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社會經濟的加速變革推進了新技術、新組織、新業態等向生產生活的廣泛應用。高等職業教育作為與經濟社會聯系最為緊密的教育類型,需要積極開拓創新。文章首先論述了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新時代背景。然后分析了職業教育發展的新趨向:探究新職業能力觀,推進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融合,加快對接國際標準。最后提出了中國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新路徑:重新定位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規格,調整優化高職類專業設置和結構,主動參與行業終身教育體系構建,積極構建產教深度融合機制,深入拓展高等職業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
[關鍵詞]新時代 高等職業教育 創新發展
[作者簡介]錢聞明(1962- ),男,安徽和縣人,南京科技職業學院副院長,副研究員。(江蘇 南京 210048)
[課題項目]本文系2016年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背景下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實踐研究”的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2016SJD880035)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8)12-0043-04
一、機遇與挑戰: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新時代背景
(一)高等職業教育發展進入新時代
新時代經濟發展呈現新格局,主要表現為“互聯網+”創新經濟發展新形態、智能制造變革工業生產新模式、“一帶一路”構建對外開放新格局。
“互聯網+”實現了跨界融合,發揮互聯網在生產要素等資源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改變傳統行業與產業模式,不斷創造新的商業模式與業態。
為適應經濟發展新形態,世界主要經濟體紛紛制定國家戰略,如《中國制造2025》、美國《國家先進制造戰略計劃》(NSPAM)、德國“工業4.0”、英國《工業2050戰略》等。制造業的轉型升級使得企業對人才需求呈現出新的變化,越來越多的人力崗位被機器人所取代,逐漸形成以智能化為主要特征的工業生產新模式。
“一帶一路”倡議順應了區域和全球合作潮流,契合了沿線國家和地區發展需要,有力助推了中國企業、產品、文化和服務的國際化發展,形成了全方位的“請進來”與“走出去”雙向并進的開放新格局。高等職業教育對社會經濟變化的反應最為靈敏、與行業企業發展的聯系最為密切,因此,迫切需要建立與新經濟格局相配套的高等職業教育發展新模式。
(二)高等職業教育發展面臨新挑戰
基于當前經濟發展的現狀與趨勢,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面臨著巨大挑戰,主要表現為職業崗位需求新變化顛覆了傳統人才觀、教學內容與方法遭遇信息化挑戰、傳統辦學模式與發展方式面臨重塑與轉型。
在新一輪信息技術革命中,隨著智能化、自動化裝備技術的發展,主要職業門類中可自動化的工作崗位將大幅增加,“機器換人”已經成為世界制造業發展的迫切需求。調查研究表明,在我國長三角、珠三角地區,“機器換人”熱潮正在興起。在未來的10~20年,美國將有47%的工作崗位可能轉為自動化。“工業4.0”必將對高職層次的人才提出新需求。新需求顛覆了傳統人才觀,改變了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規格,要求人才由單一崗位技能勞動者轉為知識型技術技能勞動者,具備綜合性、創造性、遷移性等職業群復合能力以及可持續發展能力。
基于信息技術的教學改革,推動教學方式方法創新,拓展專業教育信息化內容。校企共同制定行業人才標準,改變以“課堂、教材、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著力培養學生以信息化為基礎的自主學習能力。
作為辦學主體的高職院校,在信息化發展浪潮的沖擊下,正在步入開放、協同發展的新格局,通過加強“政行校企”的深度合作,實現由單一辦學主體向多元辦學主體轉變,提升協同育人質量。
(三)高等職業教育發展迎來新機遇
在“互聯網+”、智能制造、“一帶一路”倡議等新時代背景下,高等職業教育發展迎來新機遇。“互聯網+”與教育的深度融合帶來教學的革命,信息化手段為學校創新管理方式提供技術支撐。
隨著我國先進生產技術的對外輸出,國際化技能人才培養成為高等職業教育新的發展需求。特色專業、跨境培養是職業教育國際化的重要議題。“一帶一路”重大項目工程建設的運行,推動沿線國家經濟發展,對技術技能人才提出了新標準,因此,努力探索合理的共建跨國(境)特色專業的途徑、方法,有利于進一步提升國際化技能人才的培養水平。
二、跨界與融合:職業教育發展的新趨向
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的進步推動高等職業教育進入新的發展階段,高等職業教育的職業能力觀、教育體系等呈現出跨界與融合的特征。
(一)探究新職業能力觀
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滲透應用,新職業崗位對人才的素質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傳統職業能力觀受到極大挑戰。為與經濟發展及產業結構相符合,新職業能力觀要求技術技能人才以信息化運用為基礎能力,注重適應生產方式創新與技術工具革新,知識技能從滿足單一具體崗位轉向由多崗位組成的職業群或職業面;要求技術技能人才具有收集、整理、使用信息技術的能力,自我學習與管理的能力,自主創新創業的能力,以及跨文化溝通能力等綜合能力。
(二)推進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融合
積極構建學習型社會為職業教育發展提供了更為廣闊的舞臺。當前,普通教育職業化與職業教育普通化成為教育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因此,全面促進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互聯互通”,建立健全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的融合機制,顯得尤為迫切。具體實現途徑為:高等職業教育層次上移,架設職業教育“立交橋”,構建職業教育本碩博學位制度,推進社區教育,強化在職人員職業教育與培訓。
(三)加快對接國際標準
在全球化、信息化高速發展的今天,聯合國教科文等國際組織通過設立國際職業技術教育與培訓中心(UNEVOC)等合作平臺,促進和支持各國實施適當的技能發展計劃,拓展國際職業技術教育交流與合作。在交流與合作中,多種特色鮮明的職業教育模式相互借鑒、相互滲透、不斷融合,逐漸形成在證書等級制度、學分互認等方面標準的對接。以英美澳德法等為代表的發達國家爭先出臺并實施跨國職業教育和培訓行動計劃,向發展中國家和地區輸出職業教育。例如,《悉尼協議》是由西方多個發達國家的各類工程教育學會共同簽署的國際工程教育資格互認協議,其標準強調以學生學習成果為導向,規范各領域畢業生應掌握的核心能力,尊重各專業的特點和特色。目前,我國已加快對《悉尼協議》的研究和對接,積極探索高等工程教育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