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三應
【摘 要】課堂提問是一種教學的藝術手段,通過問題的拋出構建與學生互通的橋梁,課堂提問能夠在短時間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轉變主體地位,學生主動進行思考,在問題中發散思維獲得啟發,這種提問的教學形式尤其適用于數學。初中數學的教材內容由淺入深,教師應根據教材的特點,設計出開放性的問題,避免問題太過枯燥或者狹隘。初中數學銜接了前期的基礎內容,并需要為后續知識的不斷深化打下基礎,教師應在提問上推陳出新,老生常談或者照本宣科的問題難以引起學生的重視,教學效果差強人意,問題的提出應根據學生的表現與反饋來體現效果,需要教師不斷鉆研。
【關鍵詞】初中數學 課堂 有效提問 藝術
常規化的課堂提問,教師占據主導地位,學生的表述千篇一律,在新課改的數學課堂上,教師應改變以往課堂提問的弊病,尊重學生的主觀思維方式,擴充學生的想象空間,鼓勵學生闡述不同的見解,在提問中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能。教師應結合教材的內容與學生的性格特點,在提問中填充問題的趣味性,消除數學乏味感,讓學生在充滿活力的初中數學課堂上,以勃勃的生機直面困惑,消除數學的認知誤區,得到循序的進步。
一、抓住提問的關鍵
在提問中,教師應著重于數學的中心部分,提煉出其中的關鍵元素,使得學生短時間獲得啟發,找到學習的方向,讓問題的追尋思考過程,成為數學的基礎夯實,與重點化解過程。教師應避免直截了當的問題提出,基于學生的理解水平循序的引導,使得問題層層遞進,強化問題之間的關聯性,避免學生造成片面化的認知,綜合數學內容提出具有新意的問題,促使學生躍躍欲試,提高提問的互動活躍度。譬如,在教“多邊形的內角和”時,設計了如下問題:①一個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幾度?②假如兩個三角形能拼成四邊形,那么能求出四邊形的內角和嗎?③四邊形的內角和是否都可以“轉化”為兩個三角形的內角來求值呢?④X邊形的內角和是否也適應上述的解題途徑?⑤你是否還有其他更佳的解題方法?學生通過以上問題分析,一般能抓住求證的關鍵,尋找到解證的方法。類似循序漸進的提問、引導,不僅有利于學生的思考,而且也進一步明確了“內化”的思維方法,夯實了學生的數學求證基礎。
二、關注問題的思考
問題的提出不僅需要傳遞知識,教師應在提問中更加關注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想象能力與創造能力等,在數學課堂的提問中以素質教育為核心理念,以提問鞏固學生的記憶,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例如提問:“將三角形按角分類,可以分為哪幾類”。學生可以毫無疑問地回答“可分為三類,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對這樣不需思考就回答的問題,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顯得信息量過小。但如改為“將所學圖形進行分類,想一想可分為哪幾類?各按什么分類標準?”拿到此題,不好立即作答,需要加以思索。“按圖形的不同性質有哪幾個分類標準,每一標準又分為哪幾類呢?”這樣提問擴大了問題的廣度,更有利于鍛煉學生積極思考和綜合概括的能力。但是,如果提問過難過偏,超出了學生力所能及的范圍。學生難以把握和接受,甚至思維脫軌、停滯,造成課堂上的不和諧“音符”,反而會影響學習效果。
三、注重提問的難度
提一個普通的問題容易,提出一個難度適中的問題就難。所謂適度,就是設置問題既不能太簡單——學生一眼便知其答案,也不能太復雜——使學生百思不得其解。譬如,在利用數學知識解決鐘表的常見問題時,設計三個問題:①中央臺新聞聯播開始的時間為晚上19點整,此時分針與時針的夾角為多少度?新聞聯播結束的時間為7點30分,這個時候的分針與時針的夾角又是多少度?②時事政治較強的“焦點訪談”節目一般安排選擇在晚上19點至20點之間,時針與分針重合這個時刻開始播出,請問“焦點訪談”播出的準確時間是多少?③如果現在是10點和11點之間的某一時刻,在這之后的6分鐘,分針的位置與這之前3分鐘時針的位置反向成一直線,那么現在的時間是多少?以上三個問題基本符合學生實際情況,既顧及了基礎薄弱的學生,又滿足了中等生的要求,也提升了優秀生思維能力,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
四、提高提問的興趣
課堂提問需要一定的藝術性,好的問題一定能夠誘發學生的興奮點,讓學生樂于思考,積極探討。 課堂提問增強問題的有效性,需要結合學生的興趣點設置學生感興趣的問題,讓學生能夠更好地集中精力思考問題,能夠結合問題全面深入的思考,提高學習效率,提升綜合能力。例如,學習“有理數的乘方”的教學內容時,教師可以設置一名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每名學生手中的課本和作業本的紙張都很薄,一般只有0。083毫米的厚度,如果我將其對折三次,請同學們感知一下它的厚度,學生嘗試之后,比原來厚了一些,感覺還是較薄,量一量、算一算數值也不大。 接著向學生提問,如果我們對折50次呢,他的厚度會有多少呢?此時我們就不容易通過實踐來具體感知了,那么我們猜想一下其厚度會有多少呢,能夠超過姚明呢?學生將信將疑,如果我告訴你它會比我們的教學樓還要高,你會相信嗎?學生一臉驚愕,那么你所知道最能代表高度的事物是什么呢?學生說珠穆朗瑪峰,教師再向學生說,如果我告訴你它要比珠穆朗瑪峰還要高,你會怎么看?學生更是感到不可思議。
五、結束語
總之,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重視提問,注重提問的有效性,是新課程改革重要要求,也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基本體現。教師應注重課堂提問的有效方法和方式,將教學的藝術在課堂提問中充分展現,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巧妙回答,構建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胡賽仙.有效提問成就高效課堂例談初中數學課堂提問的藝術性[J].數學教學通訊教師閱讀,2012(3):36-37.
[2]蔡小雅.談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進行有效提問的藝術[J].語數外學習初中版,2013(5):43-44.
[3]王煥智.淺談生本理念下初中數學課堂提問的藝術[J].新課程學習上,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