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生有所發現,可以給一個機會,鍛煉表達能力;課堂出現紛亂,教師就可以按下“暫停鍵”,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習慣;教師 “失誤”后,就給孩子大膽“逞能”的機會,培養質疑精神。很多情況課堂都應該慢而不是快,“慢”很多時候反而帶來課堂高效。
【關鍵詞】有效課堂;高效課堂;課堂場景;放慢腳步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近年來,打造有效課堂,甚至高效課堂的呼聲越來越強烈,大家絞盡腦汁、千方百計探尋課堂高效之路。為了實現高效,老師們課前精心設計,課中爭分奪秒,馬不停蹄,奮力向前,力爭促成課堂高效。不過,許多時候,看似快速高效的進程,學生的收獲未必盡如人意。
不妨回看一下幾個課堂場景。
場景一:上課伊始,老師柔情地問學生:“同學們,你們喜歡聽故事嗎?”“喜歡!”學生響亮回答。接下來,老師講述準備好的故事,想借助故事導入新課。老師講述過程中一直沒有說出“蠶”的名字,只是用“一種蟲子”來代替,目的是在最后托出“蠶”時引起一片驚呼。但是,剛講了沒幾句,就有學生脫口而出:“老師,我知道你說的是什么,這是蠶!”很快,其他學生紛紛響應。老師卻并沒有停下腳步,而是繼續按照自己的安排和節奏進行,直到講完故事。
場景二:教師布置完任務,學生開始獨立思考。沒多久有的孩子就玩起了手中的東西,有的玩筆,有的玩書包帶,有的玩從家里帶來的小玩具。展示成果環節,有的學生走到臺前,又是講述又是表演,分享著他們的思考成果。令人掃興的是下面傳來其他學生小聲議論的聲音,致使臺上學生說的什么誰也聽不清楚。教師點撥指導時,下面依然不時出現玩東西的和小聲議論的,教師被迫聲音越來越高,導致下課時嗓子變得沙啞。
場景三:教師將文章打在屏幕上,讓學生看著屏幕集體朗讀課文。讀了沒有幾句,有的孩子發現老師出現了錯誤——屏幕上的文字與原文不一樣——紛紛舉起小手,要求給老師糾正。此時的老師沒接學生拋過來的球——對屏幕上文字的質疑——而是未置可否,直接快速跳到下一個環節去了。我分明看到,幾個學生眼中寫滿了失望。
上面的三個場景是我在聽課時的真實記錄,大家是不是也有似曾相識的感覺?這樣的情況發生時,我覺得老師都不適合追求課堂快節奏,而是應該放慢腳步,甚至停下來。匆匆而過不但不能實現課堂高效,還會導致低效甚至無效。
我們先看第一個場景。既然學生已經猜出答案,戳破了教師預設好要賣的“關子”,此時就可以停止自己的故事,問一下學生如何這么快就知道是蠶呢。學生說出自己的理解,展示了自己的聰明,心滿意足之后,就會安靜下來,不會再懷著好奇打斷老師了。從另一個角度看,語文課堂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應該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學生主動發現了答案,值得祝賀,再給他們一個說話機會,就能鍛煉其表達能力,可謂一舉兩得。
經過一番研究,老師在另一個班上課時換了一種導入方式,讓學生猜謎語,提示語是——打一昆蟲。學生很快猜出了是蠶。這回,老師就很聰明地追問了一個問題:“你是怎么猜到的呢?”學生立即紛紛講述自己的理由,竟然分析得頭頭是道。說實話,學生的分析能力、聯想水平很出乎我的意料。老師的追問看似節奏慢了,實際上很好地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也幫助少數沒有猜到謎底的學生理清了思路。兩次講課,老師判若兩人,我用飛躍來表揚了她的這種機智,甚至斷定此人將來必定在教學之路上有所作為。
第二個場景中,每當下面“嗡嗡”聲傳來,教師就可以按下“暫停鍵”,等待孩子們安靜下來。不然什么也聽不清楚,何談效果?既然沒效果,和停下來不講有什么區別呢?況且長久如此只能是讓學生養成不良習慣。停下來,就算耽誤了講解一個知識點,幫助學生養成專心做事的好習慣,就是大功一件。多數的孩子,只要好習慣養成了,掌握那點知識根本不在話下。換句話說,有些知識沒掌握,問題不在知識本身有多難,而在于學生根本沒專心看一眼,耐心聽一句。
在第三個場景中,學生發現教師的失誤,是一個極好的課堂生成點。抓住它,既可以引導學生精準背誦原文某些片段,也可以幫助學生弄明白如何準確表達自己的想法。而且,這是他們“逞能”的時候——能發現老師的錯誤是一件多么偉大的事情啊——所以估計不會有幾個孩子在這樣的時候不感興趣。讓孩子們聚精會神,這不就是我們追求的嗎?事實上,有經驗的教師有時候還會經常故意出錯,借此考驗學生的觀察能力,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為了打造高效課堂,加快課堂節奏是容易被接受的,放慢課堂腳步因為看上去顯得不夠積極,也就讓有些人覺得難以認同。
實際上,在課堂上需要放慢腳步的地方遠不止上面幾種情景。當學生困惑不解時,腳步需要放慢;當學生精力分散時,腳步需要放慢;當學生過于亢奮時,腳步也要放慢;當討論不夠深入時,腳步還要放慢……
學生的思想就像花苞,綻放是最終的目標和追求。對于學生來說,只有放慢腳步,靜下心來,才能不斷積聚綻放的力量;對于教師而言,只有放慢腳步,靜下心來,才能傾聽到花開輕柔美妙的聲音。
參考文獻
[1]胡巧紅.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策略[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5(4).
作者簡介:苗文芝,1967年生,山東淄博人,本科學歷,高級教師,研究方向:語文課堂教學模式。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