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媛媛
【摘要】高職音樂課程教學分析中,通過多種措施按照高校藝術教育發展目標,將藝術教育落實為重要的教育形式。依照音樂鑒賞為主要的藝術教育形式,加強教育手段的研究。在學生的綜合能力分析中,結合實際情況需求,不斷完善個人情感水平,提高綜合能力的鍛煉效果。本文將針對高職音樂欣賞課程的具體教學方式和方法進行分析,充分研究高職院校課程重點,分析其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各類有效改善建議。
【關鍵詞】高職院校;音樂欣賞;問題分析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高職院校的音樂欣賞課程中,需要根據實際的教學重點進行分析,對高職音樂的相關課程內容進行分析,研究其中的各類問題,分析有效解決的對策方案,加強對音樂欣賞的研究,認識音樂教學分析過程,注重課程的導入作用和方式,不斷提升高職院校學生的音樂教學引導辦法,提出有效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對策方案。
一、高職院校音樂鑒賞分析中存在的各類問題
(一)學生基本音樂綜合素質水平參差不齊
高職院校的學生生源水平復雜,普通高中、職業學校、中專等,學生的教育水平不同,差異明顯,音樂知識水平不足。一些學生對音樂課存在消極偏見,阻礙了學生對音樂知識的吸收,造成學生的音樂視野水平薄弱。學生的音樂素養水平不足,沒有針對性地進行音樂學習,缺乏與實踐生活的聯系,學生的平時接觸較少,對于音樂沒有足夠的興趣。我國傳統教育中對音樂課程沒有重視,學生往往缺乏音樂基礎認識,這直接影響大學生的音樂素質建設。
(二)音樂課欣賞水平不足
學生在音樂欣賞過程中,對音樂文化基礎知識缺乏有效的認識,往往過分偏好流行音樂,對古典音樂、高雅音樂忽略,沒有興趣,音樂教師為了完成期末考試的任務,往往針對某一段音樂進行考試任務的學習布置,缺乏對音樂課程的整體教學,往往是應付考試,學生沒有針對地對音樂進行課程學習,缺乏自我認識和見解,課程考試內容往往是通過網絡上的知識拼湊一起的,沒有真情實感,學生缺乏對音樂課程的認識。音樂課程與升學考試沒有關系,沒有考試壓力,學生、教師、家長在主觀上不夠重視,沒有認真的思考,沒有明確具體認識水平。
二、高職音樂課程的教學問題分析
(一)教材不夠規范、
高職院校的實際教材缺乏有效的規范,主要教材不規范,沒有使用專用教材,很多教材往往借鑒藝術院校學習的教材,難度較大,與高職學生的音樂基礎不符。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于教師的教學內容沒有準確的認識,教師無法準確地按照教材章節順序為學生講解,學生對教師講解的內容往往無法理解,只能憑借自身的實際情況,分析研究音樂教學的具體內容。教師對于藝術院校的課程教材往往只能節選某些章節進行教學,一定程度上造成教學資源的浪費,造成教學質量水平無法得到有效的保障。
(二)教學課堂的延展效果不夠全面
音樂欣賞教學課程中,往往更多的是音樂欣賞,高職院校的學生往往對音樂知識只停留在書本知識上,缺乏對實際樂器設備資源的認識,然而高職院校此類設備匱乏,缺乏專業的藝術實踐操作,沒有有效的教學指導規范,學生無法親身體驗藝術魅力教學內容,沒有真確認識音樂,除了教師教授,沒有機會進行音樂方面的學習和交流。
三、高職院校音樂欣賞課堂教學中需要注入新課標內容
按照高職院校音樂欣賞教學課堂內容,需要準確的分析教學重點和教學思路,根據實際情況細致地分析學生的興趣點,按照興趣入手,加強對學生學習水平能力的提升。例如,通過古箏音樂的教學,將古箏實物搬到課堂上,讓學生可以近距離觀察古箏,輕彈撥弄古箏,讓學生對古箏的音色有初步的認識,對古箏的彈撥方法有準確的了解。通過課堂上的教學分析,讓學生可以準確地了解古箏這個樂器,讓學生可以準確聆聽,通過課本知識的講述,配合古箏樂器現場演奏,讓學生可以準確地認識古箏這個樂器的特點,從新課標的教學思路中分析具體教學方法,賦予有效的實踐操作時間,讓學生可以在課上和課下同時實踐操作,感受古箏音樂。通過推薦樂曲的方式,讓學生可以在課下更多的時間了解古箏的相關樂曲,從樂曲的音律中,引導學生理解樂曲的具體意思表示,提高音樂課堂的興趣效果。
四、高職院校學生課堂教學的多元化思路分析
(一)將音樂趣味教學引入到課堂教學中
例如喬治·格什溫的《藍色狂想曲》中,通過爵士樂風格,將美國爵士音樂引入到交響樂中,讓學生聆聽不同樂器組合協調發出的聲音,充分表達出鋼琴、小提琴、中提琴、鼓、長笛、黑管等樂器的特點,引導學生認識不同的音樂內容。學生將音樂主題應用到日常的課堂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達到情感的共鳴,升華、讓學生可以積極地提高學習興趣,主動探究,親身實踐,合作提升學習能力水平,實現對音樂作品的準確欣賞,讓學生可以更好地認識到不同的樂器和音樂表達形式。
(二)改革音樂考評機制
首先需要從教師課程安排上進行改革,對音樂教學課程進行理論與實踐操作的配合改革,音樂理論知識課,音樂樂器選修課。采用不同的課程方法,充分挖掘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讓學生可以在考試學習過程中充分了解學習音樂的過程和特點,重點分析音樂教學課程內容,對音樂章節進行分析,制定章節小測驗。相比專業課不同,音樂課更重視對音樂的理解,而非基礎知識的掌握能力,重視實際音樂的實際操作能力。這正是需要通過音樂樂器選修課表現出來的。不同的學生對音樂的認識和興趣不同,基礎理論知識課時必修課,實踐樂器是選修課,然而如果選擇必修課和選修課,在音樂考試畢業成績上是有加分優勢的,這樣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對于學習音樂理論和實踐操作的積極性,從而提高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更好地提高對學生的音樂教育。
(三)藝術實踐操作的積極作用分析
按照時間操作標準,加強藝術課程的時間操作內容,將音樂、舞蹈、文藝演出、各類社團活動聯系起來,通過課堂理論與第二課堂的實踐操作結合辦法,不斷縮短課堂與社會實踐之間的距離,聘請優秀的教師,加強對內容上的改革,教師可以參與其中,鼓勵學生參加各類社團,在不同的社團中通過音樂特長提高自身優勢價值,體現音樂的意義。通過各類社團活動、文藝演出的操作分析,聘請優秀教師對相關內容進行指導分析,將音樂賞析融入到學生日常的生活中,讓學生可以認識到音樂藝術實踐操作的重要性,提高學生對各類文化素質、個性化發揚水平的分析,充分彰顯校園文化生活特殊性特點,提高藝術實踐操作價值意義作用的判斷。
(四)加強高職音樂教師綜合素質的培養
按照高職音樂教學需求,對高職音樂教師進行綜合素質的定期培養,不單是對專業知識的進修,更加是對高職院校學生的教學方法、教學思路、教學設置等內容的素質培養。高職院校的學生本身起步晚,對音樂知識學習不感興趣。教師需要對學生的音樂綜合水平有合理的認識,準確地對待高職院校學生的實際情況,準確分析音樂教師的綜合素質水平效果,分析實際高職音樂欣賞的課程標準內容情況,準確判斷高職院校音樂教學的特征,從實際情況出發,提高綜合教學素質的技術培養。
五、結語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音樂欣賞課程中,教師需要認識到高職院校學生的基本特點,根據實際情況特色需求,采用合理的培養方式,以科學化的方法,準確分析教學特色水平、市場發展需求,按照合理安排制定標準,開展有效的安排操作,需要對各個方面的內容進行寫作分析和探究,確定符合實際情況的課程操作方案。
參考文獻
[1]王鴻賓.淺談音樂課中小組合作學習[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5(03).
[2]林衛華.小組合作型音樂課堂的構建[J].大眾文藝, 2016(01).
[3]王國良.讓魚兒在音樂的海洋暢游——音樂課中學生合作探究小組的構建[J].科技信息,20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