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謹建
【摘 要】擁有健康的身體是中學生獲得知識的前提,而身體健康必須依靠合理膳食。在高中生物教學中運用天然健康飲食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主動參與探究欲望及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體驗學以致用的快樂,提高學習效率。
【關鍵詞】生物教學 健康飲食 感悟
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倡導“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系”的課程理念,確定了生物課堂教學必須與現實生活相聯系,生活化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擁有健康的身體是中學生獲得知識的前提,而身體健康又必須依靠合理膳食。經調查,中學生營養健康知識知曉率普遍較低,因此,中學生物教學中滲透健康飲食是非常必要的。下面是本人在教學實踐中的幾點體會。
一、運用健康飲食創設情境導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導入設計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是教師引導學生參與學習的關鍵步驟。一個好的導入可以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和創新思維。如果教師在設計導入時能聯系生活實際,從學生的日常飲食入手,既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使知識點化難為易,一舉兩得。例如,進行“無機鹽”內容的學習時可以設計如下情境:近年來的研究表明,絕大都數人普遍存在缺鈣現象,人體缺鈣正危害著我國國民的身體健康,尤其是兒童和老人受害為甚。兒童缺鈣可以導致 “X”型腿、“O”型腿、雞胸等癥狀,中老年缺鈣可以導致骨質疏松、骨質增生等,所以現在各種補鈣的產品日益興盛。但是補鈣不能盲目,不要聽信某些鈣品的夸大宣傳,補鈣不是越多越好,重要的是要看吸收情況,從這個角度來說盡量通過改善膳食結構,達到從天然食品中獲取足量鈣的目的。鈣對人體有什么作用?吃哪些天然食品可以補鈣?這樣的導入能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教師講完無機鹽的作用后,可補充講述天然食品中含鈣較多的健康飲食,比如常見的牛奶、雞蛋、豆制品、海帶和蝦皮等含鈣量都很高。只是在吃這些食物的時候,要注意植物性食物中的草酸、植酸、膳食纖維和高鈉、高蛋白食品等會妨礙鈣的吸收。
二、運用健康飲食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探究欲望
生物課堂教學中運用健康飲食創設問題情境,能激發學生探究欲望。例如,講授“蛋白質”時,可以根據生活經驗創設以下問題情境:當你購買某些食品時,包裝上常附有食品成分說明,你會發現蛋白質是許多食品的重要成分。請問:(1)你能夠說出多少種富含蛋白質的食品?(2)你知道蛋白質在生命活動中的主要作用嗎?(3)為什么人體每天必需要攝入一定量的蛋白質?(4)天然優質蛋白質來自哪些食品?由于這些問題都是與學生的一日三餐息息相關,可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
關于天然優質蛋白質的來源,可以再次創設這樣的情境:“一杯牛奶強壯一個民族” 的口號來歷是1950年,日本營養正式立法,要求義務制教育學校每天免費給在校學生供應一杯牛奶,因為牛奶是優質蛋白質的來源,而且蛋白質利用率較高,同時牛奶是鈣從天然食品中獲取的重要來源,另外雞蛋、豆類及豆制品也是天然優質蛋白質的來源。同時展示:“民間一句俗話“吃四腳(家畜)不如吃二腳(家禽),吃二腳不如吃一腳(蘑菇),吃一腳不如吃沒腳(魚類)”。讓學生體會天然優質蛋白質的來源,領悟關注健康飲食的重要性。
三、運用健康飲食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一個人最好的老師,它使達爾文雖屈從父親去學習醫學和神學,卻依然熱衷于野外標本采集和學習自然科學;它使荷蘭的一名房屋管理員列文虎克發明了顯微鏡,從而洞開了微生物世界的大門。生物課程與生活密切相關,若能將理論知識與學生的生活聯系起來,使學生感到學習生物學知識的有用之處,必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從“要我學”變為“我要學”“我善學”。如學習內環境的理化性質的PH時,創設如下情境:攝入酸性食物過多對人體的危害:吃酸性食物過多會影響孩子的體質、智力、性格等,可使孩子出現頭暈、焦躁、便秘、失眠、疲勞、抵抗力下降等,還可導致孩子表現出淡漠、遲鈍、沉默寡言、不愿與人交往等兒童孤獨癥。因此生活中我們應該多吃海帶、豆制品、酸奶、水果、蔬菜等堿性食物,少吃魚、肉、蛋黃、乳酪、甜點、白糖等酸性食物。學生對這樣的材料非常有興趣,一位學生說這是學習生物學的真正好處。
四、運用健康飲食創設情境,讓學生學會用生物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
學習的目的在于運用,在于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教師要善于指導學生把學到的書本知識回歸生活,用于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例如在學習《組成細胞的分子》這章后,可創設如下情境:中學生每人每天總熱量為2400大卡,攝入蛋白質70克,可達到飲食營養基本平衡。要盡量多食富含維生素和無機鹽的水果、蔬菜和豆類,多食含氨基酸的食物,以保證精力充沛,增強理解力。如牛奶、魚、蛋、瘦肉等。然后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身體狀況,收集有關健康、營養方面的資料,為自己制訂合理的膳食計劃,完成一份一日三餐的健康食譜。
大部分學生為自己制訂的膳食計劃基本上較合理。如一位學生為自己制訂的膳食計劃:早餐吃300ml豆漿或牛奶、兩個饅頭、一個雞蛋、一個香蕉;十點大課間吃一個蘋果;午餐吃一份米飯、一份魚或牛肉或瘦肉、一份豆腐、一份綠色菜、一份黑木耳;晚餐吃一份米飯或面條、一份魷魚、一份紅蘿卜或洋蔥、一份豆芽或白菜;晚上十點吃一個面包。
課堂生活化是教學有效性的一個重要內容,生物課堂教學中滲透健康飲食,使教學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學會將所學知識用于解決一些生活問題,體驗到學以致用的快樂,提高學習效率,使課堂教學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