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景磊
【摘要】素質課改對高中美術教育提出全新要求,作為美育教育重要學科載體,美術教師需要規范課堂教學,重視學生審美能力的有效培養,從而實現高中生審美品格有效提高,為國家提供更多的高素質人才儲備。鑒于此,筆者主要圍繞高中美術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展開有效分析。
【關鍵詞】高中美術;課堂教學;學生審美能力;提升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前言
高中教育體系中,美育教育占據重要地位,是決定學生的藝術思想、審美品格建立的重點要素。美術作為美育教育重要學科載體,其教學質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高中時期美育教學整體質量。因此,作為美術教師,要充分考慮美術學科美育教育功能,優化課堂教學環境,改善教學方式,重視學生審美能力有效培養,全面提高高中生綜合修養。
一、高中美術教學現狀分析
據了解,目前高中美術課堂教學仍存在許多不足之處,與素質教育標準相比存在一定偏差。首先,現有教學思想與素質思想相悖,教師所貫徹的教學思想仍然以應試思想為主,對美術課程知識進行硬性灌輸,重視理論知識滲透,而忽略學生情感體驗,導致學生美術思維以及審美意識建設明顯受到局限。同時,在教學方法上,教師所采用的手段和模式比較單一,仍然以灌輸為主。[1]導致學生在美術課堂上學習表現比較機械,美術思維也很容易受到限制??傊?,因為教學思想、方法滯后,導致高中生審美能力受到局限,嚴重違背了美術學科原本的教學初衷。
二、高中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必要性分析
(一)符合素質課改需求
在高中美術教學階段,之所以要重視學生審美能力培養,是為了順應素質課改教學要求。素質課改明確指出,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時,要關注學生學習體驗,以及情感體驗,重視學生學科素質建設。美術學科作為一門重要的美育學科,對學生審美意識以及審美能力要求十分嚴格,所以,明確以學生審美能力為教學目標,實際上是為了更好地實現美術學科教學改革。
(二)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就當前高中生群體來講,擁有良好的審美意識和能力,對其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提高自身人生價值,具有積極的影響。所以說,借助于美術學科,進行高中生審美能力培養,實際上是為了更好地滿足高中生個性發展需求,從而實現高中生個人魅力以及內在修養的有效提升。
(三)滿足國家人才培養標準
現今,隨著國家經濟高速發展,對人才的素質要求也發生了一定轉變,社會對人才素質的關注,不僅集中在人才專業技能、理論知識等方面,更加看重人才內在修養以及綜合素質建設等方面。審美能力在個人素質中是重要組成,一個人的審美水平決定著其今后的發展高度。所以說,高中作為素質教育重點時期,必須重視學生審美能力培養,并合理利用美術學科加強審美教育,從而為國家、為社會提供更多的高素質人才儲備。
三、高中美術教學提升學生審美能力對策探究
(一)加強審美宣傳,樹立正確審美價值觀
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前提,必須讓學生對美術學科形成一定的審美意識。[2]因此,在組織教學活動之前,教師應該做好審美教育準備工作,向學生進行合理的審美宣傳,讓學生正確認知美術學科,并意識到審美意識的建立對美術學科高效學習、個體素質建設等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首先,在課堂開始之前,教師可以通過實際的生活案例向學生滲透美術學科中的美學內涵。比如說現代建筑、園林公園等城市元素中包含美術特征,以及美學內涵。讓學生通過聯系生活實際,認識到審美意識和價值觀,對自身學習、成長和生活所發揮的重要作用。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價值觀,本著追求藝術、提升自我的態度和原則,參與美術學科審美活動,從而端正學生學習態度,實現高中生審美意識有效樹立,審美能力有效提升。
(二)利用多媒體,構建美術賞析情景
美術教師為實現高中生審美能力有效培養,必須重視課堂氣氛、情境和環境的有效營造和優化,以便學生能夠對美術作品形成直觀感知,從而更深層次地進行鑒賞和賞析。因此,教師可以合理利用多媒體,構建美術課堂情境。通過多媒體將美術作品有關的資料、素材展示給學生,方便學生所掌握的美術知識、信息更加系統和具有整體性,為學生自主鑒賞提供一定的知識儲備。比如說,教師在對《中國古代雕塑欣賞》進行教學時,可以利用網絡搜集我國古代比較經典的雕塑圖片、影音資料,并在美術課堂上將其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在觀看圖片和視頻的過程中,對陶塑、石雕和彩塑等不同類型雕塑作品中所蘊含的美學元素進行鑒賞和賞析。通過直觀的視覺體驗,學生的鑒賞層次會明顯提高,同時也能加深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知和理解,實現傳統文化的有效傳承和發展。
(三)合理滲透鑒賞方法,建立審美思維
在美術課堂教學過程中,美術教師要重視鑒賞方法合理滲透,從而實現高中生審美思維、意識有效開發,保證美術鑒賞活動更加有效,全面提高高中生審美能力。比如說,教師在進行《宮殿建筑》鑒賞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對比、歸納等方法進行美術鑒賞。學生可以利用網絡平臺,搜集不同國家在宮殿建筑方面所呈現的特點和差異,并綜合我國古代宮殿建筑特點進行對比分析,從而保證學生對于宮殿建筑美學特征所掌握的知識要點更加全面,同時可以顯著提高學生審美能力。
(四)組織課堂討論,實現審美思維有效碰撞
為了保證美術學科審美能力訓練更加有效,教師應該積極組織課堂討論活動。[3]引導學生圍繞具體的美術作品,進行合作鑒賞、互動分析,讓學生在互動的過程中實現審美思維的有效碰撞,以及審美技巧的傳遞與共享。首先,在小組討論之前,美術教師應該做好準備工作。根據班級學生審美思維以及意識建設情況合理分配小組。之后,教師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共同圍繞美術作品進行鑒賞和賞析。比如說,針對《古代壁畫作品》進行小組討論,引導學生共同圍繞古代壁畫在藝術特色、表現方式以及創作技巧等方面的具體表現進行互動和交流,并鼓勵學生圍繞自身印象最為深刻的壁畫作品進行詮釋和賞析。在學生表達和詮釋的過程中,能夠對壁畫中的美學內涵了解更加深刻,從而全面提高高中生美術審美思維和能力。
(五)組織寫生活動,提高學生審美能力
為了全面提高高中生審美能力,美術教師應積極組織寫生活動,讓學生深入生活環境,體驗和觀察生活中的美學元素,從而訓練學生發現美的能力。首先,教師需要根據課程目標明確寫生主題。之后,鼓勵學生自主參與寫生活動。比如說,針對《現代花鳥畫》,教師可以明確花鳥寫生主題,要求學生深入自然,在自然中尋找花鳥畫的創作靈感,通過實際觀察,學生能夠清楚掌握花鳥的繪畫和創作特征。在此基礎上,學生對現代花鳥作品進行自主鑒賞和賞析,所呈現的審美思維和能力會更加深刻和透徹。同時,教師要鼓勵學生在平時的生活和成長過程中,要以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去觀察現實生活中的事物,讓學生能夠在觀察和體驗的過程中對美學內涵形成正確認知,從而樹立正確的美學修養,提高高中生審美水平。
(六)鼓勵學生自主創作,提升審美素質
教師在美術課堂教學過程中,必須重視鼓勵學生自主創作,通過自主創作提高學生審美素質。首先,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充足的自主創作空間,遵循生本思想,將美術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根據自身所掌握的美術知識基礎進行自主創作,從而保證美術課堂教學更加高效。同時,教師要尊重學生的自主創作,在學生自主創作期間,給予專業上的指導和幫助,并對學生的創作成果進行鼓勵。比如說,圍繞《園林與居民》,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現代園林思想,對園林景觀進行自主創作。引導學生綜合現代人審美理念,進行園林景觀作品創新與創作。通過實踐活動,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為學生今后的深入發展奠定良好的素質基礎。在學生自主創作的過程中,可以利用網絡搜集不同城市、不同地區的園林景觀設計資料,綜合居民生活特色,分析美學內涵以及創作要點,為實現自主創作奠定材料依據。
(七)規范教學評價,強調學生審美體驗
在高中美術教學領域,教師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必須重視教學評價合理優化。首先,教師要制定規范性的評價體系,完善評價體制;其次,在教學評價過程中,教師應重視內容層面的合理更新,豐富評價指標。將學生在美術學習過程中的審美意識、思維、鑒賞能力、創作能力等納入到評價體系中,從而保證評價結果的具體性以全面性。同時,教師應重視豐富評價功能,實施激勵性評價手段,對學生自主鑒賞給予鼓勵,提高審美自信。
四、結論
綜上,美術在高中教育領域是一門重要的美育學科,關系著高中生藝術思維和審美能力的有效培養。在素質教育背景下,美術教師應重視學科教學創新與優化,在教學過程中,重點強調學生審美能力培養,通過多種教學方法,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價值觀,實現高中生的美育素質教育。
參考文獻:
[1]王聰.高中美術教學中提升學生審美能力的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34):150-151.
[2]王曉靜.高中美術教學中提升學生審美能力的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25):152-153.
[3]丁美霞.淺談高中美術教學中提升學生審美能力的策略[J].美術教育研究,2014(18):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