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信息化教學已經成為了廣大教師共同關注的焦點。信息化教學是指運用一切可能的信息技術,使教學有效性得到提升的教學手段。這一方式的應用,為當下的課堂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此背景下,本文對小學音樂信息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體的改進措施。
【關鍵詞】小學音樂;信息化教學;問題;改進措施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一、信息化教學的發展與應用
信息化教學是指運用一切可能的信息技術,使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得到提升的教學手段。具體可體現出幾方面的優勢:首先,信息化教學可將抽象的內容轉換為直觀的形態,通過這樣的方式,可有效增強學生的學習效率。其次,信息化教學可將網絡中的信息及時傳輸到課堂中,通過這樣的方式,教學的趣味性將得到增強。最后,信息化技術可使教師的教學管理得到延伸,通過信息交流平臺,學生在課后仍然可與教師開展有效的溝通。
二、小學音樂信息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信息化水平低
首先,部分教師將信息化教學狹隘地理解為多媒體教學,在開展音樂教學的過程中,只將簡單的投影儀等工具帶入課堂內,這樣的觀念使教學的有效性受到了影響。其次,在我國的部分學校中,對于音樂教學的需要不夠重視,因此學校對于音響等相關設備的投入嚴重不足,以至課堂的教學效果受到了嚴重的影響。再有,在部分較為貧困的地區,信息化設備仍未得到普及,學校的課堂用具仍然較為原始,這一問題應當引起教育部門的充分重視。
(二)應用范圍小
首先信息化教學模式在我國剛剛起步,部分教師對于該技術的操作不夠嫻熟,為了避免在課堂中出現意外,教師往往會選擇較為保守的應用方式。再有小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普遍不強,當出現新鮮事物時往往會引發紀律問題,因此,部分教師不愿在課堂中大范圍使用該技術。
(三)課后時間利用不充分
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當下的小學生仍然以語文、數學等考試科目為主要復習內容。小學生在開展音樂學習的過程中,往往需要對教師的具體動作進行模仿,同時教師需要對學生的技術細節進行糾正,在傳統的技術條件下,教師難以為學生提供有效的指導。
三、提升小學音樂信息化教學的具體措施
(一)加強信息設備建設
信息化教學是未來教學的方向,因此,學校與教師應當予以足夠的重視。在實際工作中,學校應當針對未來信息化教學的發展作出合理的規劃,并編列合理的預算,使本校的信息化教學設備得到加強。其次,地方教委可組織區域內的小學教師,共同規劃更為科學的教學模式,使信息化教學的有效性得到增強。再有,學校應當建立信息化教學平臺,在該平臺內,教師可更為便捷地使用這一教學手段,同時通過該平臺的監督,教學曲目的選擇將更為合理。
(二)擴展應用范圍
在傳統的教學觀念中,教師往往只通過信息化設備為學生播放音樂片段,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可對歌曲的旋律更為熟悉,從而使教學的有效性得到提升。但在先進的教學模式中,信息化教學的作用得到了深入挖掘。首先通過信息化教學,學生的藝術表現力將得到增強。歌曲是一項高度濃縮的藝術,其涵蓋的背景、作者的情感以及故事脈絡等要素都集中在短短幾分鐘的時間內。小學生的理解能力尚不成熟,無法對其中的內涵加以提煉,因此,學生的藝術表現力會受到嚴重的影響。
(三)建立課后互動模式
在傳統的教育模式下,小學生往往難以在課后得到有效的音樂指導,使學生的音樂才能難以得到提升。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可與學生共同建立音樂分享平臺,在平臺中,教師可為學生制作教學短視頻,在視頻中教師只針對某一特定的技術動作進行講解,學生可依據視頻內容在家中開展針對性的練習。之后音樂教師可在課堂中對學生的技術再次給予具體的指導,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將與教師建立更為優質的互動。
四、結語
我國小學音樂信息化教學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首先部分教師對于信息化教學的理解產生了偏差,使信息化教學的應用受到了局限。其次部分學校對于信息化教學的重視程度不足,使信息化教學設備嚴重缺乏。針對這些問題,我國的學校應當建立信息化教學平臺,并組織教師開展相關的研討,通過這樣的方式,使小學英語教學的有效性得到加強。
參考文獻
[1]王丹.“互聯網+”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 西部素質教育,2017,3(09):180.
作者簡介:張曉念(1971—),女,漢族,重慶市合川區人,畢業于渝西學院音樂教育專業,現任學校德育主任,音樂教師,研究方向:適合孩子年齡特征音樂課堂教學審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