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幼師音樂類課程的常規教學中,視唱和聽音是枯燥且晦澀的,難以引起學生的興趣,也很難遷移到別的音樂相關課程當,如鋼琴、聲樂課。而借助于音樂分析學對音樂作品背景、創作理念、曲式結構、節奏及旋律進行分析的過程中,則可以調動學生的有意或者無意注意,從而掌握視唱這門音樂基礎課程。
【關鍵詞】幼師;視唱;音樂分析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一、關于“幼師視唱課程”的研究
王光耀所著的《視唱練耳教學法論文集》,作者在教學實踐中,歸納、梳理和總結出的一系列非常科學的、適用的教學理論,對各個學習音樂專業的學生都具有指導意義,尹正文所寫的《視唱練耳教學法》,此書對高師傳統單一的視唱練耳課程加以改革,每個單元的內容以專題形式出現,單元內部突出高師視唱練耳課音樂知識教學過程中“技能性、師范性、實踐性、綜合性”的現代教學性質。
陳雅先所著的《視唱練耳教學論》一書中,對視唱練耳的學科性質、研究對象以及研究范疇進行深化研究,引導視唱練耳學科汲取當今先進的教育理論,以求對專業視唱練耳教師和中小學音樂教師的專業素質提高起到促進的作用。
二、國內外關于“音樂分析在視唱課練耳中的應用”的研究
董俊秀在《簡論高師視唱練耳基礎訓練與音樂作品分析》中指出,近年來,高師的視唱練耳教材也一直在不斷地進行革新,對學生的培養不僅僅限于基礎、技術訓練,更著重從音樂作品聽辨及分析來鍛煉學生的綜合素質,以及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創造意識。
三、幼師視唱中進行音樂分析的意義
于潤洋先生對音樂分析學的概念做出了解釋:音樂分析學是一種更高層次有著綜合性性質的專業性分析。它既要考察音樂作品的藝術審美特征,風格語言,又要對音樂作品做出正確的歷史判斷,揭示音樂作品的社會歷史背景及價值,應該使這兩方面相結合在一起,對音樂作品整體做出高層次準確的分析和認識。
視唱練耳,這一學科從字面上的含義可以理解為看著樂譜演唱和針對耳朵所進行的訓練,它作為音樂教育中的一門基礎學科,已有上千年的歷史,從歐洲傳入到國內,一直被當做是溝通其他音樂學科的橋梁。在視唱展開之前進行音樂分析對于激發學生學習音樂興趣,提高對音樂的理解,培養學生的音準和讀譜能力具有特殊功效,能促進學生音樂素質的提高。目前還有不少幼師音樂教師并沒有意識到音樂分析學應用對于幼師視唱學習的重要性,甚至在幼師學生音樂教授過程中很少運用,從而制約了高效音樂課堂教學成效。對此,本文從幼師學生在課堂聲樂演唱過程中的表現入手,通過調查總結得出當前幼師視唱課堂中出現的問題,從而提出了音樂分析學應用在幼師視唱課堂教學中應用的必要性,最后引出音樂分析學應用技能對于提高幼師學生視唱、識譜能力的意義,為創新幼師學生音樂課堂教學改革提供借鑒和參考。
四、幼師視唱教學的重要性體現
(一)職業道德與幼師學生學習興趣方面
視唱教師的職業道德除了要具備傳統的教師育人,樂于奉獻的基本素質以外,更要堅持實事求是、工作積極、待人平等,懂得教育規律,勇于實踐和不斷創新。能否緊跟時代發展,將新的科技手段運用到幼師常規視唱教學當中,或是將新的音樂發展形勢與視唱教學內容相結合,成為提高幼師學生學習視唱課程興趣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專業素質與幼師學生掌握基礎知識方面
視唱教師的專業素質包括音樂教育的理論水平和專業技能。視唱教師需具有扎實的音樂教育理論知識并且較熟練掌握鋼琴和聲樂學科的基本技能。通過認真鉆研視唱曲目,運用基本的教育理論知識,配以鋼琴伴奏與準確示范、教唱,使學生獲得視唱的基礎知識即:識譜、音準和節奏節拍的有效提高。
(三)專業能力與提高幼師學生音樂綜合表現力方面
視唱教師的專業能力表現為能否根據幼師學生的實際情況,提出與之相符合的教學模式,從而有效提高諸如:掌握首調唱名法運用要領,并且在這一基礎之上,通過多種教育教學形式,結合音樂相關基礎理論知識,從速度、力度、情感等,表現出音樂旋律的美感。
(四)身心素質與課堂教學方面
視唱教師身心素質的狀況,直接影響幼師學生的學習效果。良好的身心素質是一切教學活動的基礎,在課堂教學中處于主導地位的教師,一言一行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活動。
參考文獻
[1]張穎.幼師視唱練耳教學中常見問題及對策分析[J].當代音樂,2017(05):37-39.
作者簡介:祁慧(1984—),女,漢族,內蒙古達拉特旗人,碩士研究生,內蒙古民族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講師,研究方向:中國傳統音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