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戈非 楊延銘
【摘要】視唱與練耳之間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多唱則善聽,多聽則善唱。作為音樂基礎訓練的兩種主要方式,視唱與練耳的關系密切,互為因果、相互促進,教學中常合二為一。同時,視唱練耳與欣賞、歌唱、樂理、器樂等音樂教學形式也有著相當程度的關聯,尤其與樂理教學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認識、理解、掌握樂理知識,有助于視唱能力、音樂聽覺能力的提高和發展。
【關鍵詞】音樂教學;課堂;視唱練耳教學;重要性
【中圖分類號】J613.1 【文獻標識碼】A
視唱練耳的教學是通過視唱、聽唱、聽辨、聽記等教學途徑,提高學生音樂聽覺的敏銳性和精確性,積累音樂語匯、豐富音樂經驗,促使學生在音樂注意力、音樂記憶力、音樂思維能力等方面的發展,逐步培養學生的獨立視唱能力,為學生更好地感受音樂、理解音樂、表現音樂打下良好的基礎。視唱練耳主要通過唱名來體現音樂的音髙關系。通常使用的唱名法有兩種:首調唱名法和固定唱名法。首調唱名法的特點是:唱名在鍵盤和譜表上的位置可以自由移動。首調唱名法的長處是:調式音階中各音間的音程關系固定而明確。運用首調唱名法視唱練耳,音程關系單純、調式感較強,短處是:在唱譜、記譜上不太容易掌握唱名位置。首調唱名法對于五線譜和簡譜均適用。固定唱名法的特點是:唱名在鍵盤和五線譜上的位置固定不變。固定唱名法的優點在于,唱名和音名一一對應,視唱時比較容易辨認。短處是:視唱練耳時,不同調之間音準把握難易不一。目前,我國和世界上較多國家和地區提倡在中學音樂教學中采用首調唱名法。
一、視唱教學
視唱是一項較為復雜的音樂教學活動。視唱教學從提出教學課題至完成教學任務,一般要經過初步接觸、反復練習、熟練掌握這樣一個漸進的過程。按照綜合——分析——綜合這一整體性思維方式,這個過程可分為三個緊密相關的教學步驟,即視唱前準備、分句視唱及有表情地視唱。在實際進行視唱練習時,眼看譜、手擊拍、口唱曲、耳聽音是在大腦控制下瞬間完成的。學生初學視唱時,眼、手、口、耳會出現顧此失彼的現象,這是尚未掌握正確視唱方法的正常表現。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該講明掌握正確視唱方法對于切實提高視唱能力的重要性,并有目的、有計劃地指導學生按正確方法去做,只要堅持不懈,學生視唱時眼、手、口、耳的協調能力會逐步得以提高。
如在學習識譜的初期,盡量將打拍子訓練、音高訓練和基礎視奏訓練結合到一起。練習用手打拍子時,基本節拍訓練可以采用下面的動作。二拍子:強拍(雙手擊掌),弱拍(雙手拍兩腿);三拍子:強拍(雙手擊掌),弱拍(拍腿),弱拍(拍腿);四拍子:強拍(雙手擊掌),弱拍(拍腿),次強拍(雙手向邊側輕聲擊掌,也可用一手擊另一手掌心),弱拍(拍腿)。
練習用腳打拍子時,最好讓學生一起將前后半拍唱出來。如+的節拍可以唱成“一、半、二、半、三、半、四、半”,唱前半拍的數字時聲音可重一些,腳要敏捷、快速落下,觸地時踩出前半拍的拍點;唱“半”字時聲音可輕一些,腳要快速抬起來,抬到最高位置時唱出后半拍的拍點。也可以讓學生唱后半拍時輕輕將前半拍的拍數重復一次,以此形成前后半拍的對比,具體打拍子的方式還是一樣的。熟悉了按照強弱順序打拍子之后,可以反向練習“半、一、半、二、半、三、半、四”,既可加強弱起節拍訓練,又為切分節奏訓練做好準備。
在音符時值劃分中,一般是按照“一分為二”規律劃分的,也叫“順分節奏”。如一個二分音符的時值等于兩個四分音符,一個四分音符的時值等于兩個八分音符,一個八分音符的時值等于兩個十六分音符等。訓練打拍子時,如果抓住了節奏的基本規律,其他的節拍訓練就容易多了。比如一拍兩個音的劃分掌握后,就可以訓練一拍四個音。
二、練耳教學
(一)聽唱、聽辨、聽記三者結合,多途徑地進行練耳教學
音樂的感知、理解和表現是以音樂聽覺為基礎的。從廣義上說,唱歌、欣賞、視唱等音樂教學形式,都具有發展學生音樂聽覺能力的作用。而練耳教學對于發展學生聽覺能力,則有著更為直接的作用。
(二)循序漸進地進行練耳教學
音樂聽覺能力的提髙必須經過日積月累、逐漸發展的過程。因此練耳教學既不能時斷時續、一曝十寒,又不能急于求成、揠苗助長,而應按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
循序漸進的“進”受到“序”的制約。練耳教學的“序”體現在練耳教學內容由簡單到復雜的編排中;體現在練耳教學要求的髙低程度變化上;體現在學生聽覺能力的發展過程中。練耳教學要“漸進”,必須綜合考慮練耳教學的以上三方面因素。具體地說,可以按以下幾種方法進行練耳教學,以體現循序漸進的教學指導思想。
練耳教學或多或少要進行一些教學提示。在練耳教學初期,教學提示應盡可能具體、充分一些。隨著學生音樂聽覺、記譜能力的提髙,教學提示也應隨之簡略而概括。以聽記旋律為例,在最初進行聽記練習時,教師可在彈奏聽記材料之前,將旋律的節拍、小節數、速度、主音音高位置等全部告訴學生,以后逐步減少提示內容,最后只彈出a音或調式主音,其他因素均讓學生憑聽覺作出獨立判斷。
(三)技術性練習和藝術性練習相結合進行練耳教學
練耳教學可分為技術性練習和藝術性練習兩種。技術性練習指的是音程、和弦等的聽唱、聽辨、聽記練習。這種練習有助于提髙學生感知個別音樂音響因素的能力,具有針對性強的特點。藝術性練習指的是,將具體音樂作品作為練耳材料進行音樂聽覺訓練。它有利于學生在音樂“上下文”的邏輯關系中感知音樂音響,具有整體性、綜合性強的特點。兩種方法相比之下,技術性練習偏重于對音樂音響的客觀反應,而藝術性練習則更帶有主觀的情緒色彩。總之,練耳教學中的各種練習方法,都是為了培養、提高學生的音樂聽覺能力、音樂記憶能力和音樂思維能力。技術性練習的教學要點和方法在前文中已詳細闡明。以下著重闡述藝術性練習的教學要求和方法。
1.應有針對性地選擇藝術練習的有關材料
藝術性練習的教學材料往往是一首短歌、一支小曲或一個音樂片斷。選材時既要注意訓練內容的針對性,又要保持樂思的完整性。例如進行臨時變音的聽辨練習時,除了采用必要的技術性練習外,可選用小提琴獨奏曲《新疆之春》的第一樂段,作為藝術性練習的教學材料。
教師用兩種方法彈奏樂曲主題:首先,按原譜彈奏。其次,將譜例中打★號的音還原并彈奏。兩種方法交替彈奏數遍,要求學生反復聽辨、感受兩者間半音變化的音響特點。最后,可播放小提琴獨奏曲《新疆之春》的錄音,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到半音變化給旋律所帶來的音樂音響及音樂情緒特點。
2.發揮藝術性練習中綜合性和審美愉悅性強的優勢
藝術性練習所采用的材料取自于具體的音樂作品。其中,音髙、節奏、力度、速度、調式、音色、和聲等諸種音樂要素綜合呈現。藝術性練習可以要求學生用聽覺聽辨某一種音響現象,也可以要求同時聽辨出多種音響現象,使學生對音樂音響的單一反應發展到綜合性的感知。
此外,由于藝術性練習的材料取材于具體的音樂作品,因此,它們在既有聽覺訓練價值的同時,又具有音樂審美價值。這不僅能使學生接受音樂聽覺練習,還能產生音樂審美愉悅感。藝術性練習和技術性練習交替進行,可以彌補技術性練習趣味性差、課堂教學氣氛比較沉悶的缺陷。
參考文獻
[1]王平蘭.簡析視唱練耳教學在聲樂教學中的作用[J].戲劇之家,2017(21).
[2]高甜甜.視唱練耳教學中科學思維的建構[J].大眾文藝,2016(23).
[3]吳洋.基于音樂專業學生實踐能力提升的視唱練耳教學[J].黃河之聲,201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