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平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化,我國的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也在不斷實現教學改革,盡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還存在一定問題。受傳統教育理念影響,當前我國的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還存在一些阻礙教學有效性實現的因素,需要我們找出這些影響因素,并積極采取應對策略。新課改背景下,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是不容忽視的,因此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以學生為中心開展教學設計工作,不斷創新教學模式,促進小學數學教學實效性的提升。本文中筆者將著重分析小學數學課堂的創新教學模式,旨在為小學數學教學工作者提供教學方法參考。
【關鍵詞】新課改 小學數學 創新課堂
新課改背景下,學科教學的目標不僅僅局限于知識教學,還需要全面性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良好基礎。教學方法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手段支撐,教學方法的選擇對整體教學效果的影響是非常顯著的,因此為提升小學數學教學實效性,教師應該合理選擇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為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培養奠定基礎。
一、注重和諧的師生關系的構建
傳統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處于被動的接受狀態,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對于平等的師生關系的建構存在意識或者能力上不足,造成了教學互動作用不能得到良好的發揮,教學氛圍不具活躍性特點。例如,在具有多種解答方法的習題練習中,有的學生會提出自己的不同解題方法,盡管可能出現想法不成熟或者不正確的情況,但是教師在這種情況下,應對學生進行無條件鼓勵,然后再進行方法修正。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加強、對學生的學習的肯定都是促進師生關系和諧發展的重要舉措。
二、以教學內容為基礎,選擇適當的游戲方法
教學方法是教學活動得以開展的手段支撐,需要以教學模式的實現為基本應用目標。因此游戲化教學模式下,小學數學教學中游戲教學方法的應用需要以教學內容為基礎,以促進教學目標的順利實現。這就需要教師對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展開深入的了解,選擇契合教學目標、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游戲教學形式和內容;教師也可以征求學生的意見,以學生的選擇為基礎,將游戲內容和形式進行合理加工,使其能夠滿足小學數學教學需求。例如,在加減法相關內容教學中,教師可以對小學生經常接觸的“找朋友”的游戲進行加工,在游戲過程中教師可以充當裁判或指揮員的角色,在正式開始前,需要準0~9的數字卡片,將小學生以10人為一組的方式進行劃分,為每位學生發放一張數字卡片。學生可以進行自由站位,在開始后教師會發布任務口令,如:現在請和為12的小朋友找到自己的小伙伴,這時學生會計算自己與多少相加等于12,計算后要找到小伙伴緊緊的抱在一起,這時可以看到有三組學生擁抱在了一起,分別是手拿3和9、4和8、5和7數字的學生,計算錯誤或者剩余的學生被淘汰。
三、重視學生課堂主體地位,培養學生學習主動性
新課改形勢下,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強化,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只有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才能夠得以充分調動。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要使學生認識到自身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培養他們的自主探究意識,不斷提高課堂學習質量。此外,教師還應該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在對他們已有知識結構和現有學習能力把握的前提下,因材施教,使每位學生都能在教師的幫助下獲得進步。例如,在進行“多邊形面積計算”的知識教學中,教師應當利用實物展示和多媒體輔助的方法,讓學生認識生活中的多邊形實體,然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們分組研究討論,在對學生的討論結果進行評論、修改直至完成公式推導,教師在此過程只為學生提供必要的線索和幫助。
四、注重課堂實踐操作,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新課標對小學數學教學其中一個重要要求就是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該將實踐教學和理論教學結合起來,促進的實踐素養提升。例如在“圓的面積”的相關內容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學過的四邊形面積求法,引導學生依據圓的面積概念進行自主探究,通過拼接、移動等方式,然后通過小組談論和自主研究不斷對圓的面積求法進行推斷和驗證,最后得出正確結論。在實踐教學活動中,學生能夠在教學活動中獲得探究能力,有助于學生對數學教學知識的深刻記憶。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開展實踐探究活動是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學生在知識探究過程中逐漸學會解決實際問題。
五、從教育教學規律入手,探索“翻轉式”課堂教學模式
構建主義理論認為,一個人學習的過程不應當是教師單純“說教”“灌輸”進行知識傳授的過程,而應當是主動獲取知識、實現知識內化的過程。依據這一教學原則和規律,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為學生提供主動獲取知識的契機,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應用使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導,教師依據一定的測評結果,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方案,并在這個過程中不斷靈活發揮自身的教學指導作用。比如,在平行四邊形與梯形面積計算一章節的教學中,筆者通過學生的自學及測驗,發現學生對于平行四邊形面積求解的過程理解不清楚,于是筆者運用多媒體課件將平行四邊形切割為兩個三角形與一個長方形,并通過動畫遷移的方式,將兩個三角形合并,然后與原來的長方形進行拼接,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完全理解了求解的整個過程,教學效率顯著提升。
綜上,新課改形勢下,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模式已經難以滿足新的教學要求,因此為保障課堂教學質量,小學數學教學工作者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創新課堂教學模式。盡管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現狀不容客觀,但是只要廣大同行一致努力,筆者相信小學數學教學實效性的提升機會成為一種必然。
參考文獻
[1]王新波.小學數學教學如何實現教學創新[J].中國校外教育,2014,(29):126-127.
[2]劉忠鋒.新課程改革下的小學數學教學探究[J].中外企業家,2013,(22):220-221.
[3]王毛雨.探討新課程改革后的小學數學教學創新模式[J].教育教學論壇,2014,(21):103-104.
[4]孫國選.小學數學教學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創新淺談[J].課程教育研究,2014,(22):140-141.