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田田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我國的資本市場也在不斷地完善,創業板的推出使得上市公司的數量逐年增長,上市公司的研究成了學者們研究的熱點,有關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更是熱點中的重點。盈余公積披露一直是學者研究的重點領域,同時也是學者們的難解謎團之一,本文研究目的是探索上市公司的盈余披露與市場反應之間的關系。
關鍵詞:盈余預報;市場波動;披露策略;影響因素
上市公司是證券市場最重要的參與者之一,同時也是國民經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它所包含的會計信息在整個證券市場上有著核心和基礎性的作用。但在現代市場經濟中,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存在著很大的問題。上市公司有關信息披露的問題嚴重地影響了投資者權益,同時它也極大地破壞了證券市場優化資源配置的能力,在社會資金的籌集和經濟結構調整方面帶來了惡性影響。為了規范證券市場的信息披露制度,證監會為加大力度完善規整信息披露采取了很多的措施,其中盈余預報披露應運而生。
一、上市公司盈余預報披露策略
(1)我國的盈余預報披露。有關盈余預報在我國的定義是指在每一期的財務報表正式對外發表之前,上市公司的管理層針對企業可能發生的虧損或是重大的經營狀況變動,事先將公司的預計盈余數合理估算并對外公布,目的在于幫助上市公司的信息外部使用者合理預算投資,進行理性的選擇。但是由于盈余預報在公司的正式使得財務報告之前發布,屬于對企業盈利狀況的一種預測,預告與實際情況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正是這種偏差的存在使得企業在盈余預報披露的時機選擇方面有著投機的行為,這就形成了企業的信息披露策略。
(2)盈余預報披露的影響因素。有關盈余預報披露的影響因素,國內外學者都做了大量的研究論述。現在的研究成果一般是從證券分析師、機構投資者、公司財務治理這幾個角度對盈余預報的披露進行分析,不同方面的影響程度存在差異。
其一,職業證券分析師的工作就是對證券市場上發行的證券進行盈利分析,他們利用各渠道獲得的有用信息,結合自身專有知識對公司未來盈利能力進行分析,并將分析得到的結果傳送到資本市場,為市場上的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利的參考標準。因此,管理層在盈余預報披露時,證券分析師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之一,證券分析師作為投資者比一般的投資者擁有更專業的知識,搜集信息的渠道更加廣泛,掌握的信息更加全面和準確。同時證券分析師作為證券市場的專業人士對投資者具有很大的導向作用,投資者針對證券分析師發布的分析結果和數據,更加理性且準確地選擇投資方向,證券分析師對投資者的重大影響會使管理層重視分析師的分析工作并對自己的盈余預報披露進行合理的選擇。
其二,機構投資者對管理層進行監督,他們擁有更加專業的團隊,掌握著最新的信息和最優的市場分析,他們有著較強的博弈能力,對上市公司起到絕對性的影響作用;其次機構投資者持有股票的自利行為讓他們更加樂于持續披露公司的信息,對上市公司的盈余披露有著良好的監督作用。
其三,公司的財務治理是管理層盈余預報披露的重要影響因素。公司的治理情況直接與企業的未來發展掛鉤,好的財務狀況必然給上市公司帶來良好的業績收入,同時良好的財務狀況代表良好的盈利能力,這對于公司的籌資投資在融資方面都有很大的好處,這時公司是傾向于信息披露以為自己帶來更大的利益創收。因此公司盈余狀況的波動對于信息披露狀況的選擇有著極大的影響力。
實際上影響公司的盈余預報披露的因素還有很多,最近的研究成果發現,市場波動對于盈余預報的披露有著很大的聯系。本文分析不同于傳統的角度,主要從市場波動這一影響因素探討與盈余預報披露的關系。
二、上市公司盈余預報披露與市場反應的關聯
1.理論基礎
(1)有效資本市場理論。有效資本市場理論也稱為有效資本市場假說,有效資本市場即是指:在一個資本市場中,證券的價格能夠充分、完全地反映所有與之相關的信息則說這個市場是有效的。也就是說在這樣一個市場假設下,投資者不可能賺取經濟利益。因為有效市場的有效性證明了證券投資者在這個市場中可以迅速、完全、準確地獲得所有可以獲取的信息,信息的完全披露使得投資者沒有利用歷史信息獲得超額利潤的可能。所有可能帶來經濟效應的只是最新消息,而新消息的出現帶有隨機和不可測性這就使得投資者只能獲得平均利潤而達不到超額利潤。
這一理論的最初創建人即費瑪,他認為資本市場機制的運作效率在不同信息環境下有三種“有效”形式,即弱式有效、半強式有效和強式有效。其一,弱式有效市場:是指證券的價格已經完全反應過去的歷史信息,因此掌握歷史信息并不能獲得可觀利潤;其二,半強式有效市場:是指證券的價格可以完全反映公開發表的信息,即當前信息的分析不會帶來超額利潤;其三,強式有效市場:是指證券價格反映了所有已公開和未公開的信息,這種市場效力最強,即使掌握內幕消息也許無法獲得超額利潤。
根據以上論述可以總結得出:在有效市場中證券的價格反映了所有有關證券的信息,即證券的價格是根據市場上可獲得信息預測得出的結果,有關證券的全部信息能夠投射到證券投資者,因此證券的變化只由新信息產生,股票的披露與會計信息相關,說明了信息披露的有用觀。
(2)信號傳遞理論。有效資本市場假說只是一個假說,在現代經濟市場中,信息不對稱確是真實存在的現狀。首先,上市公司的管理層掌握著有關證券最全面的消息,但是投資者顯然無法獲得同等質量的信息,信息存在不對稱;再有投資者為獲得有用信息會付出一定的成本代價,不同投資者獲取信息來源不同,交易成本也大有不同,這就是投資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顯然獲得更完整信息的投資者可以獲得最大的利潤,這種信息不對稱對市場有效性產生了沖擊。由此產生了“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問題。
2.兩者之間的密切關聯
通過以上對兩個重要理論的分析可以看到上市公司的股票發行存在的很多的問題,其實在經濟實踐中信息不對稱造成的“逆向選擇”可以通過會計信息的披露得到解決。即在市場上,可靠信息的獲得者可以將自己得到的信息傳遞給信息缺乏者,從而在市場中收益。會計信息的披露起到了信號傳遞的作用,股價就是公司各大財務能力的一個表現。高品質的公司通過信息披露向社會公眾展現其良好的經營面貌自然在它的股價上得以彰顯,相比那些效益不高的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中爆發的問題會影響他們的證券報價。
總結以上,上市公司的管理層有關盈余預報的披露利用了會計信息的傳遞性,盈余預報的披露反映了企業的經營業績和財務能力,這是對公司未來盈利的一個估算和評價,可以有利于投資者理性準確地選擇投資方向。
三、市場反應與上市公司盈余預報披露如何相互作用
1.上市公司盈余預報披露對市場的影響
上市公司盈余預報的披露具有信號傳遞的作用,盈余預報的披露對股票市場有一定的沖擊。盈余預報披露的前后和當天對市場都有影響,具體表現形式也存在差異。盈余預報是對上市公司未來現金流量的一個估算和計量,它反映了公司的業績成效和盈利能力,投資者都是理性人必然選擇風險小收益大的股票證券,所以公司的盈余預報會對投資者的選擇產生影響。
數據研究發現當預報的性質相同的情況下,積極性的預報比消極性的預報對市場的影響更大。積極性的預報表現為發布盈利大好的公司績效,在這種情況下投資者會增大對它的預期,使市場股價上漲;但如果是消極性的利好現象比如轉虧為盈,投資者不能確切掌握盈利信息,所以市場對它的反映很微弱。
當盈余預報的性質不同的時候,市場反應也大有不同。盈余預報披露的是收益增長的消息時,投資者可能出于謹慎性原則,不會對市場立馬做出反應,在市場上就表現為略微較平緩的波動;相反的,如果管理層披露未來可能會有虧損,這時處于規避風險的考量,投資者會紛紛拋售所持股票,股價下降。
2.市場反應作用于盈余預報披露
(1)管理者角度。管理層發布盈余預報都是出于對市場波動的考慮,在盈余預報的披露時間上管理層運用了心理學上面的策略。在市場行情上升見好的情況下,管理者會披露又關盈余預報的好消息;在市場行情低落的情況下,管理者會披露盈余預報的好消息。這是一種心理上的緩沖,在這種策略下,管理者不會因為信息披露的“壞消息”也不會因為市場行情的下落對公司的股價和經營產生嚴重沖擊。
(2)投資者的角度。從投資者的角度出發,管理層的盈余預報披露對投資者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回報。研究發現管理層在股票波動上升期公布“好消息”,在股票波動下降期公布“壞消息”更能穩定市場,平滑市場波動造成的不良影響因此可以為投資者帶來更大的利益收獲。
四、總結
綜合以上的研究探析,可以發現管理層的盈余預報披露與市場反應有著密切的關系存在著很大的可操控的空間。兩者之間相互作用,一方面盈余預報披露會影響市場的反應,另一方面市場的反映也會反作用于盈余預報披露,兩者之間的相互博弈讓證券市場得以有效地發揮作用,并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實現管理層和投資者的利益。
參考文獻
1.徐高彥,曹俊穎,徐匯豐,沈菊琴.上市公司盈余預告擇時披露策略及市場反應研究―――基于股票市場波動的視角.會計研究,2017(2).
2.張慶翠.股票交易量對年報盈余信息反應的實證研究.財經理論與實踐,2003(6).
3.陳曉,陳淑燕.公司規模與信息披露的交易量反應.中國管理科學,2002(6).
4.劉百芳,張秋蓮.股票交易量對預虧公告信息反應的實證研究――基于滬市上市公司的分析.經濟師,2006(2).(責任編輯:王文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