夠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閱讀中。所以,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需要教師根據文章的內容,制作相對應的閱讀感情,使學生深入感悟,多方面去營造閱讀氛圍,進而更好地激發學生閱讀的欲望。比如根據小學低年級學生語文閱讀的特點,教師收集一下符合條件的課外讀物或者報紙雜志的文章,分發到學生手中,讓學生一邊閱讀一邊理解,并且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見解,對學生不懂或者錯誤的地方進行集體討論,讓學生都參與到閱讀中,最后教師再進行一一解答。這樣不僅可以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還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提升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
五、加強指導教學,多方面提升閱讀方法
學生廣泛的閱讀只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條件之一,必備的閱讀方法會使得學生更加輕松地閱讀。是否具有多方面的閱讀方法成了學生閱讀能力高低的要素,具備多方面的閱讀方法也是小學生不可缺少的技能。基于此,加強指導教學可以讓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更好地培養學生的閱讀技巧。傳統閱讀法是小學低年級學生較為常用的閱讀方法之一,通常是用手指指著書上的字去逐字閱讀,這樣的閱讀方法很容易使得學生出現厭倦、厭煩的心理。所以,為了更好地讓學生參與到閱讀中,教師應該著重培養學生的閱讀方法。作為語文閱讀的方法之一,略讀的要旨是讓學生在短時間內閱讀文章并了解文章的中心,對于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有著較為良好的作用,教師應該著重訓練學生的略讀技巧,例如要求在規定時間內讓學生找出文章的中心點,明了文章的層次。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參與到閱讀中,筆者讓學生把在閱讀中所產生的疑問、感想標注在文章的空白處。這樣做不但能夠加強學生的閱讀參與度,而且還可以培養學生自主的分析和語言表達的能力。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閱讀條件,略讀也不是閱讀唯一的方法,其他一些常用的閱讀方式還有很多,如快速閱讀法、整體閱讀法、信息式閱讀法、三步閱讀法、未讀先思法、厚書讀薄法、麻醉性閱讀法。總之,教師應該針對學生不同的情況展開不同的訓練。
六、結語
總之,語文閱讀教學作為小學低年級學生教育過程中尤為重要的一項,需要教師從多個角度出發,采取不同的方法去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針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問題,做出相應的舉措,做到因材施教。加強指導教學,多方面提升閱讀方法,更好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加強學生的閱讀觀念,提高學生自主閱讀的意識,拓展學生閱讀視野,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轉變傳統教學模式,把培養學生閱讀能力與發展作為語文閱讀教學的主要教學內容,進一步提升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學生的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 鮑蘭英.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以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為例[J].西部素質教育,2016(4).
[2] 郝勇.淺談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J].新課程導學,2017(9).
[3] 向雪瓊.淺談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J].人力資源管理,2016(5).
(編輯: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