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讓國際文化交流變得日益頻繁,中國民族聲樂也走上了國際舞臺,有了更長足的發展。處理民族聲樂演唱技法和歌曲風格的關系問題,是其發展所要面臨的最大課題之一。一方面是因為民族聲樂演唱技法有傳統的民族唱法也有西方聲樂理論的技巧,演唱者要熟練地掌握各種技法,才能將民族聲樂精髓表現出來;另一方面,民族聲樂是民族文化的體現,不同的歷史文化、語言和地理環境,其表現出來的歌曲風格和演唱技巧是不同的。演唱技法和歌曲風格之間既有相同之處,又有各自的特點,在民族聲樂發展過程中,二者相互影響,不可分割。本文就民族聲樂演唱技法與歌曲風格的關系進行了系統闡述。
【關鍵詞】民族聲樂;演唱技巧;歌曲風格;關系
【中圖分類號】J616 【文獻標識碼】A
音樂藝術的發展歷史非常久遠,聲樂藝術作為其最主要的藝術形式之一,在發展過程中有著不同的風格和特點,不同的國家和民族其聲樂藝術風格也各不相同。20世紀初,中國的民族聲樂藝術形式遠沒有現在這么豐富,主要以清唱和合唱等形式為主。隨著時代的發展,國際交流日益頻繁,民族聲樂在保留本土演唱技法的同時,汲取了西方聲樂演唱技法,才有了我們現在的民族聲樂藝術。
一、民族聲樂的重要意義
中國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積淀了豐富多彩、光輝無比的文化遺產,其中的民族聲樂作為歷史文化中的瑰寶,在中國的藝術歷史長河中散發著獨特的芬芳。它反映了不同民族的文化特點,同時也留有各民族在發展過程中不斷融合的印記,是體現民族文化和研究民族發展歷程的“活化石”,更是承載著濃厚民族情感的藝術形態。廣義上的中國民族聲樂主要指各民族在民間廣為流傳的戲曲類、民歌類等音樂或聲樂作品。具體來說,當前中國民族聲樂的演唱技法既不同于傳統的民歌、戲曲,但又在這些藝術形式的基礎之上借鑒和吸收了西方美聲唱法的科學演唱技巧,不僅具有民族性和藝術性,同時也兼具科學性和時代性,可以說是新民歌演唱藝術。它的特點是聲域寬、適應性強,不僅能夠演唱具有鮮明民族風格的歌曲,也能夠演唱經典的歌劇作品,能夠讓傳統民族風格的曲目或是戲曲類聲樂作品飽含時代性,展現出一種與時俱進的新形式。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特點和風俗習慣,少數民族更是能歌善舞。早在中華文化發展之初,我國的音樂文化就呈現了多元化及融合的發展趨勢,不斷吸收著各民族音樂的精髓,在各民族獨有的音樂特色的不斷碰撞下出現了中華民族音樂百花綻放的姿態。在中國傳統民族音樂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每一個時期的民族音樂都有自己的獨特魅力,音樂藝術用自己特殊的方式記載著不同歷史時期的故事和人們的生活狀態及思想情感。我國民族音樂經由幾千年的史河洗禮,沉淀了擁有民族藝術知識體系,并在不斷地交流和融合中發展進步,積厚流長。
二、民族聲樂演唱的三種技法
歌唱是最簡單的音樂形式,同時也是最難的,每個人都可以進行演唱,但想要達到純熟的演唱效果就需要經過嚴格的訓練來實現。演唱者需要通過學習掌握相應的技巧,才能達到理想的演唱效果。民族聲樂演唱技法中主要是呼吸、共鳴和語言這三類。
(一)呼吸
歌曲演唱依靠的是演唱者的發聲器官,想要讓各個器官協調合作的更加和諧,需要合理地處理呼氣和吸氣的關系。演唱中的呼吸和日常生活中的呼吸是有差異的,我們平時的呼吸有急有緩,在演唱歌曲中亦是如此,但演唱中的呼吸要根據歌曲的節奏和旋律進行調整,只有這樣才能讓呼吸服務于歌曲本身,充分表達出歌曲中蘊含的情感。想要在演唱中運用好呼吸還需要演唱者通過專業的訓練來達到。
(二)共鳴
從生理構造上來講,人們所說的共鳴器官是指咽喉,比如人們常說的鼻咽、口咽和喉咽都指的是咽腔部分。共鳴器官對演唱的過程和效果有著重要的作用和影響。喉腔是人能夠發出聲音的起點,我們可以通過喉腔收縮的快慢來決定共鳴的質量,它是共鳴的重要參與器官之一。在喉腔上部的咽腔,決定著每個人的嗓音各不相同,因為有了它的參與,不同的演唱者才有了不同的音色和演唱風格。共鳴作為演唱過程中的重要形式,當今有了許多的研究成果,它讓過去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演唱技法,變成了通過發聲現象研究,有了科學的解釋并運用于聲樂演唱之中。
(三)語言
語言是演唱者進行演唱的重要載體,是演唱者將歌曲內容、旋律、思想、情緒最直接的表現形式。歌唱的語言與日常生活中說話的發音是不同的,它在發音方面有許多講究,要求演唱者在演唱過程當中,不但要發音清晰準確,同時還不能破壞歌曲的旋律感,這樣才能把歌曲中蘊含的情感和演唱者自身的感情表達到位,才能讓讓觀眾通過演唱者感受歌曲的魅力所在。
1.發音
語言的發音規律是語言的基本元素,以元音和輔音為主要表現形式。元音較為清晰、響亮,由腔體的共振產生;輔音的特點是干凈利落,不需要聲帶的震動。元音在演唱中起主要作用,演唱者在演唱過程中要把二者區分開,使其協調配合,完成好吐字和咬字的任務。
2.吐字和咬字
歌唱中的咬字、吐字對聲樂歌唱者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尤其對從事民族聲樂演唱的人更為重要。我國的民族傳統聲樂藝術歷來非常講究歌唱發聲語言的清晰動聽。想要在演唱過程中將語言表達清楚并保證歌詞的準確,就要在平日的練習中不僅要嚴格按照漢語的發音規則,努力避免在演唱中出現地方言語等習慣性發聲,還要根據歌曲的情緒、語調、語氣的不同而有所變化,從而更好地用語言表達歌曲的情感。
三、民族聲樂演唱技法與歌曲風格之間的關系
(一)民族聲樂的唱功、唱法對歌詞曲風的塑造具有重要作用
民族聲樂技法在歌曲的風格上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演唱歌曲作為人類表達情感的藝術形式不能光憑技法打動人心。因此,在演唱過程中,演唱者不僅要有演唱技法,更要把歌曲的風格及表達情感傳達給觀眾,進而引起共鳴。在演唱中嫻熟地發揮唱功本領,將民族聲樂的歌詞曲風完美地表達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科學的演唱技能和包含民族風格的唱技是非常關鍵的
聲樂藝術是擁有完整的理論體系和知識結構的學科,具有科學性。演唱技法可以通過長期的訓練,讓演唱者在演唱中解決聲音問題,如發聲淺、吐字不清等問題,演唱技法的科學性可以幫助解決這些問題,嗓音并不是能夠唱好歌、唱對歌的唯一標準。歌聲中富有的民族文化要素、骨子里對民族聲樂的了解與表現方式、對地方少數民族歌曲的詞曲風格的掌握等對演唱效果有直接的影響。因此能力與知識的結合才能讓演唱變得既有專業的水準,又可以保留民族樂曲的獨特的民族性。
2.演唱技法的科學性和歌曲風格的民族性要保持一致
任何一種聲樂藝術都有自己的演唱技法,如通俗唱法、美聲唱法等,而歌曲風格則是具有自己的獨特性,二者是共性和個性的關系,因此,不同的歌曲風格其演唱的要求也是不同的。歌曲風格需要民族聲樂演唱技法的科學性和表現力,二者是相輔相成的,在我國廣闊的地域上,孕育著56個民族的不同文化,各民族間的民族風俗文化更是各彩各異。因此,歌曲風格上民族特色濃郁,演唱者在學習和嫻熟掌握演唱技巧的同時,還應該多掌握一些民族特色,才能保持民族獨有的曲風特色,不失精彩。
(二)民族聲樂演唱技法和歌曲風格之間具有互動性
1.呼吸方法對歌曲風格的影響
演唱中,正確的呼吸方式對演唱者的表演效果有至關重要的影響,代表了歌者的唱功能力,也決定著歌者的職業生涯。正確、科學的呼吸方式對歌曲風格有著較直接的影響。
(1)好的呼吸技巧決定了歌曲的風格,歌曲是由語言和旋律構成的,語言作為最基本的元素,不管是演唱過程中還是日常的語言習慣中,都需要斷句。在演唱的過程中需要好的呼吸來幫助其實現斷句,如果在不該斷句的時候進行換氣和呼吸,不僅會破壞歌曲的風格,更是破壞了歌詞情感表達的意境。
(2)呼吸的變化可以讓歌曲的演唱更加順暢,呼氣和吸氣是呼吸的兩個過程,也是演唱中的重要過程,二者是對抗和平衡的關系。因此,想要保持氣息平穩,呼氣不能過多、過快,同時也不能過少和過慢,吸氣也是同樣的道理,要讓二者達到平衡,才能讓歌曲的演唱更加順暢。
(3)氣息的合理控制有利于歌曲風格的展現。呼吸是演唱發聲的根本,正確的吸氣方式能夠讓演唱者的聲音更加優美,使演唱者在演唱過程中更加收放自如,進而能夠讓歌曲的風格得到完美的展現,用更加流暢的呼吸和科學的唱腔,準確地表達出歌曲的韻味,詮釋出歌曲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和豐富的情感。
2.“混合音”對歌曲風格的影響
“混合音”主要指的是真假聲,二者的特點各有千秋,真聲較為明亮有力,假聲較為圓潤流暢,真假聲的有效結合,可以增強歌曲的表現力。混合音的合理利用,可以讓民族聲樂在演唱過程中表現的更加自如,音色也更具有張力。所以說,真假聲的合理運用,能夠讓民族聲樂的演唱更加符合中國觀眾的審美需求。
四、結語
民族聲樂擁有濃厚的文化背景,同時也寄托著豐富的民族情感,外在表現上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和特點。在民族聲樂的發展過程中,只有使民族音樂與西方音樂相結合,各取所長,相互借鑒和吸收,讓其在保持自己內容的獨特性的同時,吸收科學的演唱技巧,才能讓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歌曲風格在民族聲樂演唱技巧的加持下被更多人了解和喜愛。
參考文獻
[1] 馮長春.中國近代音樂思潮研究[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7(10).
[2]肖黎聲.聲樂[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9:21-22.
[3]梅麗貝.絲邦奇.歌唱動力學[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10(04).
[4]弗.蘭皮爾蒂.嗓音遺訓[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8(07).
[5]鄧子玲.歌唱語音訓練[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9(10).
[6]余虹.中國古代聲樂理論的研究述評[J].中國武漢音樂學報,2006(01):16-19.
[7]喬愛玲.中國古代聲樂理論中的氣息問題初探[J].中國音樂季刊,2006(02):56.
[8]廖霞.中西合璧的歌唱理念和方法[J].音樂探索, 2006(22):71.
作者簡介:楊白雪(1986—),女,漢族,河南鄭州人,碩士,河南牧業經濟學院,助教,研究方向:聲樂表演藝術及其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