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永坤
【摘 要】新課程改革力度不斷增大,生活化教學理念的提出,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工作有了新的要求。如何運用有效的生活化策略,開闊學生的想象空間,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與強烈的求知欲望,使他們逐漸養成端正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為深層數學知識的系統性探究打下扎實基礎,這是數學教師值得深思的首要問題,也是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綜合素質與綜合能力雙向發展的必要前提。教師組織生活化的教學活動應充分考量學生實際的理解能力與認知水平,善于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思考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有機會發表自己的內心看法,這將開創數學課堂教學的全新格局,也將揭開當代素質教育的嶄新篇章。
【關鍵詞】小學數學 生活化教學 運用 策略 研究
單一固化的教學模式、陳舊落后的教學手段、枯燥乏味的課堂氛圍,不僅難以調動學生的求知欲望,還會讓學生產生極為嚴重的抵觸情緒,導致課堂教學效率越來越差,無形中增加了新課程改革難度,限制著基礎教育事業的可持續發展。而從生活角度出發,深度整合現有資源,融合多種創新元素,確保學生有途徑、有機會接受信息,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在日常練習中強化培養學生的自主分析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數學教學工作就會取得理想成效,并為學生今后的進步與發展提供最大助力。為此,筆者特意憑借自身多年的實踐經驗,對小學數學課堂的生活化教學提出幾點不同看法。
一、教學方式生活化
利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充分激發學生的內在潛能,使他們既能夠感受學習的真實樂趣,又可以享受成功的最大喜悅,這有利于增強課堂的互動效果,構建一種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新課程改革后,我常常會讓學生自己預習知識,在課堂互動中也大力提倡互動學習,根據學生實際的理解能力提出相關問題,要求學生既可以獨立思考,也可以合作交流,學生的自學積極性被充分的調動起來,數學課堂也洋溢著濃濃生機。比如,組織“賣菜和買菜”表演活動,讓學生自己體會買賣的過程,注意看“斤數”“價格”“找錢多少”等問題。學生們把數學課堂變成了一個充滿活力的“市場”。生活化教學方法的指導下,再深奧的問題都會被學生輕松解決,學生的主體地位異常突出,同時也很好地鍛煉了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實踐能力、數學思維,真正達到一舉多得的目的。
二、思維訓練生活化
思維能力的培養是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要通過數學的學習,培養學生形成邏輯能力、空間能力、想象能力等,激發學生的創造性,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這就需要在平時的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的選擇首先要面向學生的生活實踐,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思維的訓練,從而實現“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效果。同時,在數學教學思維化訓練過程中,教師還要對所選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選擇,使問題既具有一定的思維含量,同時又能夠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切記千萬不能脫離學生已有的生活。如我在講授“銀行和利息”時,以學生過年過節積攢的壓歲錢為例,讓學生組織活動,參與討論,并親身去實踐。讓學生在模擬存錢、取錢、參觀銀行等環境下,記錄利息到底是怎么回事,怎么計算銀行的利息,這樣的情境既符合學生的現實生活,又有意識地鍛煉了學生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和認識周圍的事物,使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在生活中的重大作用,能進一步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通過學生模擬把壓歲錢進行儲蓄這一環節,也能夠培養學生形成艱苦樸素的作風,進一步了解如何利用和使用金錢,實現了學生價值觀上的升華,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三、內容講解生活化
知識點的生活化講解對學生的理解有著很大的影響,如果學生能夠在生活化的講解中沒有距離感、沒有陌生感,那么理解起來就會很順暢,因此這部分內容在生活化的教學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需要教師投入時間及精力認真地研究。例如,在講解“時間的認識”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分別觀察指針時鐘和電子時鐘兩種時鐘中時間的表示方法,讓學生對時間的表示有初步認識;然后讓學生聯系自己一天的生活,分別想一想自己起床、吃早飯、上學、吃午飯、放學、睡覺等的時間,并學會這些時間的表示方法,從而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認識時間,并學會表示時間。再如,講解時、分、秒三者之間的關系時,教師可以為每位學生準備一塊秒表,首先讓學生認識秒表中的分針和秒針,然后讓學生自己不斷觀察秒表中分針和秒針跳動的特點,從而總結出分針動一下(格)時秒針需要動多少下(格)。通過這樣的實踐操作過程,學生在計數中認識到分、秒之間的轉換關系,進而推導出時、分、秒三者之間的轉換關系。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中常見的問題相聯系是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一個常用方法,對將知識內容進行生活化的講解,可以消除學生對新知識的陌生感,讓學生覺得新的知識很容易理解,從而拉近學生與新知識的距離,減輕學生學習數學的壓力。
四、情境創設生活化
合理的情境創設是數學教學生活化的重要形式。在這一過程中,可以通過生活場景模擬的方式來進行教學。比如:某同學為郊游做準備,需要在商場內購買餅干等食品,餅干是3元/包,礦泉水是2元/瓶。今天他需要準備4包餅干和6瓶礦泉水,那該同學至少需要多少錢才能購買到全部郊游用的物品。這樣一個貼近生活的情境,非常有利于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和運用。
總之,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學數學教學應該采取與學生生活緊密結合的策略,實現教學生活化。同時培養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且善于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知識和原理,積極主動地學習數學知識,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
參考文獻
[1]杭瑛.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讓數學課堂洋溢著“生活”的氣息[J].課程教育研究,2015(35)119-120.
[2]馬會平.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小學數學生活化若干問題簡析[J].出國與就業(就業版),2016(16)61-62.
[3]羅杰,張雪琳.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運用生活情境方法的探討[J].新課程(中旬),2016(05)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