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菁
摘 要:在新醫改背景下,取消藥品加成后對醫院產生了一定的消極影響,本文在分析這種影響的基礎上提出了新醫改背景下取消藥品加成后成本管理的新思路,目的在于為醫院開展成本管理工作提供相應的依據。
關鍵詞:新醫改背景;取消藥品加成;成本管理;新思路
一、新醫改下醫院的發展情況
1.產生的醫療消耗量比較大,醫院開源節流發展趨勢明顯
在醫院管理中,自從取消了藥品加成政策之后,便對醫院經濟效益的提升產生了一定的影響。醫院在開展成本管理工作的時候,要遵循開源節流的原則。以某市區舉例,在2015年的時候,整個市區大約有20多家的醫院實施藥品零差率銷售改革,醫院收入出現了明顯下降的情況,在合理調整醫療服務收費項目的基礎上,遵循原地原則兌換財政補助藥品差價,醫院逐步加強管理,不斷降低經營成本。
2.補償方式有了明顯改變,降低藥占比很有必要
在新醫改背景下,醫院收入從藥品補償提成、政策性補住、醫院服務費用等方面,漸漸轉變為醫院服務費和政策補貼。除了中草藥以及中藥片劑之外,全面取消了對藥品加成,因此在這一階段,醫院相關收入減少了,需要調整醫療技術的服務價格,增加政府投入,節省成本等。我國大約有1000多個市區和縣區取消了藥品加成,大約占據全國的60%以上。第一批國家試點的縣區是300多個,第二批國家試點縣區是600多個。多個地區如廣東、江蘇、安徽、河南等省份的醫院都取消了藥品加成。從醫院實際發展情況來看,藥品的補償提成是非常重要的醫院收入來源之一,取消藥品補償提成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醫院的基本收入來源,所以,各醫院應當積極降低藥占比,逐步打破以往的以藥養醫體系,以滿足新醫改的要求。
3.政府補償措施不合理,調整醫療服務價格是大勢所趨
醫院取消了藥品加成之后,各個科室可以根據藥品零差率產生的損失情況,在遵循相關原則的基礎上,合理調整相關的服務價格;同時,也可以通過省級專項年度預算以及縣級專項補助來彌補損失。從當前實際情況可以看出,政府補償措施的實行對于財政支出形成了一定壓力。然而,政策性補助對于醫院的日常運營來說是杯水車薪,難以從根本上緩解醫院運營的資金壓力。所以,僅僅通過政策補貼來補償醫院損失,并不是可取的方式。
現階段,可以通過調整多項醫療服務的價格,彌補由于藥品收入大幅度降低帶來的損失。目前,無法通過技術勞務價格來體現醫務人員的價值。以某市區醫院的掛號費用、護理費用以及手術費用為例,某醫院的掛號費用是1元/次,I級護理費用是12元,換藥費用是12元,可以看出,醫療技術勞務性質的費用并不高,部分甚至非常低。在整個服務過程中,作為醫院的醫護工作者,技術勞務的價值無法通過服務價格體現出來,存在嚴重的倒掛現象。另外,醫院醫護工作者的技術性質勞動和其他行業相比,也存在著很大程度的差別。比如,實施氣管切開術,標準的收費價格是230多元;單胎順產接生術是550元。而在其他社會行業中,比如普通足療的收費標準是60—300元之間,汽車保養費用的收費標準是200—1000元。醫療行業在眾多行業中存在著特殊性,并且也屬于風險較高的行業,但是在醫療行業當中,技術勞務的價格與服務價格嚴重不匹配,甚至在特殊情況下,還存在服務價格低于服務成本的現象。
隨著新醫改的深入推進,傳統的醫療服務價格標準和體系遠遠不能適應新醫改后的變化,所以,醫院必須采取有效措施對服務價格進行調整。目前,在醫療服務的相關項目中還存有很多不合理的現象,例如,在醫院進行檢查時儀器使用費高昂,而護理費用較低。因此,醫院需要根據實際情況調整醫療服務價格,以充分體現醫護人員的勞務價值。
二、新醫改取消藥品加成后成本管理的新思路
1.嚴格規范醫院退費管理工作
最近幾年,在醫院運營過程中經常出現醫療退費情況,這一現象逐漸得到了人們的普遍關注。當前,因為醫院管理體系不健全,各個環節之間銜接不緊密,在醫療退費管理過程中經常出現失誤。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醫務人員工作能力不足,責任意識不強,操作流程不規范,監督管理未落實到位,退費存在不合理因素等。醫療退費管理不規范,不利于患者順利接受診療,對于醫院聲譽也存在不利影響,也會對醫院費用收支造成干擾。因此,醫院應該規范管理流程,采用更為先進的管理技術和方式,對醫院費用管理制度進行不斷的完善,以免造成醫院運營損失。
2.有效控制藥占比,不斷提升醫療技術水平
在醫院日常運營過程中,主要收入渠道是科室收入。正因如此,醫院如果想要把控藥品所占的比重,應該科學分析研究不同科室的業務特點和管理流程,根據實際情況采取有效措施,有針對性地降低不同科室的藥占比。以前,醫院大部分科室的收入來源都是藥品的補償提成,所以,部分醫院會出現大處方抓藥的情況。醫院只有對藥占比進行合理的把控,才能滿足新醫改的各項要求,從以藥養醫逐步轉變為以技養醫,不斷提升醫院的社會效益,為人民群眾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并且,醫院還需要擴大醫院醫療服務的范圍,不斷提升醫院醫療服務的能力,使醫療人員積極地投身到工作中,不斷提升醫療技術,逐步降低醫療成本。目前,很多醫院制定的改革方案中,一項很重要的措施便是合理調整醫療服務價格,在控制藥占比的基礎上提升醫療技術水平,科學地調整比例,最終實現醫院經濟效益的提升。
3.構建完善的預算管理體系,充分發揮預算管理的作用
預算管理對于醫院穩定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實施預算管理能夠防止醫院運營偏離財務目標,同時避免財務工作的盲目性,不斷提升醫院資金和各項資源的利用率,降低運營成本,提升運營效益。醫院經營管理涉及面廣、流程復雜、工作煩瑣,醫院需要構建完善的預算管理體系,以全面預算管理為抓手,通過科學合理的財務管理,圍繞醫院發展目標統籌醫院資源資金分配,提升各個部門的工作效率,防范運營風險,提升醫院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
首先,根據醫院發展規劃及各科室的實際情況,認真調查分析,制定科學合理的預算方案。可采用零基預算法,根據醫院和各科室的實際情況編制預算,以避免預算與實際情況脫節。其次,加大預算執行力度。預算方案通過審批,在實施過程中應該嚴格按照預算方案來開支,嚴格管理資金,避免挪用、濫用資金等現象發生。最后,完善監督和內部審計,強化預算管理的權威性和嚴肅性。完善的監督管理是預算管理的有效保障,只有落實責任制,完善考核,才能充分發揮預算管理的作用,不斷提升醫院全面預算管理的水平。設置內部審計機構,配備素質過硬的審計人員,對醫院和各科室的開支情況進行審計,特別是重大項目應開展專題審計,不斷完善內部控制體系,加強流程管理,強化對資金使用的管理,杜絕違規使用資金等行為。對于審計過程中發現的問題,應該及時進行整改,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不斷提升預算管理的權威性。
4.推廣品管圈,加強科室的成本控制力度
品管圈,也稱QCC,它是一種新的管理方式和管理工具,不同于傳統管理方式。品管圈可以讓基層醫務工作人員都參與管理,同時也可以將管理落實到各個部門和各個環節中。對于醫院出現的質量管理問題,可以使用QCC工具加以分析解決。對于各科室的運營成本管理,也可以通過品管圈進行討論分析,品管圈小組成員可以根據自己的工作實踐提出降低運營成本的方法,通過多種管理方法進行分析檢驗,最終形成有效的措施建議,并上報管理部門實施。同時,品管圈也有利于變過去的被動式管理為主動式管理,充分調動科室工作人員的積極性,主動為科室降低成本、提升效益。
5.健全藥品集中采購制度,提升醫院的采購話語權
在實施了藥品零加成政策后,醫院藥品收入和相關成本基本上保持了平衡狀態,醫院要想增強醫療競爭力,應當降低藥品采購的成本,提升采購資金的使用效益。目前,醫院成本管理的重要環節便是全面掌握醫院在藥品采購過程中的話語權。新醫改明確指出,醫院使用的所有藥品和藥物都要遵循價格合理、質量為主的原則,通過公開招標、集中采購的方式,合理控制藥品價格。在藥品加成取消之后,各個醫院根據實際情況提出了各具特色的藥品采購實施方案。例如,部分省市經過調查研究,確定出了最高限價,以設區、市為單位進行議價采購,不斷提升醫療機構在藥品招標采購中的參與程度。通過健全藥品集中采購制度,醫院提升了藥品采購的話語權,提高了相關議價能力,有利于醫院降低采購成本,節約資金,同時也有利于避免采購過程中的暗箱操作,降低醫院運營風險。
6.加強精細化管理,減少業務上消耗量
現階段,很多醫院都在逐步增強對于費用開支及運營成本的控制能力,取得了不錯的成效。但是當前醫院的成本管理還不夠細化,在很多環節還有較大的改善空間。例如,醫院在成本管理過程中經常忽視一次性用品等相關醫藥耗材、醫院辦公場所的辦公品、醫院運營中產生的水電費等,這些是醫院經營期間產生的成本。因此,醫院應該加強精細化管理,使全體工作人員樹立精細化管理理念,將成本管理落實到醫院運營管理的方方面面、邊邊角角,促進醫院成本管理全覆蓋。
三、結語
在新醫改背景下,取消藥品加成是很有必要的,但同時也使得醫院運營面臨較大的挑戰。醫院需要緊緊圍繞發展目標,采取多種措施以滿足新醫改的各項要求,降低醫院運營成本,提升資金使用效益,合理開源節流,不斷增強醫院的競爭力,為患者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充分體現醫院的社會公益性。
參考文獻
1.蔣建華.取消藥品加成政策對醫療費用的影響.醫學與哲學,2017.
2.王艷蘢,等.對醫藥分開與取消藥品加成政策的思考.中國醫院管理,2017.
3.盛紅彬,等.取消醫院藥品加成的效果分析.醫學與哲學,2017. (責任編輯:王文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