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些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以及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傳統的生活方式逐漸被淘汰,現代化的生活方式逐漸深入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湘南地區還存在著許多的古村落,這些古村落在歷史的發展進程中沉淀著許許多多的文化內涵,但是,隨著現代文明的發展以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使得許多古村落遭到嚴重破壞甚至趨于消失。為了保護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以及傳承優秀的歷史文化,需要對古村落進行保護。
【關鍵詞】湘南古村落;現狀;保護
【中圖分類號】TU982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湘南地區現存的古村落大多是明清時期遺留下來的,相對來說保存比較完好,在自然、歷史、社會、文化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具有比較明顯的地域特色,在傳承我國傳統文化以及豐富我國文化內涵方面具有重大作用,其中遺留下來的大量物質遺產成為我國歷史研究的重要參考資料,在現代文明進程中,對其實行物質安全保護一直以來是科研工作者最重要的一項工作。
一、湘南古村落現狀
(一)破壞生態環境
近些年來,隨著旅游業的開發,湘南地區的古村落居民的收入也逐漸增加,對生活基礎設施的要求也越來越多,城鎮建設的步伐也逐漸加快,這種不斷向外擴張以及盲目采伐建筑材料的行為對當地的生態環境產生了巨大的破壞。
隨著經濟文化的發展,湘南地區的旅游業也得到迅猛發展,游客數量逐年增多,出現人群擁擠、環境污染等現象,超出環境承載的負荷,再加之旅游業興起時間較短,對其管理與組織的工作較為落后,使得古村落在強盛的旅游沖擊中變得越來越脆弱,生態環境破壞越來越嚴重,大多數物質遺產瀕臨消失。
(二)村落建筑格局產生變化
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以及城鄉差距逐漸拉大,使得原有古村落的居民們不斷向現代化生活靠攏,現代化的建筑、生活用品以及生活習慣給予古村落翻天覆地的變化,居民們隨意性較大,肆意建房,再加上空調、太陽能等設施的使用直接破壞了原有古村落的原有格局,顯得整個村落格格不入,掩蓋了古村落原有的傳統文化以及地方特色。
(三)文化遺產遭到破壞
近些年來,在湘南地區古村落的開發建設中片面注重經濟效益,其建設都為旅游業的開展提供便利,比如,一些游覽村落的自然風光、觀賞民居建筑等行為,使得古村落的歷史挖掘以及地方特色受到擱置,不利于傳統文化的體現,失去旅游觀賞的意義,同時,這種行為直接破壞了古村落的文化遺產的傳承。
在進行旅游開發時經常會有一些房地產開發商假借旅游開發的名義進行房地產開發,建設酒店餐館等,破環原有古村落的格局,同時也破壞了生態環境,造成文化遺產的丟失與破壞。
還有不少古村落建筑因年久失修而被空置,日常的風曬雨淋使得歷史建筑愈加破敗,甚至造成坍塌。
二、湘南古村落保護的意義
(一)有利于傳統文化的發揚與傳承
湘南古村落是湖南省南部地區的文化體現,這些古村落在歷史的演進過程中不斷吸收各個時期的文化內涵,逐漸形成了自己別具一格的地方特色文化,并直接體現著湘南人民的歷史發展過程以及生活方式,其保留下來的地方風俗也是極為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對湘南古村落的保護可以很大程度將其遺留下來的傳統文化和歷史文物進行有效儲存,并發揮其所傳承的文化價值。
(二)有利于生態環境的保護
湘南古村落在其發展的歷史進程中已經逐漸與其人文環境融為一體,對其進行保護可以有效改善生態環境破壞帶來的危害,而且生態環境保護也是對村落物質文化的另一種保護途徑。
三、湘南古村落的保護方法
(一)保護古村落的整體性
加強規劃引導,引導古村落居民對村落原有風水格局以及空間布置方法的維持,使古村落保持原有的建筑格局,塑造良好的整體風貌;對村落周邊的自然環境進行建設,在不影響文化景觀的情況下可以進行適當的內部修整或開發;對于保護較為完好的歷史建筑要進行適當的維護與修繕,可以從建筑內部進行適當的加固,保持其原有風貌以及特色體現;對于損壞較嚴重的建筑可以進行拆除重建,重建后的建筑要在文化體現上與原有建筑保持一致;對于近年來出現的現代化建筑可引導居民們進行還原重建,保持古村落建筑風格的協調一致;統籌湘南地區古村落的整體建設,適當結合旅游開發需要的基礎設施建設,明確區域基礎設施建設和旅游產業發展的方向,在不影響古村落原有風貌的基礎上進行適當的開發,避免影響傳統文化傳承和發展;以法律形式明確規范對地方文化、民俗文化的保護標準,妥善保護地方傳統文化、民俗文化,禁止任何形式的文化破壞現象。
(二)加強對文化遺產的宣傳與教育
提高村落居民的文化素質,注重對居民精神文化方面的培養,使其具備良好的道德素質,從而重視對文化遺產的保護,并能夠主動地保護古村落的地方特色和原有風貌。
加強對居民的培訓教育,進行一些傳統歷史文化、禮儀儀式、風俗習慣的宣傳教育活動,讓人們了解古村落的歷史發展進程以及其存在的現實意義,促使每一位居民都能夠參與到古村落的保護當中,并積極引導居民們對古村落的道德文化教育資源的挖掘,提升其道德素質水平。
相關部門要建立健全相應的政策法規,使居民學會用法律武器對其村落的保護,并形成有效的輿論宣傳,避免不法人員假借旅游開發進行違法活動。
加強與相關科研機構的合作,在對古村落歷史遺留下來的文化遺產以及地方文化進行研究探討,深入挖掘其歷史文化底蘊,形成良好的保護。
(三)對古村落的自然系統進行恢復與改善
湘南古村落在歷史的建設進程中大多依山傍水,對山水的利用都恰到好處,方便生活的同時又不會給生態環境造成較大的壓力,形成一個較為和諧的自然系統。但是,由于人口的增加以及旅游業的發展使得這種格局逐漸發生了變化,影響了自然系統的循環發展。因此,要想實現對古村落的整體保護,自然系統的恢復以及改善也是一項極為重要的工作。對于保存完好的環境格局可以進行適當的擴建,在不影響原有建筑格局的基礎上增大綠化面積,對于已經破壞較嚴重的環境格局要積極采取措施進行改善,適當拆除一些破壞環境用地的基礎設施,重新規劃環境建設。通過以上措施對古村落的自然系統進行恢復與改善,有效提高古村落居民的環境質量。
(四)充分發揮重視民間組織的重要作用
積極引導民間保護文化遺產組織深入湘南古村落的研究當中,指導村民進行科學的古村落保護,并對當地地區所特有的民俗風情、民俗活動、傳統工藝、地方戲曲進行深度開發,實現其地方文化的傳承與弘揚。
鼓勵各領域學者深入到古村落的保護研究中,將期地方特有的歷史文化底蘊進行有效挖掘,豐富我國的傳統文化內涵。
(五)規范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挖掘存檔工作
相關部門可以組織專業的科研隊伍對湘南古村落的文化遺產進行深入挖掘,并分門別類地進行統計、整理,將其進行存檔;當地政府要加大資金投入,建立湘南古村落的民間藝術展覽館,將期挖掘出來的文化遺產以及地方特色進行展覽,以此弘揚當地區的傳統文化;建立各種形式的展示交流宣 傳平臺,引導群眾參與體驗,通過相關展示、體驗互動,調動群眾的參與性,增加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識與理解。
(六)合理規劃古村落的保護開發與新農村的建設
根據村落實際的發展狀況進行科學合理規劃,在保持原有村落格局、歷史風貌及傳統生活狀態的前提下滿足村落居民的現代化生活需求;始終堅持保護的原則,將古村落的保護工作置于主體地位,對基礎設施建設以及相關環境的開發在基于保護的原則上進行;旅游業的開發可以有效提高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但要進行適當開發,結合地方特色,以不同的特色為基礎進行開發,踐行古村落的物質保護原則;在新農村建設進程中要分類規劃古村落建設,結合其地理位置、規模大小進行合理建設,并適當采取保護措施。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我國的歷史文化發展進程中,古村落是體現民間文化、地方特色、民俗風情的重要存在,不僅能夠體現村落的歷史發展,也能夠反映出一個時期的歷史發展特征。就現階段來說,由于受到經濟發展、旅游開發以及時間因素的影響,使得我國現存的古村落發展岌岌可危,甚至瀕臨消失,因此,需要我們重視起對古村落的保護,積極引導,科學規劃,統籌古村落保護開發與新農村建設之間的關系,避免寶貴的文化遺產消失在歷史長河中。
參考文獻:
[1]黃智凱,張素娟.湘南古村落現狀問題及保護方法初探[J].南方農業,2013,7(11):48-50.
[2]張光俊.湘南古村落的物質安全保護[J].大眾文藝,2016(12):60-61.
[3]唐朝暉,馮芳玉.湘南古村落保護與開發的協調控制研究[J].藝術與設計(理論),2016,2(9):65-67.
作者簡介:陳思瑜(1997-),女,漢族,江西新余,本科,研究方向:歷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