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愛弟?李鴻云
【摘要】當前,學前教育已成為義務教育的進一步擴展。國務院提出把發展農村學前教育作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中國作為農業大國,居住在農村的少數民族人口占民族總人口的大部分,民族地區鄉村小學學前教育間接影響到整個國民教育的發展。本文對臨夏州積石山縣劉集鄉鎮學前教育發展狀況進行調研,通過研究分析對策,從而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找出適合本民族地區學前教育發展道路。
【關鍵詞】學前教育;師資;觀念;經費;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幼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幼兒教育對于促進兒童身心健康發展、普及義務教育、提高民族整體素質具有重要的意義。隨著經濟和社會的全面發展,民族地區幼兒教育事業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幼兒園的規范化程度逐步提高。然而在民族地區的農村學前教育仍然存在著問題。自然環境、地理位置、文化經濟等諸多因素,導致民族地區的農村的學前教育基礎相當的薄弱,嚴重影響了幼兒的受教育權和他們身心的健康發展。作為民族地區的一名老師,就所處民族地區幼兒教育工作的現狀加以闡述,以更好地服務于民族地區的幼兒教育工作。
一、學前教育發展現狀研究
(一)學前教育的基本情況
1.沒有獨立的幼兒園。以前根本沒有幼兒園,基本上都是小學代辦的學前班,近年來,陸續新建了小學附屬幼兒園,學校存在一師一校的現象。2.區域發展不均衡,偏遠地區學前教育發展滯后。城鄉幼兒園在辦園模式、辦園條件、保教質量及入園率等方面存在較大差距。鄉鎮幼兒園管理體制尚未完善,都由小學管理,場地、資產、師資等大多與村小共用,增加了管理難度。邊遠地區群眾居住分散,交通不便,使得適齡兒童入園率低,影響本地方進一步發展學前教育比較艱難。
(二)教師隊伍現狀
1.缺乏教師。在本鄉鎮幼兒園中,各村小附屬幼兒園大多是村小學教師一人兼多職,基本涵蓋了從幼兒進園的一切活動。有的教師同時被安排在幼兒園和小學任課,根本考慮不到幼兒教學方法和小學教育的差距,對幼兒身心健康發展很不利。2.合格率低,不專業。經調查,民族地區的教師90%以上都是非學前教育專業,在專業技能方面,不具備學前教育專業知識和技能。3.培訓機會少,專業發展困難。由于學校偏遠,外出學習開支比較大,很少學校互相交流學習,更不可能聘請知名教育專家到校講座;參加各種培訓通常只有學校領導和骨干教師,這對農村民族鄉鎮幼兒教師的專業發展是非常不利的。4.幼兒教師的社會價值觀滯后。近年來,社會各界注重幼兒的健康成長而忽視了教師隊伍。人們對幼兒教師工作的普遍認識是帶帶孩子,照顧好孩子的生活,甚至有人將幼兒教師看成是“高級保姆”。
(三)辦學不規范,教育管理體制混亂
1.教師觀念陳舊。在教學過程中,重視了知識的灌輸,忽視能力、習慣的培養。在安全教育、培養幼兒的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等則不大重視,不能充分利用和挖掘資源,創設有利于引發幼兒探究的豐富環境促進幼兒發展。2.幼兒園教學“小學化”嚴重。在調查中我們看到,好多班容量過大,導致幼兒園以游戲為主的教學活動不易組織;教師為了迎合家長的心理要求,對于激發兒童興趣的內容很少涉及,教學形式多以教授為主;課程內容單一,忽視了幼兒的肢體表達和動手能力;過早地學習數字、拼音,阻礙了孩子的學習興趣、語言能力、交往能力、自然觀察能力等。3.園內管理隨意性大,缺乏系統性。學前教育沒有明確的法規政策強制實施,缺乏明確教學大綱的指導和規范。
(四)監護人員的隨意性強,幼兒就學難
通過調查研究,本民族地區外出務工人口比較多,教育水平落后,離婚率較多,幼兒大多由爺爺、奶奶、親戚、朋友看管、代養,導致適齡兒童不能及時入學參加學前教育。
二、解決民族地區幼兒教育存在問題的對策
當前民族地區幼兒教育中存在著種種問題,這就需要全社會來共同關注、共同幫助、共同努力,采取得力措施,把問題一一消除。
(1)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更新教育觀念,以深化改革為重,大力提高幼兒園教育教學效益。引導家長不再以小學的標準來衡量幼兒園的教學質量。在素質教育中,教師要占主導地位,從幼兒發展特點出發,做到了解幼兒,尊重幼兒,信任幼兒,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性、自主性,關心幼兒,讓每個幼兒的身心都獲得最大程度的發展;給幼兒提供自主發展的空間,放手讓幼兒大膽地思考、探索,培養幼兒的實踐能力、創造能力、思維能力和自信自強的品質。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更好地學習新的幼兒教育信息和幼教科研方法。
(2)加強對家長的宣傳與教育工作。首先,通過家長會、家長開放日、家園聯系欄、發放宣傳單、咨詢活動等形式,廣泛傳播先進的科學育兒知識,宣傳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危害及防止和糾正“小學化”現象的措施,轉變育兒觀念,提高科學育兒水平,自覺抵制各種違反幼兒身心健康的行為。其次,幼兒教師定期家訪,爭取家長配合幼兒園的工作, 提高幼兒園教育質量和效率。
(3)加大經費投入,改善辦園條件。充分發揮教育撥款在宏觀調控中的作用,不斷提高教育經費的使用效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確保幼兒教育的資金投入并做到專款專用。積極運用財政、金融和稅收政策,鼓勵社會、個人和企業投資辦學和捐(集)資助學,不斷完善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的體制。
學前教育是兒童接受中小學教育的基礎,關系到兒童智力和身心的健康發展。如果在學前教育上,農村地區的兒童就落后于城市兒童,那么在接下來的教育過程中,差距會愈來愈大,愈難以彌補。因此,對于民族地區的農村兒童學前教育不可忽視,這是消除農村和城市教育發展差異的一個重要環節。重視和發展農村地區的學前教育事業,為他們未來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也是提高全民素質最為基本的一步。而民族地區在學前教育方面存在先天劣勢,需要我們的關注和改善。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