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麗杰

摘 要:本文首先對我國零售業的發展演變進行介紹,再對零售業中實體零售和網絡零售兩種方式的優勢進行比較分析,最后對零售業線上線下發展模式進行探究。
關鍵詞:零售;實體;網絡;比較;研究
我國零售有兩種方式,一種是以店面形式存在的實體零售,一種是以虛擬狀態形式存在的網絡零售。實體零售有著非常普遍的形式,是我國傳統的零售方式而網絡零售是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而形成的一種網上消費的途徑。2015年“互聯網+”戰略的實施,加快了網絡零售發展的步伐,同時也嚴重沖擊了傳統零售業。
零售是一種商品銷售行業,是以買賣產品的形式將工農業生產者生產的產品直接銷售給消費者,消費者購買產品用以生活消費或者社會消費。近年來,作為流通市場的主體,零售業經營規模不斷擴大,經營主體單位數增長較快,我國全年社會品零售總額和商品零售額在持續增加。根據我國國家數據統計局數據分析,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網上零售額在五年內也在不斷增加,其中網絡零售在2016年的零售交易額為51556億元,同比增長26.2%,是2016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兩倍多。這說明網絡零售的快速發展,促進了消費的增長,已經成為帶動中國零售業增長的主要動力。
一、我國零售業的業態發展
我國零售業的發展有三個業態演化階段,第一階段是單一的主體業態階段:時間是在20世紀90年代以前,在由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的背景下,零售市場中只有百貨商店。當時的百貨商店雖然作為一種實體經營,已經分設了若干商品部,實施了一體化的管理模式,陳列了各種各樣的商品。在那個時候商品開始明碼標價,賣家對消費者提供優良服務。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我國零售業進入了第二階段即多元化業態組合階段。在這個階段,零售業的主要業態已經不再是單一的百貨商店形式,而是快速崛起的新興業態,比如說連鎖組織,以連鎖超市為代表,后來在這個業態基礎上,我國零售業又出現了購物中心。
第三階段是國際化發展階段。該階段從2001年開始發展,發展的業態剛開始主要有百貨商店、連鎖超市、購物中心,后來一直到2009年,在經濟不斷高速發展的條件下出現了一種新的業態形式即網店業態,從此在經歷了購物中心、便利店、專業店之后,又出現了一種新的商品零售方式即網絡零售。我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將網絡零售定義為交易雙方以互聯網為媒介進行的商品交易活動,通過電子商務的應用實現交易信息的查詢、交易和支付。網絡零售也稱為網絡購物,主要包括B2C和C2C兩種形式。如今,網絡零售已經成為了零售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為我國零售業的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
二、實體零售和網絡零售的優勢比較
近幾年來,網絡零售在零售業中發展迅速 ,比如說,天貓購物平臺在2015年的11月11日僅僅用了不到13分鐘的時間就達到了100億人民幣的交易額,并且當天交易總額為912億。除此之外,2015年到2017年這三年內,雙11的交易額一直都在增長,2016年11月11日,天貓成交額為1207億。2017年該日,僅僅半天就突破了2016年同日的全天交易額,最終達到1682億元的業績。當然,這并非代表網絡零售已經超過實體零售成為零售業主導力量,但它反映出網絡零售極大的發展空間。對于實體零售和網絡零售來說,二者各自有自己的發展優勢,對于選擇哪種銷售方式,需要對實體零售和網絡零售的優勢進行比較分析。
1.實體零售的優勢
實體店作為傳統零售形式,具有以下三大特點:第一,消費者可以近距離觀看并實際體驗商品,實體店的購買能帶來絕對的真實感,而且良好的消費體驗會給消費者帶來購買的信心。從另一個角度來講,實體零售的這個特點也是網絡零售的最大的劣勢,這是因為由于網上購物,消費者只能通過購物平臺上提供的圖片進行參考,而難以對商品的質量、大小等進行感受,如果消費者對商品的期望過高或者說產品和圖片不符,這會引起消費者的不滿,影響消費者心情。
第二,實體消費可以給消費者帶來消費過程中對商品體驗的快樂,然而對于網上購物來說,由于消費者只是在一個虛擬的平臺上購物,對產品難以觸摸到,自然比不上實體購物的快樂。
第三是調換方便、及時。如果是在實體店購買的這些商品,消費者可以及時方便地進行調換,而網上購物則比較麻煩,而且即使調換過,但是由于沒有對新產品進行真實體驗,結果也有可能會使新產品也難以達到消費者的要求。
2.網絡零售的優勢
從成本上來說,實體零售業需要門店,倉庫以及較多的銷售服務人員。而網絡零售則不需要門店,即使雇傭人員也遠遠比實體零售要少得多。從地理位置來講,由于地域的限制,消費者一般是在附近的實體零售店里去購買自己的需求品,而網上零售則打破了地域限制,可以在全國范圍內挑選自己的產品,這樣消費者有更多的選擇。從時間便利來講,實體零售一般都是在白天開門,在非營業時間消費者需求難以得到滿足。而網絡零售滿足了人們隨時隨地購物的需求,即使是在深夜,消費者照樣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商品。從產品價格上來講,由于實體零售需要支付門店、倉庫以及店面員工的工資,相比之下網絡零售的支付成本比較小,價格也就較為便宜。這也就成為網絡零售與實體零售競爭的一大優勢。
經過對比可以看出,網絡零售具有超時空、跨區域、低成本的優勢,對傳統的實體零售形成了直接的挑戰。但是由于實體零售也有著其獨特的優勢,這就導致二者之間只能以相互競爭的方式存在。因此,充分利用兩種渠道的優勢,把這兩種渠道進行融合,然后再利用線上線下銷售,最大限度地滿足消費者需求,實現企業的利潤最大化。
三、實體零售與網絡零售的融合研究
實體零售與網絡零售進行線上線下融合的零售正在從獨立、對抗逐步走向融合。而優勢互補、實現共贏的發展方向就是二者進行深度融合。如今零售行業正在向雙渠道共生形態的零售形態發展,該渠道就是將實體零售和網絡零售進行融合。最常見的雙渠道形式就是B2C、C2C等,主要有兩種融合形式:一種是傳統的零售企業通過開展網絡零售來配合實體零售的發展,主導力量是實體零售。例如,進入天貓旗艦店的迪信通手機,入駐京東平臺的新華書店等;還有一種是比較具有創新精神的零售企業,在已經展開的網絡零售基礎之上去發展實體零售,開啟由網絡零售帶動實體零售發展的模式。
對此,要在零售行業的各個領域,如家電、百貨等方面把網絡零售與實體零售進行相互配合。比如實行線上線下同價、網上購買、實體店提貨等方式。總的來講,這些都是零售企業在經過不斷的嘗試之后所尋求到的線上線下最佳經營結合點。目前,成為實體零售和網絡零售協同共進的主流方式可能為O2O模式即網絡購物,實體提貨的方式。顧客通過這種選擇達到了“兩種方式選其優”的結果。最后,實體零售和網絡零售相互配合,對資源進行共享,結合線上線下的機會,極大促進了企業發展。例如蘇寧易購,借助蘇寧本身的品牌效應,實體店鋪與網絡店鋪通過平衡價格吸引更多的顧客,在協同中得到發展。
四、結語
實體零售和網絡零售兩種方式的融合發展,使得實體店和電商進入互相融合發展的新階段,實體店要充分利用發展電商,電商也會逐步大力創建一些實體店,雙方相向而行,最終實現線上交易和線下配送的便捷和優化。因此,應該推進”互聯網+流通”創新發展,增強零售業線上信息交互、在線交易、精準營銷等功能,提升線下商品真實體驗、售后服務等功能。鼓勵企業利用互聯網平臺優化資源配置,發展協同經濟。
參考文獻
1.郭燕,陳國華,陳之昶.“互聯網 +”背景下傳統零售業轉型的思考.經濟問題,2016(11).
2.張淼.移動互聯網時代傳統零售企業轉型探析.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5,31(8).
3.陳龍,羅俊超.互聯網發展對網絡零售業影響的實證研究.現代經濟信息,2016(13).
4.李曉磊.基于“互聯網 +”B2C 電商企業與傳統零售企業創新發展戰略研究. 山東社會科學,2015(9).
5.張琳.零售企業線上線下協同經營機制研究.中國流通經濟,2015(2).
6.張潔.傳統零售企業線上線下協同發展的商業模式探討.商業經濟研究,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