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蜜燕
【摘 要】初中階段學生正式接觸文言文短文,與小學階段相比,初中文言文的難度有所提升,因此教師應重視學生的學習反饋情況,教學反饋包括兩方面的內容,其一是學生對教師的反饋,教師通過反饋來調整后續教學方法和教學方向,從而提升教學水平。其二是教師給學生做出的反饋,學生根據教師的反饋信息來調整自己的學習活動。反饋是教與學中重要的手段,所以應對教學反饋進行積極創新和變革,進而發揮出反饋的實際功能。
【關鍵詞】初中語文 文言文教學 策略研究 能力提升
目前,初中生認為文言文較為枯燥,語文文言文的學習較為困難,學生面對陌生的文言文詞匯不知如何理解,需要翻閱注釋才能理解整篇文言文表達的意思,這就需要學生熟記注釋,下次遇到相同的問題就能理解其中的含義。但實際上,文言文蘊含了中國古代生動的人文歷史,可以在思想和情感方面熏陶學生,提高學生的國學水平以及語文修養。教師應當改變文言文教學形式單一的現狀,讓學生通過對歷史背景、人物介紹等等方面,多角度地體會文言文要表達的含義,將枯燥的文言文轉變為生動有趣的歷史故事,讓學生能過從中總結出道理和經驗,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文言文的學習興趣。
一、加強文言文關知識的積累,提升語言學習能力
荀子勸學中有“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敝f,運用到語文教學中講的就是語文的學習是需要知識的積累的。文言文中有很多“通假字”“古今異義字”“一詞多義”等現象,是需要學生必須掌握的,但是零碎知識的學習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慢慢積累的,所以作為教師,必須注意在日常的教中加強對學生的引導,比如,在黑板的一側設立語文專欄,讓同學們一個個負責更新,每天更新2-3個文言文常用詞,讓知識融化在學習的點點滴滴中?;蛘呓處熞部梢愿鶕W習的進度相關的知識進行總結復習,對相似的句型進行匯總,以便學生綜合理解;對實詞、虛詞進行列舉,讓學生便于掌握。教師也可帶領學生找出課文中的難點字詞,這樣通過縱橫結合的方法,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去認識,經過長時間的積累,相信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會取得很大的進步。
二、重視文言文的朗讀訓練,提升語言學習能力
古代的詩人或者詞人都非常注重詩詞的對仗和押韻,文言文的撰寫也不例外,一篇優秀的文言文必定是一篇可以廣泛閱讀的佳作。要想學好文言文,首先得學會正確的閱讀,正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崩首x是學習文言文知識、理解文言文內涵的重要手段。因而,在開展文言文教學之前就得引導學生學會正確流利地朗讀,逐漸培養文言文閱讀的預感,從而加深學生的情感共鳴。
初中階段很多文言文都非常適合拿出來作為模范朗讀的教本,例如《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水調歌頭》等。在開展教學之前,我們可以選擇一些優秀的錄音朗讀給學生做出正確的朗讀示范,讓他們能夠準確地感受出文章的斷句訓練和輕重音環節,最后再要求他們以齊讀的方式展現。通過舒緩悠揚的朗讀配樂,逐漸降低學生學習文言文的畏難情緒,在輕松自在的配樂聲中體會文言文內容的豐厚、情感的充沛、意境的唯美。采用這樣的朗讀訓練,不僅能夠指導學生如何進行正確的文言文朗讀,同時也能夠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體會到文言文的美,從而準確地把握文章的文化底蘊和情感內涵,提高學生對文言文的鑒賞能力。
三、注重語法知識的點撥,提升語言學習能力
文言文與現代文不同,存在大量的文言現象,如通假字、特殊的句式,詞的活用等,幫助學生了解這些知識,有助于學生對文言文的理解。為了讓學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內容,多數教學采用“一講到底”的翻譯法,讓學生不僅背誦文言文——考試填空、翻譯等,也讓學生背誦譯文。如此的教學,先教后學,先講再背,典型的走應試教育的老路,與目前推崇的“先學后教”、“學講結合”相悖。因此,文言文的教學,教師應對重點、難點問題進行點撥,培養學生的敏感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點撥主要就詞的活用、通假字、以及一些特殊的句式等,不要求從頭至尾的字字過關。如“秦有余力而制其弊”這個句子中,引導學生注意“弊”通“敝”,在這里不是“弊端”而是“困頓”“失敗”之意;“成五采,此天子之氣也”,引導學生關注“采”通“彩”,是“顏色”“彩色”的意思;“或師焉,或不焉”,根據句子意思,“不”同“否”。
此外,教師應對活用字詞進行重點點撥,如《大道之行也》 中的“故人不獨親其親”,第一個“親”是意動用法,“以……為親”;《湖心亭看雪》中的“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中的“客”是名詞動用,“客居”之意;《與朱元思書》中的“從流飄蕩,任意東西”“急湍甚至箭,孟浪若奔”“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等中的“東西”、“奔”、“上”等,分別是名詞作狀語“向東向西”、動詞作名詞用“奔馬”、形容詞作動詞用“向高處去”、“向遠處去”等。在文言文的閱讀教學中,教師注重引導和疏通這些難以理解、又古今意義差別大的字詞、句式等,幫助學生提高理解力,久而久之,也提高學生的自主判斷力,形成技巧,形成能力。
四、創新文言文教學模式,提升語言學習能力
在新時代的教育背景下,教師也應該顛覆傳統的教學模式,根據不同題材的文言文選取不同的教學手段,營造更加生動、真實、有趣的課堂氛圍。如《出師表》這篇文言文,教師就可以采用劇情重現的合作探究式教學模式。先找到對應的電視劇片段,讓學生們了解文言文的創作背景,然后在理解文言文的基礎上讓學生以小組的模式,創造出自己的文言文,以話劇的形式表演出來。這樣,學生不僅理解了文言文所表達的思想內容,更活學活用,將所學的文言文變成自己的文言劇本,并以更加有趣的方式呈現出來。在呈現的過程中,提升學生的讀寫水平,藝術鑒賞能力和人物特色賞析能力,全面提升課堂質量。
總之,文言文作為一種語言形式、情感的載體,有著不可忽視的價值。在面對這種文化時,要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教師不僅要指導學生學習這種語言藝術,還要讓他們真正做到活學活用,為未來的發展奠定思想基礎。
參考文獻
[1]范尊平,王群. 初中語文文言文閱讀教學研究[J]. 吉林教育,2017(9).
[2]譚小寧. 文言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研究[J]. 語文天地:初中版,2017(4):47-48.
[3]王麗暉. 探究初中語文文言文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J]. 中外交流,2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