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明明
【摘要】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在陶冶學生的情操以及激發學生對于其他學科的學習積極性方面有著很好的促進作用。在我國教學體制改革大背景之下,小學音樂教學也迎來新的挑戰,迫切需要不斷深化自身改革,在教學形式與教學方法上進行革新,以更好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本文簡單闡釋了現階段我國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對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創新的必要性進行了論述,以期能喚醒“音樂的耳朵”,提高音樂課教學實效。
【關鍵詞】“音樂的耳朵”;音樂課教學實效;提升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近年來,我國教學體制改革進程不斷推進,為了應對并適應新課程標準中提出的新要求,我國小學音樂學科在教學方式上都展開了積極的探索與創新。小學音樂課堂對于凈化學生的心靈以及促進學生擁有的心理健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現在我國小學音樂課堂教學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不僅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對于音樂課堂教學的質量效果起到一定的阻礙作用。下面筆者根據自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的理解和認知對新課改背景下,如何進行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創新展開分析與探討。
一、當前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現狀
(一)師生缺乏必要的互動
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很多音樂教學工作者在課堂教學中往往只注重對知識的講解,對與學生進行互動的環節不夠重視。我國小學學生正處于發育期,大多性格比較靦腆、內向,尤其是在音樂課上不敢主動表現自己,這時更加需要教師在課堂上與學生進行互動,給學生營造出一個積極、寬松的學習氛圍,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展示出自己真實的一面,這對于學生今后的學習以及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二)教學目標不夠明確
很多音樂教師對于自身工作的教學目標沒有清楚的認識,小學音樂教學的目標是通過教學及各種生動的音樂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愛好音樂的情趣,發展音樂感受與鑒賞能力、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提高音樂文化素養,豐富情感體驗,陶冶高尚情操,而不是將音樂當作一門特別專業的課程來給學生進行講授,否則只會讓學生感到晦澀、枯燥,進而喪失學習的興趣。
(三)教學方式過于落后
現階段,還有很多音樂教師在課堂上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式,這種傳統的教學方式忽略了學生內心的真實需求,沒有考慮到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學生們只能坐在課桌前聽教師講解,自身的學習主觀能動性得不到真實發揮,這對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及課堂教學質量有著很大的阻礙。
二、喚醒“音樂的耳朵”,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創新方式
(一)將個人教學和機體教學相結合,提高學生的參與度
教師在平時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個人教學和機體教學之間的相結合,考慮到每一個學生個體的特點并發揮其在音樂方面的特長。教師應該在課堂上尋找合適的時機,為每一個學生創造“聆聽”的機會,加強自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并積極鼓勵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參與到其中。如此一來,學生就能大幅度提升學生聽音樂能力。
(二)明確教學目標,分階段、有步驟地教導學生
一個合格的教學工作者應該對自身的工作目標有著明確的認識。作為小學音樂教學工作者應該深入到學生中去,了解并掌握學生的實際情況,然后為學生制定出分階段、分步驟的教學計劃。教師可以讓學生先從簡單的基礎知識開始學起,待到其達到一定要求之后,再對技巧以及對知識掌握能力方面提出進一步的要求,最終達到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陶冶高尚情操的教學效果。這種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目標制定方式容易被學生接受,也有助于提升學生聽音樂的能力。
(三)利用信息技術,轉變教學方式
良好的教學方式對于提升教學質量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傳統的音樂教學方式已經不能適應現代學生的學習特點,迫切需要有所改變與創新。現階段,我國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為教育行業的創新帶來了新的契機,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可以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將教學內容以圖片、聲效、視頻等多種形式進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展示,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欣賞音樂的藝術魅力。
(四)學科融合,加強音樂的道德教育
音樂課教學的一大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進而通過音樂的熏陶豐富其內心世界,提升其精神層次。這與道德教育的目的不謀而合。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有意識地進行學科融合,多以音樂作品為載體,以音樂欣賞為手段,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
三、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創新的實效性分析
(一)提高了音樂對學生的影響力
長久以來,在小學階段的教學過程中,音樂始終被大多數學生當作一門副科來對待。造成這種現象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學生對音樂這門學科的認識程度不夠到位,沒有真正意識到其在自己學習以及生活中的重要性。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創新可以全方位地向學生展示音樂的強大魅力,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學習音樂的隊伍中來,提高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如此,學生們不僅僅學到了切實可用的音樂技巧,感情世界也得到了豐富,情操也得到了陶冶,這對于學生今后乃至終生都會產生重要的影響。
(二)拓寬學生接觸音樂的渠道
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方式的創新是新時代下教學體制改革的要求,彌補了傳統教學方式中的不足之處,在教學形式與方法上有了很大的變革與創新。這樣,學生在音樂方面的視野得到了拓展,學生接觸音樂的渠道也就得到了進一步拓寬,學習以及獲取音樂的方式也不再僅僅局限于課本教材,可以讓學生在學習音樂的道路上享受更多、更好的音樂資源。
(三)學生的音樂欣賞水平大幅度的提升
新一輪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創新旨在喚醒“音樂的耳朵”,即讓學生會聆聽、會感受音樂作品的內涵精神。在教師科學的引導下,在優秀音樂作品的熏陶下,學生的音樂欣賞水平也大幅度提升。以《義勇軍進行曲》為例,以前學生只是單純地聽,但是現在學生已經到了會聽的階段,即能聽出歌曲中飽含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氣節。
(四)學生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提升個人修養,培養思想品質
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學生是充實、愉快而輕松的,音樂具有它獨特的功能,可以調節人的心情,陶冶人的情操,錘煉人的意志,培養人的個性,并在此基礎上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審美觀。新一輪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創新必將使音樂成為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最大限度地發揮提升個人修養、培養思想品質的作用。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音樂教學的改革創新是新時代下我國教學體制改革的要求,同時也是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自身發展的產物,對于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以及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都有著非常顯著的促進作用。本文中很多觀點都是筆者的個人淺見,關于如何促進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工作的創新與提高音樂課堂教學實效,還有很多更好的方法與策略,需要廣大音樂教學工作者在實踐中不斷去努力。
參考文獻
[1]錢鵬.將音樂的耳朵"喚醒"——音樂課堂如何培養傾聽的藝術[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0(01):132-133.
[2]王寅.把音樂的耳朵叫醒——淺談如何培養小學生聆聽音樂的習慣[J].新課程導學,2014(10):45.
[3]杜青.音樂課,喚醒學生的耳朵——對小學音樂課“聽”的再思考[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16(09):27-28.
[4]朱銀華.喚醒孩子音樂的耳朵——音樂欣賞教學中有效聆聽的方法與實踐[J].小學教學研究,2017(34):69-71.
[5]于巧.把耳朵叫醒 小學唱歌教學中提高學生傾聽能力的策略探微[J].兒童音樂,2015(09):64-69.
[6]戴曉晗.喚醒“音樂的耳朵”——多維度提高小學低段學生音樂欣賞能力的策略研究[J].山西青年,201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